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有公众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尊严》一文提出的质疑,人民教育出版社7日回应称,新版语文教材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文章不再选用。在《爱迪生救妈妈》等课文因真实性存疑引发社会关注后,近日,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尊严》一文,又被指有造假嫌疑。人教社发布声明说,经核查,《尊严》一文1998年首发于《涉世之初》杂志,作者李雪峰,后经《大众科技》《意林》等多家刊物转载,于2004年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针对网上的意见,人教社正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判,将依据专家意见做出相应处理。(4月8日新华网)
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这个回应,大家应该到欣慰。既然课文存在争议,就没有再保留的必要;好文章多如牛毛,干嘛非要选用饱受争议的呢?因此,对类似《尊严》这种来路不明,且屡受争议的课文,就要立即撤出教材,以免给学生造成更大的误导。“在新版教材中,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文章将不再选用。”这就是在对公众的质疑做出的坦诚而有效的回应,也让大家放心。即便是今后再有此类质疑出现,希望也能照此执行,对任何有争议的课文,都不该让其继续留在教材中。
编写教材,尤其是语文教材,的确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本来,汉语文就博大精深,加上里面涉及的诸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都与“语文”有关,稍不注意就会陷入麻烦。就是说对编写语文教材的人,民众该报以宽容态度,允许犯一点错误。人非圣贤,即便是编写语文教材的专家学者,也难免有犯错误的时候。不过,知错就改,就无可厚非,但要是知道错了还嘴硬,使尽浑身解数为自己的错误狡辩,那就说不过去了。
语文学家也是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只要不是故意而为都能得到谅解。如果及时纠正错误,还能得到赞誉。谁都不会指望语文教材达到“完美”程度,这根本无法做到。但是,少犯常识性错误,少犯低级错误,还是能够做得到。只要本着对孩子们负责,对中国教育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就会避免更多的以讹传讹出现。教材是范本,也可视为“权威”,其中有了哪怕一点点有争议的地方都要引起警觉,因为无数孩子们都要以教材为指针,错了的活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华盛顿与樱桃树”为假,因为佛吉尼亚那个地方根本没有种过樱桃树;“乌鸦反哺”为假,因为科学证明乌鸦没有此习性……其实,语文对中小学生来说,最大的要义就是“启蒙”,文学性是随后在产生的;“本文纯属虚构”之类,是其在以后才能够更进一步认识的。如果类似于爱迪生、华盛顿等名人在被发现学过的课本中对其的褒奖全是假的,“偶像”轰然倒塌,颠覆的不仅是孩子们的价值观,而且以后再进行类似的“思想道德”启蒙,他们还能听得进去吗?
由课文之假,不禁令人联想到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中那些令人痛恨的“假”。课文之假,未必没有受到其他学科之假或社会中之假的影响。批评课文造假,把假课文清除出教材,也是在警示其他学科、所有教育机构和学校,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虽然不能过分夸大几篇课文的负面影响,却也提醒了所有人,造假的学科岂止于语文,造假的存在又岂止在教育?
随着教育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民间声音被听到、被重视,这对教育的健康发展来说是福音。而在教育领域之外,各种打着“真”的面目出现的“假”,是不是还在混淆视听?而如果各行各业都能像人教社对待中小学语文课本这样,对民众提出的质疑、批评,能够做出积极回应,并立即采取行动制止“假”的流行和泛滥,那将是多么大的幸事!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