“新的道路保洁标准使考评结果更直观,清扫质量更高,工作更精细化。”西安碑林区柏树林街道环卫所所长兰有刚25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城市道路设施完好的情况下,只要认真清扫,该辖区道路基本都能达到“以克论净”这一标准。(中国新闻网 4月26日)
洁净、优美、舒适、亮丽的市容环境,是人民群众生存发展、安居乐业的生活空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我们会选取街道的三个不同点收集尘土,然后取中间值,来判断该路段是否达标。辖区每个月会对保洁员进行考核,检查结果与保洁员每月的绩效工资挂钩,如果不达标先教育,三次不达标则会进行经济处罚。”以量化指标来强化保洁责任,督促环卫工人履行岗位职责、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以利于保持城市环境卫生,还城市一片洁净。其,初心不容置疑,出发点也是好的。可问题是,一个“以克论净”城市道路保洁,费这么大的事,有必要吗?如果力道用偏,难免便会给人“鸡蛋里面挑骨头”有作秀之感。
诚如市民与记者所言“拿电子秤称灰尘这种方式,我还是首次见到。”她既希望能让城市道路变整洁,又认为此标准近似苛刻。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究其城市道路的用途而言,笔者以为,“以克论净”着实值得商榷。
相信大家对“银杏树叶景观大道”的新闻不陌生。成都在银杏集中的18个街区和街心花园试点,实行只捡垃圾不扫落叶;北京市的钓鱼台宾馆外的银杏大道,12个银杏观赏地,市民在那里可以感受到看“黄叶”和看“红叶”的浪漫;重庆市的观鸿大道种满了银杏树,为了让市民欣赏银杏树叶飞落的美景,重庆市规定白天不再清扫落叶。此外一些欧洲国家也将银杏叶当做自然风景,不刻意清扫。以此为证,笔者想说的是,城市保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在追求标准定量化、精细化的同时,不应忽视标准本身的科学性和执行的可操作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从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理念出发,从管理和服务入手,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和完善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追求城市的整洁,更得在相关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道路保洁行得顺畅只是其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才是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评判标准。有鉴于此,道路干不干净一眼就能看见,拿电子秤称灰尘真有“杀鸡焉用牛刀”之嫌。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事实上,一个城市的文明,不仅包括城市环境的文明,也包括人的素质文明。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以克论净”单靠环卫工人的城市形象,扫不出文明,彰显不出管理的高度。正所谓,“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城市保洁既要有制度上的设计,更得依靠广大市民的智慧和力量。说到底要找到城与人、管理与服务之间最佳契合点,要把城市保洁变为人人贡献一份责任,在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中营造温馨舒适的居家环境。
一言以蔽之。城市管理是综合而复杂的系统载体,它涵盖了方方面面,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和宜居环境,更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尤需政府、社会和市民的共同缔造,千万别因定位不当跑“偏”。
长江网网评员:鱼予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