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辅导员,我的饭卡掉厕所里了,怎么办?”“老师,我是您学生的前女友,您能管管我前男友吗?”……这些竟是大学生向辅导员求助的问题?日前,来自全省106所高校的106名辅导员在第五届全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一较高下。最终,3位有研究生学历的“85后”辅导员拿下比赛三甲。23日,这3位川内高校“最牛”辅导员向成都晚报记者细数了大学生的三宗“最”。(4月24日《成都晚报》)
报道中还列举了不少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其他“最奇葩”事。辅导员发现,这些“天之骄子”中有少不人心理脆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未“断奶”,“得用幼儿园的招。”这听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这话出自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辅导员之口,就证明具有普遍性。
如果自己的饭卡掉厕所里也要让辅导员处理,如果女大生自己爱干净却对寝室卫生无感,如果事关恋爱之事还要请辅导员去解决,如果自己在宿舍打游戏、开灯、嘶吼干扰室友睡觉却认为是理所当然,那么,这就不仅是“抗压能力弱”的问题了,而是更严重的依赖、懒惰、自私等问题,这也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而是大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上出了大问题。
如今的孩子从小到大都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动脑能力较强,但动手能力很差,哪怕是生活中的一点点困难,都会把他们难倒,可这不能光怨孩子们。众所周知,孩子们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围着教科书转,从中考到高考,都是与各种课本、习题或者教辅材料打交道。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高中生,他们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功课上。有些家长为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特意让其做一些简单家务,而更多家长为了孩子能考高分,就把家务全包了,甚至连孩子的内衣内裤都不让他们自己洗。这“大包大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们都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之人。
再说交往,孩子们除了与班上或学校同学有少量接触外,与其他人基本上没有交往。而即便是与同学交往也显得较为简单,大都与学业有关,基本不存在利益冲突。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在校住宿的孩子来说,过集体生活的机会就更少。就是有过中学住宿经验的孩子,到了大学宿舍,就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因为中学和大学在宿舍管理的强制性、宽松度、自主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留给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显得更多,这对刚走出中学校门的孩子来说一时难以适应。
可见,大学生的心理脆弱得如“玻璃心”,正与他们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有关,大学时遇到的问题绝非中学时遇到的那么简单。大学是“象牙塔”,却也算半个社会,能否在公共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相对自由,同时不干涉他人自由,如何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这对从小就生活在“真空”里的孩子们来说,想让其一下子就变得应对自如,实在不现实。由此,大学生心理脆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其实与中小学时的“欠账”有关。大学生的“巨婴”现象,就是其在中小学时没能培养出较为独立的生活能力的自然反映,与家庭、学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目前,一谈起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不少人就暗自发笑,认为那是多余,其实,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还是很有必要。然而,部分大学生呈现“婴儿状”,却也不能以婴儿的方式加以对待。大学生属于成年人,如果再采取婴儿的方式对待他们,无论如何都显得不妥。否则,大学生就永远长不大,这不仅对他们的个人成长不利,也会影响整个大学生群体的进步。所以,别把大学生心理未“断奶”当笑话听,而是该反思我们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弊端,尽快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长江网网评员:刘天放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