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书生:共享单车为何频频遭遇尴尬?
2017-01-03 15:00:00 来源:荆楚网

超过10万辆共享单车蜂拥而至,广州越来越多市民“骑”在路上,同时越来越多人也体味到“骑车真难”:上一秒钟,你可能骑在江边欣赏风景,觉得自己和城市融为一体,下一秒钟,你眼前可能就是一条“断头路”,必须掉头穿越一个机动车停车场,然后才能回到主干道上。骑车有多难?我们跟随骑友徐建辉的足迹,从他家骑到工作单位感受逆行的冒险和与汽车为伍的胆战心惊。(1月3日《南方都市报》)

广州的单车骑手徐建辉5公里上班路,要克服诸如逆行、机动车混行、路人争道、断头路等重重困难,各种奇葩遭遇让单车骑行变成了一场凶险的旅行。其实像徐建辉在广州骑行遇到的种种情形,全国哪个城市不是一样?

自行车曾经是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随着汽车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城市道路的规划也随着汽车数量起舞,机动车道越来越宽,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越来越窄,有些路段因条件所限,甚至出现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混行现象。

汽车越来越多,马路也越造越宽,可是随之而来的是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道路越来越拥堵,交通出行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2014年底,广州市率先提出要在公交、地铁、出租车以及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系统之外恢复、重建交通慢行系统,增加自行车道和步行道路,让市民可以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到达半小时之内能到达的目的地,减少城市交通的压力。

但是共享单车的发展却频频遭遇尴尬,仔细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几十年来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总是先考虑机动车行车需求,后考虑非机动车与行人的通行需求,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导致共享单车到了,可是慢车道却还在遥不可及的远方。

要把广州打造成一个单车友好城市,笔者以为应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规划先行,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健康出行,做好城市道路规划的顶层设计。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学习世界上许多单车友好城市的成功做法。像荷兰阿姆斯特丹那样城市街道限速30公里以下,像日本东京那样大力发展地铁、公交等大众运输事业,像都柏林那样积极的维护城市里的单车基础建设,像艾恩德霍芬那样设计宏伟的高架自行车环道等等,通过种种努力,来增加民众使用自行车的意愿,尽情享受健康、低碳、环保的骑行乐趣。

稿源:荆楚网

作者:维扬书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