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大成基金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出席“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并就中美贸易和金融开放方面发表演讲。他表示,中国是一个双重的市场,不管是三年前还是现在,人民币都是全球流动性不足的根本救赎,而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就必然要求中国的金融业走出去。
“银行业现在已经是坏账逐渐减少、利润猛增,今年是拐点,明年可能就会重新的否极泰来,银行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姚余栋说。
他认为,我们未来可能会像日本一样,在中国进入超老龄社会后,需要在全球分散我们的老龄化,主要在保险和养老服务上有长期的逆差。
随后,姚余栋就中美就不打贸易战达成一致说:“我觉得这是个好消息。”他表示,无论如何都应该坚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挡不住中国成为最大的经济体。
此外,他认为,中国是一个消费主导型的经济体,是最大的出口国,拥有最大规模的经济总量。驱动中国经济的主要是消费。但目前,消费上行、投资在下行,边际下行,意味着储蓄率有所下降,经常性顺差在收窄,所以不一定总保持经常性顺差,老龄化来了就有可能变为逆差。
以下为演讲全文:
主持人(鞠建东):姚总,您认为我们对美国金融行业开放,我们能买他们的什么产品呢?什么样的产品在中国我们可以买?
姚余栋:谢谢主持人!我想给大家重复一下我三年前在论坛上第一次向大家汇报的观点,2015年在这个论坛上就说,全球流动性不足,三年之后已经是现实了,我们看到了阿根廷最近出现的货币危机,全球流动性不足而且只是刚刚开始,境外已经出现了美元荒,美元的十年期国债利率有可能从今天的3.1要到3.5,美元指数可能从93要恢复到100,新兴市场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包括中国,中国不完全,本质上是一个不太属于新兴市场,我们的属性比较双重。欧央行的缩表,日央行也将要缩表,所以将来会有欧元荒和日元荒,终究会缩表,所以全球流动性不足可能会持续十多年的时间。所以三年前我就跟大家汇报,人民币就是全球流动性不足的根本救赎,是全球央行的逆回购,因为人民币本身也是SDR的货币,它的国际属性越来越强,它也很稳定,因为全球出现这个问题将来还是要靠人民币来补充流动性,这是一个前提。
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全球经济的需要,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就必然要求中国的金融业走出去,没有一个本币的金融业走出去你的国际化也做不到。所以中国金融业走出去和今天我们说金融业更大幅度请进来是一样的,所以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我觉得就会是一个鲶鱼效应,来了以后可能使我们的国内金融业更有国际竞争力了,他们就能够出去更多了,这样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从而给全球补充流动性。
我们也看到不会有狼来了,实际上大家看看我们国家的银行业,是在全球率先全面实施了《巴塞尔协议3》的协定,今天的美国、欧盟都没有完全实施,我们已经全面实施了。所以银行业现在已经是坏账逐渐减少、利润猛增,今年是拐点,明年可能就会重新的否极泰来,银行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所以银行业竞争力,前三大行都是“宇宙行”工行、建行、农行,就连农行都是一般存款全球最大行,而且他们的科技能力如此之强,像工行、建行这些大行。所以我觉得,而且直销银行发明在国外,但成在中国。大家看看上中国直销银行的速度如此之快,国外银行已经没法比了,所以我们的银行业相当猛。国外银行业像花旗银行、汇丰他们可以进一步扩大,但是我们已经很厉害了,证券业实际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了,辅导一个企业上市需要四五年的工夫,不是说短期就行了,还是很不容易的,实际上券商也挺辛苦。
资产管理行业,像公募行业,20周年,实际上给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还是有很强的主动管理能力的,我们的私募行业也达到了12万亿,发展也比较规范,所以整个中国,实际上我觉得现在发展不像以前了,如果进一步扩大开放,不会是狼来了,将会是个鲶鱼效应,以至于狼来了,老虎跑的更快,而这个更快也是全球需要,这样就会加速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我们的Fintech,我们的Fintech前面设几个中心,Fintech将来也会逐渐走向全球,像蚂蚁金服在印度收购的一个支付BTM,已经给印度服务了2亿客户,我们已经不是狼来了,是欢迎狼来了,老虎跑的更快,而这个是全球的经济需要。所以我觉得,从长期来看不一定真是金融业,可能从服务贸易角度是养老和保险业。
请放一张图。超老龄社会,日本比我们老了三十年。所以我们将来三十年之后,像日本一样,我们看到服务贸易领域,这是日本的服务贸易,它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可能就是我们要发生什么领域。日本的服务贸易领域在金融业领域是顺差,说明日本的金融业也在给全球做服务的。我们今天想想引进来了是不是将来中国在服务贸易的金融领域就逆差,不一定,可能日元也是国际的,可能是逆差的,什么是顺差呢,主要在保险和养老服务上,长期的逆差。这个可能才是将来他们国外的金融机构,可能能够产生的作用。中国将来也会进入超老龄社会,我们需要在全球分散我们的老龄化,老龄金融产品的风险,包括保险的风险。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可能一个前景吧这样一个开放的前景,我就先汇报到这里。
主持人(鞠建东):关于今早中美就不打贸易战达成一致怎么看待?
