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 华智超
据长江日报报道,近日,在武昌区中山路与得胜桥交会处的一处施工工地,发现武昌老城墙根,还发现了30多带有铭文的宋砖。
几块700多岁的宋砖,在古砖收藏者眼里非常宝贵,因为一块小小的砖头,一段残破的墙垣,沐风沥雨,在时间中老去,但哪怕只留下片段的痕迹,也在承载和记录着城市的历史细节。
这些保存在古物之中的城市记忆,让今人得以在几百年之后,还能勾勒出武昌古城中祖辈的生活景象。武昌城是怎么来的?老武汉人是怎样生活的?老城墙根和宋砖能给我们一些答案。在考古现场,一批体量庞大、外形方正的明代城砖,与十多块宋代城砖紧紧咬合在一起,告诉我们武昌城经过多次修缮,让我们触摸到一个鲜活的武昌古城。今天我们遥望历史,探寻昨日的来处,方能找到心灵的归处。
一块宋砖,是城墙的故事,是工匠的故事,是书法的故事,也是城市的故事。凝结于其中的历史与文化,丰盈了城市的灵魂与气质。譬如一些古砖上标有“饶三七”“孟桥徐百一”等字样,这些字是当年的工匠留下来的名字与“编码”,相当于现今生产者与原产地的条形码标识,堪称宋代版的质量监管。这些无法复制的古砖以及背后的故事,弥漫出一种文化精神,成为武汉这座城市独特的遗产。
就像武昌城是在旧城基础上不断修缮扩建形成的一样,城市是像树林那样自然成长起来的,有自己的历史逻辑与发展逻辑。现代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高度集合,在融入现代元素的同时,更要保护城市的记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会产生天然的历史记忆和大量文化遗产,比如这些老城墙根、城砖。我们应当重视和保护它们,让城市拥有历史感和家园感,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世界上有许多城市因历史和文化遗产让人念念不忘,譬如罗马的竞技场提醒人们古罗马的气象,雅典的神庙让人们记住雅典的文明成就,苏州的园林讲述着苏杭的繁盛与人文荟萃。当城市找到了特别的历史与文化,市民也就有了文化认同和归属感。有着洋洋洒洒三千多年历史的武汉,并不缺少历史文脉,怎样用城市记忆留住乡愁,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