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农村多穷汉,讨个媳妇真困难,如今彩礼十几万,其他花费还不算,倾家荡产全抖完,拉下饥荒谁来还?”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中西部某县农村采访时听到的一句顺口溜。在旧习俗和攀比风气影响下,象征着喜庆幸福的结婚彩礼在一些农村地区反而成了家庭负担。为应付高额的结婚彩礼,不少农民家庭债台高筑。
男方在婚前给女方彩礼,是我国流传数千年的传统习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背景。从本意上来讲,彩礼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必要彻底否定,因为对男方而言,适当的彩礼不仅是诚意的体现,也是对女方的尊重。而且,彩礼是以钱和物的方式对男女双方家庭达成婚姻契约关系的一种见证,对男女双方都是一种约束。所以,彩礼的存在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只不过,当价码不断飙升的彩礼变成了群众的负担,甚至一些家庭为此而债台高筑时,彩礼早已背离了本意。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850元的甘肃庆阳,结婚彩礼居然已经达到了20万元,如此“高标准”不仅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也的确让人无法接受。不可否认,导致农村彩礼高涨,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女方家庭盲目攀比、适婚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女性人口外流等都给高价彩礼不断攀升提供了空间。但是从根本上看,还是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形成健康向上的婚俗新风,一些女方家庭把索要彩礼当成了有利可图的买卖,让女儿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
在这个世界上不心疼子女的父母并不多见,一些农村家庭在女儿出嫁前向男方索要高价彩礼,从很大程度上说也是出于对女儿的爱,觉得有一份厚重的彩礼垫底,幸福的婚姻便有了保障。我们承认,这一想法有着善良的初衷和美好的愿望,但是实际效果极有可能难遂人愿。先撇开爱情不是买卖,婚姻无法用金钱度量,幸福也不能依靠彩礼来支撑这个简单的道理暂且不说,谁能保证男方在婚前因为彩礼而背负的高额债务不需要女方在婚后共同偿还?所以,索要高价彩礼真的并不一定就是对女儿的爱。
如何破解一些农村地区彩礼“高烧不退”的困局,笔者觉得,关键还是要在创新移风易俗的工作方式上多下工夫,不断培育健康、理性、向上的婚俗新风。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来增加村民收入,为适婚男青年赢得更多话语权,让女方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婚后过苦日子。另一方面要传播先进文化来,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婚事新办,让广大村民能正确看待婚姻中的彩礼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植有利于农村文明新风生长的肥沃土壤,用清新的婚俗新风去拆除高筑的彩礼债台。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