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徐峥的一部《我不是药神》引发了全网的火热与爆文,作为一部国产电影来说,仅仅这一部戏的背后却体现着中国重症患者生活中怎样的辛酸?在我们抱着极大的同情在为中国患者思考的背后,世界制药巨头的各种小九九却是隐藏在背后的秘密,就让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跟着世界最有名的投资银行高盛的报告,去一同探究世界制药产业真正的潜规则。
一、《我不是药神》不仅是穷病
在《我不是药神》成为全国最火热电影的时候,里面那句最经典的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纵观整部电影,所谓的违法,是4万一瓶的正版药,印度仿制药只要500元,程勇做得事就是从印度买仿制药带回来卖给国内慢粒白血病患者。而当警察发现后,就把买违禁药的患者抓起来,想让他们供出药贩子“程勇”,结果没人出声。因为他们明白,程勇被抓他们只能买4万一瓶的正版药,这意味着死路一条。
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奶奶示意想要说话,饰演警察的周一围以为她想要招供。可是,她却紧紧握着他的手怯怯地说:“四万块一瓶的药,我吃了好几年了,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才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药,才500块一瓶,他真的不挣钱!他只想帮我们!你们把他抓了,我们就没法活了!谁家还没个病人呢?你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我还想活着,我不想死……”
就业、买房、看病是中国人的四座大山,房可以不买、工作可以再找,唯独看病不能拖。房价高了,还有“六个钱包”勉力支撑;病魔一到,大部分普通人只能把求生的目光投向社会;家境殷实点的一场大病也会让你跌落到土里,中产秒变无产。
在如此昂贵的特效药的背后,有很多微博的大V甚至说这是正常现象,好几百美元一颗药是因为你吃的是第二颗,第一颗要好几十亿,话虽这么说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你所想象的,著名国际第一大投行高盛曾经有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疗效太好反断药厂金脉。
二、昂贵药背后的潜规则
2018年4月10日,著名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发布了一份针对生物技术领域的调查报告,这份名为《基因组革命》的医药产业调查报告却引发了轩然大波。高盛分析师公开表示,快速甚至是一次性治愈患者的商业模式并不利于长期利润,比如说基因疗法。
一般情况上来说,对于制药企业而言,生产药品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大家肯定会说治病救人,医者父母心啊?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医疗药品行业中,药品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不假,但完全治愈疾病以及缓解部分症状却不是制药的核心。因为药厂也是企业,他们也需要盈利,那么盈利的关键就在于自己的药能不能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举例来说,“基因疗法、细胞基因工程疗法和基因编辑最具吸引力的因素在于能提供'一次性治疗方法',然而,这种疗法在复发性疾病与慢性疾病方面有着非常不同的前景,”高盛分析师Salveen Richter在报告中写道。“虽然这个创想对患者和社会将带来巨大价值,但对于追求可持续商业利润为目标的基因药物开发商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挑战。”这个“挑战”就在于,快速甚至一次性治愈患者,医药公司将难以保证自己的利润,因为市场总体趋势将会是萎缩的。
以实际案例来说,著名的吉利德生产出一种对抗丙肝的明星产品Sofosbuvir与Harvoni。根据著名医疗统计机构"医药魔方“的数据显示,凭借Sovaldi、Harvoni两款拳头产品的优异销售表现,吉利德的年收入从2013年的110亿美元飙升至2015年的320亿美元,并跻身全球TOP10制药公司的行列。然而,正是因为这两款药品的疗效太好,刺激了一系列超高治愈率同类产品争先上市,世界上的丙肝患者急剧减少,再加上产品之间的价格竞争愈演愈烈,全球丙肝市场规模在2015年达到了230亿美元的天花板,然后就开始急剧萎缩。由于吉利德在近年来治愈了90%以上的患者,该公司的产品销售额在 2015 年达到顶峰,达到 125 亿美元,正是因为吉利德如此令人震惊的成功,最终让这个药厂陷入了困境,吉利德在2018年的销售预计将低于 40 亿美元。
我们再把这个逻辑回过头来看《我不是药神》就会发现,如果一个疾病有特效药能够被治愈甚至是快速地被根除,那么药厂几乎难以维持持续的盈利?著名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其经典名著《资本论》中就曾经表示过: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医药产业也是如此,一方面,制药企业要不让自己的药效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期获得足够庞大的患者群体从而维持自己的利润,另一方面,对于治疗癌症这种患者群体并不巨大的情况,就用足够高的价格来抵消之前研发所带来的资产减少的危险。
所以,为什么印度的仿制药会这么便宜,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印度企业来说,他不必花费过多的金钱来冒着通过高额研发所导致的资产减值的损失,所以仅以成本定价才能够给出这么低的价格。那么,仅仅凭借将药品纳入医保其实完全就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因为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其资本逐利的本性会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从而维持其居高不下的定价。
最终,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高盛给出了一个药方:可以依赖政府。如果政府将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资助科学研究,就能自由获取研究所得的所有专利。或者可以从制药公司或其他中间商获取的利润中征税,然后再把这个钱投向公共资助的科学研究。
只是,这种比拼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的最终较量了,在这方面,我们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上游财经专家顾问,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
首发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jianghan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