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赛】宋潇:共享单车身上是每个人的影子
2017-04-02 17:09: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我常常会去想象一些天马行空的事情,包括一些看起来难以实现的。比如在共享单车这个领域,我就经常将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人性的规制上,虽然将一项技术和商业领域的问题,归咎于人性层面不太合适,但如果我们连去想一想的勇气都没有,那么很明显,终有一天,共享单车会被人们像垃圾一样随处乱扔。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从众多媒体对共享单车的报道可以发现,用户素质问题几乎是被渲染最多的,然而,当前共享单车市场的无序和胡乱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共享单车企业的“恶性竞争”导致。比如,我所在的学校中,3月上旬的时候,校园里本身并没有共享单车,而到了20号左右,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就“现行”了,我个人很喜欢骑车,但是当校园里随处可见共享单车,甚至于宿舍楼下一排普通的单车“堆积如山”时,似乎共享单车就变得略显廉价了。

而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即“东西越贵越多人买,便宜东西反而无人问津”,放在如今的共享单车身上,似乎特别恰如其分。以传统经济学的角度为例,不正常的动态高价造成物品稀缺的假象,需求越是刚性,越多人会要抢购,而如果企业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那么识别商品品质的成本就会变高,“以价判质”就成为了常态选择。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目前共享单车市场所呈现出来的,就有资本扩张、疯狂造车、增强用户黏性等现象。一篇名为《有一天,共享单车会被人当垃圾一样扔在街上》的文章这样写道:“据公开数据统计,2017年共享单车预计投放总量将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实际产能可能更高,但实际上整个市场对共享单车的总需求量有可能达不到这个数字,有数据测算,约为1000万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的出现,确实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但新生事物的诞生,还需要和社会实际情况不断的磨合。目前的共享单车体系,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广泛普及的程度,在短期时间内,即便迎来“遍地开花”的局面,但也是不健康或者不完整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共享单车的推广,确实应该得到认同,但这种认同的前提,是在具备成熟的交通协调能力以及相应的完备措施之下,而不是只顾营造“商业噱头”不顾实际出行情况。从技术趋势和支付体验来看,共享单车在未来几年确实将迎来更大市场,然而有一点不容忽视——这种“市场火爆”的最终受益者,应该尽量多照顾消费者,及时转换到用户的视角上,否则,共享单车就只能停留在技术发展和口碑体验不兼容的困境之中。

此外,只要一说到共享单车,有人就会立刻想到“国民素质”“道德规范”这些词,也有人说,国民素质“低下论”貌似在任何事件中都说得通,当“老人倒地无人扶”、“天坛厕纸被人拿”“男子地铁打人无人劝阻”等一系列事件发生时,国民素质似乎就成了解释这些问题的唯一根源。可是,国民素质的“照妖镜”这口大锅,不应让共享单车来背。因为,如果单从个案去批判一个群体的素养,未必就是一种恰当的概括,相反,类似的事件,本身就是由于多重社会因素造成,如果将矛头仅仅指向国民素质,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般,毫无理性可言。

需要明确的是,不断出现的共享单车被破坏、盗取等事件,根本原因是缺少相应的规则和秩序。虽说它属于一种“新兴消费”,但这种消费的本质,是在相应的配套措施还未完全跟进的情况下,做出的“烧钱手段”。逐利行为下的市场占夺并无不妥,但在相关制度规范、配套政策还未完备之前,就急着在各城市推广共享单车,无疑会给城市的交通添乱添堵。而目前共享单车的推广应用,只是一种粗放的服务模式,这样的模式,从推广初期来看,确实是在为用户考虑,但现在看来,一些企业在推广后的服务投入,显然没有跟上车辆投入的速度,特别是进入春季以来,共享单车迎来暴增,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关于共享单车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这也正是说,目前的共享单车模式,不仅是在检验着城市交通设施的配套更新,也在考验着一座城市和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如果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跟进,共享单车非但不能发挥效用,甚至会成为人们出行的“一大麻烦”。

所以,缺少共享氛围,就别急着大范围地投入共享单车。毕竟,如果站在社会共享思维的层面,要想促进两种服务模式的兼容,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共享单车惨遭毒手,出现千奇百怪的“死法”时,其实照见的是每一个普通人的人性,而国民素质终究只能在这种“人性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现代社会管理方式,本身需要公民有意识地自觉向规则靠近,真正有素质的人,绝不会将自己置身事外,而是引以为戒、身体力行,去思考规则的改进,去规范自己。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宋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