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不要过度夸大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
2018-07-19 17:3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刘元春:不要过度夸大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第一,一定要从战略上来认识它所处的时刻,此时我们正面临着外部战和内部攻坚战的叠加,这使我们进到入到一个真正的艰难期。

第二,今年二季度,市场上所出现的很多波动,都是贸易战和攻坚战叠加导致的风险提前释放,因此,对目前产生的一些市场上的动荡,应当认为其还属于可控的范畴之内。这是因为:对内来讲,金融动荡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核心焦点,甚至有人认为可能出现金融恐慌,从1-6月份的数据看,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达30多起,涉案金额300多亿,股票市场出现大股东质押平仓,整个股市大动荡,从3300多点下降到2700多点,股市蒸发1万多亿。

第三,房地产市场在持续监控的同时,价格仍在持续上扬,还出现了一手房、二手房全面倒挂的混乱局面。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汇市上人民币出现持续贬值的压力,从6.3到6.8左右,已经超过了传统所容忍的4%的区间范围。

因此,股市、汇市、房市,再加上今年半年报的M2只有8%,社会融资总额存量跌破10%,这些数据都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因此,一定要认识目前的这种艰难期,市场动荡和一些风险的释放是正常的。因为如果把目前一些参数与2015年的参数进行比较,毫无疑问会得出一个结论,目前的金融市场完全是可控制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么糟糕。比如说,股市的动荡,大股东质押的水平按照目前测算,占整个股市总规模百分之十几的水平,即使国有企业、民营性上市公司质押水平在50%到60%的区间,金融的杠杆也没有比2015年当时的场内、场外的配置杠杆高。而从横向比较看,也不是又一个危机到来的状况,其只是去杠杆进程中出现的局部短板的进行破裂,局部区域的风险释放,应该是正常的。但为什么出现信息波动这么大?

一是因为中美贸易战,实际上,贸易战的打击还没有显现,还没到时候,但是信息出现了变化,因为中美贸易战把过去在资本市场中塑造的很多故事、很多的神话全部击破了,我们过去在创业板讲的故事,IPO讲的故事都是包括在技术里,但现在出现了卡脖子效应,技术瓶颈效应完全出现,中国过去资本市场所建立的虚假问题被击破。

二是中国的债务累积效应显化,过去总体的债务在下降,企业的杠杆率已经缓和,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接近两个点,但是一定要看到负债率的衡量有很多种方法,当前还本付息的规模已经达到整个融资的40%,这个规模很大,如果再按照这样对流动性监控,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流动性的监控上,基础参数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候,依然是在刻舟求剑,这样就会导致中性的货币政策不中性。

三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不积极,背后的原因不是财政部不努力,而是目前有几大因素同时挤压,一个是政府的行为模式,政府官员的行为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原来我们期望的在一个新的政治周期里,政府官员的行为应该调整,目前都在等着商定方案,大家对真改革到的这个前夕,他的行为模式是可以揣摩的;第二个是债务问责制度,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三个是传统的一些项目储备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将以上这三点加在一起会发现一个问题,出现今年1-6月份财政收入增长10.4%,财政支出速度百分之八点几,收入增长速度比支出速度高两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存款增加了几百亿,这种大家很难想明白的现象。

因此,目前在这个攻坚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基础性改革、引领性改革进行全面过度的时候,以治标为主的改革向以治本为主的改革进行转变的时候,金融主体行为也正在发生变化,政府行为正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导致政策叠加效应、政策不对称效应被放大、在强大、在强化。最重要的是中国改革真正实质的攻坚期要到了一个关键点,所以一些基础发生了变化,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不匹配,财政支出速度与GDP速度也不匹配。因此,市场所反映出来的是怨声载道。这就让我们认识到,的确在一些战略举措上需要进行反思,在短期政策上也要有一些调整。这样的状况下,一些政策需要重新定位,需要进行充分的预调和微调,利用这种预调、微调对阵真实的冲击,特别是外部实际的冲击。

(本文系嘉宾7月17日在人大国发院“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的即席讲话,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