姚余栋:从三个方面,我觉得个好消息,这次达成一个协议,实际上中国应该说今年我们的社会零售销售品可能超越美国,最大的全球市场在中国,我相信有这么一个判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挡不住中国成为最大的经济体,快的话在2025年,晚的话在2035年,这是大的趋势。同时中国的消费很强,拉动中国经济的不是投资、是消费,如果光看固定资产投资还在下行,虽然下行速度很慢,但是经济没问题,主要是消费很强,所以消费特别在三四线,所以我们在这种就是一个消费主导型的经济体,我们最大的出口国,最大规模的经济总量自然也就是最大的一个市场,消费上行、投资在下行,边际下行,意味着储蓄率有所下降,经常性顺差在收窄,所以不一定我们总保持经常性顺差,有可能有一天是逆差,因为老龄化来了。所以这一点就是说,这也没什么不好,我觉得这点,我们还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但是我们进口东西比出口的还多,大进大出,由此经常性顺差可能在未来的时间很难判断,可能就惊人的转成逆差了或者基本平衡。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如果这个最大市场不出口,你将来产业怎么挣钱呢?就业怎么办呢?我觉得这也是美国这次也意识到了,实际上也促使了他这样一个就业水平的发展。
第二点,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十九大报告也非常明确的,现在逐渐还是个消费升级的。消费升级意味着,现在看可口可乐在全国的增长速度下降,因为含糖量太高,但是是不是可以吃点波士顿龙虾呢,我觉得就是类似的美国的一些农产品生产比较好的。而且我觉得中国我们现在一直坚守的18亿亩红线,现在农业生产力在供给侧改革驱动下比较大的提高,现在土地开始休耕和轮耕了,在我们的祖国大地上都几千年没闲着的土地第一次出现休耕,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说明什么?说明基本农田还在那儿,只是先没种庄稼,这个休耕很重要,东北地区当年的黑土地,这么多年都不是黑土地了,质量在减弱,休几年就能好一些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土地确实需要休耕、部分轮耕,因为我们18亿亩红线饭碗是端在我们自己手里的,土地休耕一下,有什么问题马上就可以种了嘛,让我们几千年没闲下来的土地休耕一下,而且加速我们土地的恢复,促使我们环保的恢复,我们的环境、生态能够加速的修复,我觉得这点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想说的是,谁也挡不住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驱动中国经济的主要是消费,由此我们的经常性顺差某天可能会转成适当的逆差,由此会带给全球的这样一个出口的红利是无与伦比的,对于国内的老百姓来说,他即将在2020年突破(人均)1万美元大关,14亿人(人均)1万美元大关,而且消灭了绝对贫困,这种情况下还不向高收入演进,他这种生活可能更需要在全球进行采购,就是吃到更好的。同时我们的农业这几年发展也不错,保持了我们的红线坚守了、生态也在修复,几千年来开始休耕了,让土地休息休息,有什么不好呢?我觉得这是符合中国整个大的趋势,只是可能稍微来的早一点,来的早一点就早一点,没关系的,这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