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社会下的日本青年——不想买房;不想结婚;不想消费;不想成功
2018-10-14 15:26:48 来源:湖北日报

\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远离时尚、远离名牌、远离买车、甚至是远离恋爱……日本年轻人在远离看上去和“消费主义”有关的一切。著名导演北野武说很不理解自己的儿子,90后的他对挣大钱买豪车什么的全无兴趣,最喜欢的事情竟然是在门口小吃店排队,买一个好吃的便当。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一书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在书中把讨厌消费的年轻人构成的日本社会称为“低欲望社会”。

书中敏锐捕捉到了日本年轻一代的普遍心理和生活态度,他们不愿意再背负风险,晚婚化、少子化,丧失物欲、成功欲,消费意愿低迷。“低欲望社会”这一概念已经引起了国内各阶层的广泛关注,让读者了解当今的日本,同时也思考着:基本的物质生活无忧后,人生蓝图应该如何勾画?

独生子女加速了“低欲望”化

日本劳动人口每年以40万至60万人的速度在减少。就算推出超低利率房贷,也不见房贷申请者有所增加。这些现象的背后,有着日本年轻人的想法:“不想有责任”,“不想承担责任”,“不想扩大自己的责任”。即使进了公司,也不想出人头地,将结婚视为重荷,将买房贷款视为一生被套牢——这些想法成了主流想法。

书中描述,今后“向内、向下、向后”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再加上少子化的持续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也在增加。由于独生子女们无需竞争,因此在家就可以为所欲为,喜欢的事情自己干,好吃的东西自己吃,一个人独霸游戏机或玩具。可以这样说,“低欲望社会”的缩影,就存在于独生子女的家庭中。

作者认为,在倘若无路可走也能活下去,一旦对时尚、汽车、住宅等既无物欲也不想拥有的话,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驱动力”就会丧失殆尽。从自然界来看,情况也是如此。在食物丰富的环境里栖息的野生动物,就算被动也能轻松存活,所以生出怠惰。而在食物缺乏的环境里栖息的野生动物,如不主动觅食就难以存活,所以生出勤勉。与此相同的是,在每天只要1000日元就能生存的社会里成长起来的日本年轻人,除非自己有很强的上进心,否则就变成“低欲望”世代。

书中分析,在这些年轻人的眼里,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属于“经济动物”。虽然表面看,父母们过着富裕的生活,但实际上被房贷压得难以透气,现实生活并不轻松。夫妇之间也几无情趣可言。只顾埋头工作的父亲,为了在公司出人头地,早出晚归,难以顾及家庭。自己不想成为父辈那种样子,不要过于辛劳工作,而是活得自在悠哉。“低欲望”年轻一族的出现,将给企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男性结婚年龄与收入呈反向关系

日本一家婚恋咨询公司2015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20多岁年轻人中,高达74.3%的人不在恋爱状态。据估计,到2035年,日本15岁以上人口中约有4805万是单身者,有配偶者约为5279万,即约有一半日本人会过单身生活,“超单身社会”和“单身大国”正在成为日本的新“标签”。一项对7000名年轻人发起的调查显示,20多岁的单身者中,高达40%的人“根本不想找对象”。当被问及原因时,这些受访者回答多为“谈恋爱很麻烦”或“更愿意花时间在自己的爱好上”。

东京的大学生中村说:“如果要出去和女孩约会,我就必须得注重穿着打扮,还要绞尽脑汁想着带她去哪玩。这实在太麻烦了。”当被问及他能否在30岁前结婚时,他回答:“我认为没有这种可能。”

作者写道:在我们那个年代,20多岁结婚很普遍。只要性情相宜,即使手头拮据,也会成婚。女性也认为男性手头拮据属正常。因为结婚本身就是即便没钱但想在一起就在一起的事。家庭就是从最低起跑线开始,二人携手,慢慢共筑未来。然而,如今的女性,她们不会与没钱的男性结婚。男性当然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拼命地节俭,拼命地储蓄,为结婚作准备。不惜一再推迟婚期。据作者调查,男性结婚年龄与收入呈反向关系。虽然现在男性平均婚龄为34岁,但收入越高结婚越早,收入越低结婚越晚。无积蓄的男性,就没有女性愿意嫁给他们。其结果是,婚期延迟,高龄产妇增加的同时,再加上先前提及的户籍限定等原因,选择堕胎或“奉子成婚”的情侣,变得更多。如此而言,这个国家在低欲望社会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也是理所当然的。

草食化的年轻人与活力满满的老年人

一方面是年轻人的欲望在不断萎缩,另一方面则是活力满满的老年人引人注目。在日本,领导者或企业高层的高龄化,已是家常便饭,见怪不怪。日本是个长寿国。据2013年的统计,女性平均寿命达86.1岁,世界第一;男性平均寿命达80.2岁,世界第五位。高龄者健康且充满活力是日本社会一个趋势。作者曾经参与运营过的活力银发村“智能社区稻毛”,入住者既健康又充满活力。他们乐于享受各种活动,诸如陶艺、茶道、插花、书法、社交舞、夏威夷草裙舞、高尔夫、网球、慢跑、钓鱼、围棋、将棋、卡拉OK、家庭菜园等。他们虽然已退休,却完全没有给人“老年痴呆或老态龙钟”的印象。

长寿的日本人,65岁退休,平均还有15—20年的第二人生。为了能在这段时期朝气不衰地生活,必须要有某些目标或刺激,以及要有朋友。但工作时代生活圈在郊外的人们,则很难取得这些资源,因此,今后类似活力银发村的设施,会越发变得有需求。特别是以前只专注工作而少有闲趣之人,一旦退休,就会有大量充裕时间,很多人想再回归职场。与此相反的是,从年轻人到中生代的“草食化”现象,却在不断地扩大之中。正因为如此,一些有空闲且尚有活力的老年人,总是有求必应,立马接受担任某些组织或委员会等的高层职位。

但是,就算是活力满满的老年人消费意愿也不高。 由于不断听到像“少子老龄化、人口减少”“社会保障费用持续增加”“看护人员、设施严重不足”“国家债务突破1000万亿日元”等这类新闻,老年人认为,“政府是不能信任的。当前尚且还好,长期发展下去都不知道自己的老年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愈发感到不安。他们即使手里有钱,也不会用于消费。

书中写道,日本老年人将年金的三成都用于储蓄,若长期这样发展下去的话,这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怪象:日本国民一辈子抱着对未来的不安过活,但到了弥留之际却是个有钱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