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财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三个问题说清楚丨专家洞见
2018-04-12 10:36: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当前财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三个问题说清楚丨专家洞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省级政府对本辖区债务负总责,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积极稳妥处置存量债务,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此后,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管理办法》等。财政部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当前财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经济日报特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匡贤明作出相关解读,请广大读者关注并参与讨论。

规范地方政府支出责任

当前,我国防范重大风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防范地方债风险。 相对于过去地方政府无权发债来说,地方债制度的确立是一项改革突破,对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保障地方政府的支出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5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整体债务风险可控。

但是,从经济生活实际看,地方债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需要引起各方关注。

因此,规范并推动地方债健康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规范并明确地方政府的支出职能,形成相应的制度安排。

一方面,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绿色发展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一些PPP项目异化,核心在于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没有得到清晰地界定。这就要按党的十九大的要求,加快明确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由此既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又降低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

另一方面,加快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划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八大类18个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的支出责任作了明确划分,迈出了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重要的一步。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明确经济领域的地方政府支出责任,改革地方政府考核体系。

总的看,通过明确地方政府支出责任,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冲动,是化解地方债风险的治本之策。这也成为未来几年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阅读全文】

加快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在理顺支出责任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快理顺中央地方的收入划分。

化解地方债风险,明确支出责任相当于是做减法,做大地方稳定、规范的收入则相当于是做加法。地方政府对地方债的需求,重要根源就是现有规范化、制度化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合理以及不合理的支出。其突出表现为一些地方的财政面临比较大的收支缺口,高度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尤其是随着营改增的推进,地方主体税种营业税成为历史,地方政府缺乏主体税种、进而缺乏稳定财源的矛盾进一步突出。过低的财政自给率,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财政格局。这不仅加大了地方对债务融资的需求,而且也加大了地方债务的风险。

因此,在加快理顺支出责任的同时,需要加快理顺中央地方的收入划分。不久前,国务院公布了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改革方案,中央和地方在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上得到了精确的量化界定。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改革,已经提上改革日程。

除了地方主体税种构建外,地方还拥有环境资源等大量资源。盘活这些资源,需要尽快资产化,使之形成有稳定收益的资产,形成地方稳定的收入来源。

通过税收和资源两个角度切入,培育地方稳定的财源,形成地方债坚实的地方财力基础,不仅能够降低地方债风险,而且可以形成市场化的约束机制。这是化解地方债风险的主动措施。【➤阅读全文】

加快形成地方债市场化制度安排

在市场经济中,越按市场规律办事,效果就会越好,地方债的运作也不例外。然而,与企业债不同,当前不少交易主体认为,地方债在很大程度上有地方政府信用的背书。这些非经济因素的考量,往往是形成地方债风险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我国过去某些地方债风险,尤其是隐性地方债风险的形成,就与非经济因素融入地方债直接相关。

因此,要把市场化作为地方债制度设计的基础,按照市场化方式加快规范地方债制度,加快形成地方债市场化发行、交易、流转的制度安排。

首先,在地方债的项目选择环节就要引入市场机制。地方债往往用于专门项目,在项目选择上要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其次,要进一步扩大交易者范围。地方债的交易参与者越多,均衡价格就越容易形成,发行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小。

最后,要加快形成地方债统一的二级市场,提高地方债的流动性。重点是打破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分割,加快建立统一、完备、高效、流动性强的二级市场。

通过市场化方式,可以有效剔除非经济因素对地方债风险的影响,这也是保持地方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全文】

其他人都在看

编辑 / 武亚东

来源 / 经济日报

作者 /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匡贤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