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7日,濮阳台前县下文件,对红白事标准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不执行要被惩戒。(1月4日大河网)
送彩礼作为一种婚俗,在我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在传统习俗里,没有彩礼和嫁妆的婚姻是不能成立的,所以彩礼和嫁妆是婚姻合法化的重要因素,同时,彩礼也可看做是对女方家庭养育女儿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的一种补偿。因此不可否认,适当的彩礼对婚姻稳固、双方家庭感情的增进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农村仍然无法摆脱以经济和生育为主要目的的婚姻模式。随着农村社会分化的加剧,攀比现象日益严重,彩礼数目也节节攀高,高额彩礼这一“甜蜜负担”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社会问题。
据了解,如今在一些农村,结婚索要彩礼之数目一路飙升,婚嫁中的高额彩礼令人吃惊,甚至到了让人难以承受的程度。从前几年的“万里挑一”“两家一起发”等饱含“深意”的万元彩礼,逐步演变为今天动辄10 万元的所谓“万紫千红一片绿”。这让农村一些青年本该幸福美满的婚姻蒙上了“金钱交易”的阴影,给不少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有的家庭为了给付彩礼,不但花空了所有“家底”儿,还得向银行借贷,使得原本小康生活失去了欢乐;也有很多年轻夫妻因为结婚而债台高筑,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挣钱还债;有的家庭因拿不出高额彩礼而“吹”了婚事;更有甚者,有的男青年为筹办结婚彩礼走上了歧途,落个害人害己的下场。另外,高额彩礼还引发一些其它问题,如女子骗婚等乱象,破坏了公序良俗,扰乱了社会秩序。
高额的彩礼,畸形的婚嫁观何以愈演愈烈?第一,是一些家长的虚荣心、要面子等心理在作怪,总想让孩子风风光光嫁出去,而高额彩礼是体现身价的硬指标。“不可能不要彩礼,小伙再好也得要彩礼,不能低于5万元。大伙都要彩礼,我家闺女也不比别人家的差,凭啥不要彩礼。”这就是典型的虚荣心的表现。第二,是社会上对待婚嫁风俗上口号多、行动少、观望多、落实少,对这一现象缺乏必要的干预和引导。
因此,引导彩礼钱回归理性,刻不容缓。此次,濮阳台前县下文件,对红白事标准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不执行要被惩戒。无疑是扭转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一种努力。除了要大力营造移风易俗的良好舆论氛围,广泛宣传文明婚嫁的意义外,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评先树优等形式,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婚嫁观,也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农村的党员、团员、干部要积极发挥模范作用,带头实行婚事简办、拒绝高额彩礼、举办集体婚礼等形式,搭建文明婚嫁载体,让高额彩礼之风在农村婚嫁中彻底消失。毕竟,结婚娶媳妇又不是买东西,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婚姻不牢靠,还是两个人的感情最重要。
当然,要想转变索要高价彩礼的风俗,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需要提高公民文化水平,增加法律知识,增加接触现代都市社会机会,引导青年移风易俗,潜移默化地转变思想意识,通过倡导新事新办、健康婚礼、文明婚礼、节约婚礼、时尚婚礼,逐渐使新的婚姻风尚成为农村婚俗的主流。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