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药总局在部分城市对水产品展开了专项抽样。808批次鲜活水产品样本分别来自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以及餐馆等468家水产品经营单位,主要为近年来抽检监测发现问题较多的大菱鲆(多宝鱼)、乌鳢(黑鱼)、鳜鱼等。检出不合格样品69批次,其中孔雀石绿不合格46批次。(2月25日《新京报》)
国家食药部门的专项抽查显示,孔雀石绿的危害很大,占据了问题水产品的相当比例。尤其是在北京地区,更为明显:养殖公司“孔雀开屏”;市场环节“孔雀开屏”;宾馆饭店也是“孔雀开屏”。可想而知,其危害是多么巨大。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开始查处,涉事企业将得到应有处罚。问题是,其造成的危害却不可能挽回,其也不可能就此终结。
国家食药总局表示,鲜活水产品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的问题比较突出,涉及的水产品范围也有所扩大,不仅包括正在集中整治的大菱鲆(多宝鱼)、乌鳢(黑鱼)、鳜鱼,还涉及草鱼、鲈鱼、鲫鱼、明虾、基围虾等其他鲜活水产品。想想前段时间在北京出现的“鲜活水产品一夜消失”的奇迹,何尝不是舌尖安全隐患的问题集中呈现?
那么,我们必须深究一个问题:为何孔雀石绿这样的药品是水产养殖所禁止使用的,而水产品中却一直存在这种现象?终结危险的“孔雀开屏”需要监管部门有“一战到底”的勇气。笔者以为应该在这样几个环节努力:
其一,销售环节“实名登记”。孔雀石绿这种东西并非不能使用,而是不能在水产品等等“入口食品”中使用,用于化工生产的孔雀石绿何以进入养殖环节?说白了就是想购买就购买导致的。这需要实现“实名购买”,让购买者、销售者进行登记,能够查到销往何处。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管理,遏制购买销售乱象。
其二,市场环节“公益检测”。尽管说,已经推行了农药残留检测制度,可是由于产品众多,还难以做到食品进入市场的时候完全检测,很多检测机构沦为了摆设。那么,有必要实现免费的公益检测,就像市场上的“免费校秤”一样,市民购买后可以去校对。也该实现市民的免费公益检测,在市场上设置更多快速检测仪器,让市民在怀疑的时候可以轻松检测有害物质残留情况,从而更好维权。
其三,科技研发“升级换代”。为何使用孔雀石绿?一些养殖户也很苦恼,他们说也知道有毒,也知道违法,可是不使用这些物品,就很难提高产量,就很容易让水产品患病。这需要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多研发替代产品,发明更多高效低毒的养殖产品所需科技产品。高新技术多了,危害健康的物品使用就能少了。
当然,最需要做的还有加大打击力度,不能让法律成为摆设,追究刑事责任不能等到事故发生后。
“孔雀石绿”为何能实现“孔雀开屏”?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