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赛】李亚彬:中国人排队为什么喜欢贴这么近
2017-04-10 13: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前几天和曾在德国留学的朋友聊天,朋友说,在中国,最不能忍受的地方便是火车站和医院。在火车站排队买票,人与人之间始终贴得很近,稍微上前挪一小步,后面的人便会紧跟上来,稍微转动头部,扎起的马尾辫就会扫到后方人的脸,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便是自己所背书包的宽度。还没到检票时间,人们便开始在检票闸口汇聚,前后左右,摩肩接踵,当检票闸口打开,队伍的最前方便会形成一排扇形,人们拼命地往前挤,现场就更乱了。

在医院看病也是同理,明明都有挂号,也知道医生会按顺序叫号,可每当看病时,总会有一大堆人,围在医生和正在问诊的病人周围,诊室内满满的都是人,队伍一直排到诊室外的走廊上。排队的人很焦虑,害怕有人插队轮不到自己,看病的人则更焦虑,自己的隐私就这样被顺理成章地侵犯了。

朋友说,在德国,排队很少出现人贴人的现象,队伍中前后两个人都会保持一定的私人距离。在银行、邮局等场所,前面的顾客在柜台办理业务,后方顾客会自觉地离他几步之远,不需要划线和指挥,因为人们认为尊重他人隐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排队时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实并不仅仅是出于尊重他人隐私的需要。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空间,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戒备心理,这是正常的,除非两人关系十分亲密,否则两个陌生人紧紧贴在一起会十分的难受、紧张和尴尬,给他人空间也是予自己空间,给他人舒适也是予自己舒适。更重要的是,排队时留足空间有助于保障安全,当紧急事件突然发生时,人们都有足够的反应距离,防止过于拥挤而导致踩踏事故的发生。

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懂,可为什么我们排队时还是贴得很近?从最浅层次分析,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不觉得尊重他人隐私很重要,或者说不觉得排队时与他人贴得近会侵犯他人隐私;我们不认为人与人之间距离过小有什么尴尬,反而是距离过大了会憋着难受;我们承认踩踏事故很危险,可排队时紧急事件发生的概率实在是太小啦。那么对大多数人来说,排队时,有什么值得让我们去放弃舒适的个人空间?什么是比尊重他人隐私、保护自己隐私,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更重要的呢?

排队时,我们都太“急”了,我们在害怕。时间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的,能够给我们提供服务的资源更是有限的,可争夺资源的人似乎是无限的,我们害怕争夺不到资源,所以我们选择去“抢”,急切地心情让我们向前更进了一步,紧紧贴在前一个人的身后。不得不说,这种急切是出于一种自利的心态,我们在赶时间、抢空间、争资源,他人与我们处于激烈地竞争关系,这个时候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快地迅速地解决自己的需求,所以也就很难顾得上自己的隐私,更顾不上别人的隐私了。在1959到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土里长不出庄稼,人人挨饿,物资极度匮乏,树皮、野草都成为珍贵的粮食资源,人们为了一小捧米大打出手,这是毫不稀奇的。在“抢”的氛围之下,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自然就小了。

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就不会挨得近吗?答案是不一定,对规则我们似乎总存在不信任感。自己可以遵守规则,但害怕别人不遵守规则,我们不相信规则对所有人都有相同的约束力,若是排队时与前人保持过大的空间,也意味着给其他人提供了更多的插队机会,相反若是贴得很近,反而更有安全感,心里更踏实。在旧社会,潜规则占据主导地位,钻空子、投机取巧的大有人在,当制度规则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依然缺少制度自信,违反规则的成本很低,这也使得对害怕他人不遵守规则的焦虑感增大。这是对制度规则的不信任,也是对他人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

更多的时候,我们排队贴得近受到的是从众心理的影响。随着时间流逝,排队形式会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大家都挨得很近,若是自己与前人离得太远就会显得格格不入,若是自觉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说不定前一个人会回过头来问,“是怎么了吗?为何离我这么远?”。同样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人在自己国家排队时贴得近,在他国旅游时,排队“入乡随俗”,自觉保持与他人的距离。

当排队形式成为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常常会有人批判国人的文化与教养,这种盲目的否定主义应该遭到反对。因为文化内部有精华与糟粕,但文化与文化之间无优劣之分。与其批判国人劣根性,不如从“为什么会这样”入手,反思怎样缓解争夺资源的压力、怎样增强人们对规则制度的信任,怎样让尊重他人隐私成为一种社会习惯。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亚彬(华中科技大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