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砖撂底、背撒、填馅、灌浆……昨天,60名工匠拉开架势,参加了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瓦作工匠的选拔。在先进行了一天的理论知识笔试后,现场的“小停泥砖丝缝墙砌筑”技能操作(见图)将成为最终能否入选的“重头戏”。最终40名工匠将通过选拔,参加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基础培训与考核。
修古建就像做手术
瓦刀、溜子、敲手、塞尺、小线、线坠……昨天早上不到8点,41岁的郝连卫就和工友们早早来到比赛现场。已经有十年古建修缮经验的他来自河北保定,白塔寺等古建修缮的时候,郝连卫都曾经参与。“以前也进过故宫干过活儿,但是修养心殿这么大、这么重要的工程还是参与得少。”郝连卫告诉记者,以前参与的古建修缮也有之前要经过考核的,但基本都只限于理论的笔试,实际操作还是头一回。“想好好表现,争取选上。”
根据比赛规则,60名工人每两人为一组,一人主要操作,另一人“打下手”。实操分上下午两场进行,到了下午,两人分工对调。郝连卫笑着告诉记者,因为上午他的队友主要操作,所以自己才略有精力接受记者采访,“要不然我除了跟队友交流,根本不可能一心二用。修古建就跟医生给病人动手术一样。”他边说边将手里的小砖块一点点敲碎,别到砖块之间的缝隙里,这样做正是为了灌浆不走形。随后,队友用泥刀将灰膏往砖的几个面都刮上灰,术语叫“带刀灰”,再在一块块青砖缝里灌上和好的桃花浆……这样砌出来的墙青砖白缝,山墙就像艺术品。
比赛砌墙现场评分
记者了解到,这次为故宫养心殿保护项目培训选拔瓦作工匠,10家施工企业共选拔了60名基层一线操作工人。瓦作工匠比赛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比武两部分,理论知识部分占总成绩的30%,技能操作部分占总成绩的70%,两部分成绩相加计入比赛总成绩,比赛名次按总成绩排名,无并列名次,如总成绩相同,按照技能操作成绩优异者排名优先,技能比武综合成绩前40名可进一步参加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基础培训与考核。
北京房地集团古建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0日,60名工人已经进行了理论知识考试,考试内容全部为古建瓦作工的“行家题”。比如,兀脊顶墙帽的顶部要使用眉子砖还是混砖,还是扣脊瓦?黄琉璃瓦捉节夹垄要用黄麻刀灰、红麻刀灰、深月白麻刀灰还是纸筋灰?琉璃小跑排在第八位的,是狻猊、狎鱼、斗牛还是獬豸?“外行人一看这些题估计就晕了,但是作为一名古建的瓦作工,这些都是必备常识。”
而占到总分70%的技能操作为“小停泥砖丝缝墙砌筑”,每位参赛人员需砌筑一段L型转角墙,总长度为3米,需在两个半小时内砌筑7层砖。工人们使用的小停泥砖、桃花浆,都是在古建修缮中使用的“真家伙”。记者了解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瓦作专家刘大可任裁判长,裁判员由故宫博物院专家吴生茂、李增林、白强、金家桐以及房地集团王建中、崔增奎等六位古建专家组成,专家将为工人们的技能实操比赛现场评分。
“八大作”有望恢复
2015年启动的养心殿修缮工程,是故宫首个“保护性修缮项目”,也是“故宫古建筑整体保护修缮工程”的重要项目,拟制定科学详尽的保护规划和专项保护方案,以充分理解并完整延续养心殿的价值,恢复其健康,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提升该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
其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突破了此前文物保护的体制方面障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对媒体表示,最早的招投标模式的后果是,社会公司为了经济效益一味图快,政府采购比的是价格,与此前故宫修缮选用非遗传承人的模式不同,而原本宫廷使用的苏州金砖琉璃瓦等物料也由此流失。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养心殿修缮取得了突破。变化首先体现在工匠招募、考核与培训机制的建立,没有故宫培训合格证不许上岗。单霁翔表示,故宫也在寻找官式古建筑修复材料供应基地,通过制定材料性能标准,为挽救濒临消亡的古建筑营造工艺、装修工艺以及文物修复工艺作出贡献。
在此次修缮过程中,古建筑“八大作”,即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的匠师培养机制有望恢复,为文物建筑遗产的保护储备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