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时报》记者 孟楠
“周末才是会议时间”,“通宵出设计图”,“干了这红牛,开弓不回头”,“6月底之前放弃所有休假”……随着2018年一系列房企加班网红语流出,该行业“60%的员工平均每周加班时长超过25个小时”的传说已然不是空穴来风。
难道因为他们领取了喜人的高薪,才会如此拼命?
答案并非如此。
标点财经研究院携手《投资时报》重磅推出的《2018中国就业季薪金指南》,对28个行业中3518家上市公司的2017年的员工人均薪酬进行了统计。28个行业中,房地产行业排名第6,与前一年度排名持平。但相比2016年房企员工人均薪酬17.78%的涨幅,2017年房企员工15.72万元的人均薪酬甚至同比小幅下滑0.18%。
更加意外的是,东兴证券(601198.SH)研报显示,2017年,A股房地产板块整体实现营收1.73万亿元,同比增长8.22%;实现归母净利润1833.92亿元,同比增长24.59%。
与行业业绩背离的同时,该行业平均薪酬亦是28个行业中包括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电子和商业贸易在内,平均薪酬同比减少仅有的5个行业之一。
行业整体高速增长未能带来人均薪酬的红利,相反,业绩下滑的上市房企却成为榜单中的领跑者。
《2018中国就业季薪金指南》数据显示,榜单前三名中弘股份(000979.SZ)、城投控股(600649.SH)和*ST天业(600807.SH)的人均薪酬分别为65.86万元、65.70万元和58.87万元,同比增长分别达214.21%、314.97%和155.21%。
相比远超行业的平均数据,三者的业绩却令人无法直视。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城投控股和*ST天业营收分别下滑66.07%和8.9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9亿元和-2.27亿元,同比大降16.05%和268.02%。而平均薪酬排名第一的中弘股份营收同比下滑77.18%,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17倍至-25.11亿元。
如果说公司业绩下滑导致的员工总数大幅减少是人均薪酬逆势上涨的因素之一,那么高管的年薪在公司频频陷入困境之际反而大规模上调,难免会令市场产生异样的声音。
中弘股份便是一例。
无论是因商办项目限售限贷政策导致的由山由谷及御马坊项目遭遇大量退房,还是海口如意岛项目因违规被实施“双暂停”,中弘股份经历着与其股价一样“断崖式”的下跌行情。
尽管该公司明星项目“北京像素”曾创造过单盘50亿元利润的辉煌,但在房地产融资渠道收紧,以及史上最强监管政策调控下,中弘股份亦为其“高投入、高负债、高风险”的模式复制付出惨痛代价—41.13亿元的债务危机。
与此同时,随着接二连三的“自救”方案被否,中弘股份股价已成为A股首只跌破1元/股的非ST公司。即便在2018年7月2日,该公司股价因迎来“救世主”而走出久违的涨停走势,但深交所问询函的关注重点依旧是其债务问题能否妥善解决。
在此背景下,该公司高管2017年薪酬平均涨幅高达71.26%,其中董秘吴学军382.04万元年薪同比涨幅最大,为171.95%。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董事长王继红薪酬为587.25万元,同比涨幅74.75%。
与上述公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股房企龙头万科(000002.SZ),该公司2017年销售金额为5298.82亿元,同比增长45.3%;实现归母净利润280.5亿元,同比增长33.4%。但其员工平均薪酬仅为11.9万元,低于行业平均薪酬3.82万元,排在榜单第99位。销售金额309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8%的保利地产人均薪酬同样未达“及格线”,以11.51万元排在第102名。
尽管榜单中哈高科(600095.SH)4.59万元人均薪酬排名最低,但这份最低薪酬却是同比上涨24.29%后的结果。这也与该公司2017年归母净利润仅为2100万元、同比增长36.18%的情况类似。
从人均薪酬涨跌幅来看,数据显示,130家房企中,人均薪酬上涨和下跌的房企数量分别为95家和35家,但排名依旧与业绩无关。
具体来看,人均薪酬涨幅靠前的多因涉及重大重组事件或员工总数大幅下降,而人均薪酬跌幅靠前的公司,多元化战略转型,及其导致的员工数量增加则成为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