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速读 本报记者 王丽娟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1.1%,同比上涨2.1%;P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3.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总体水平来看,CPI涨幅在2%左右,处于年度调控的预期范围之内,说明整个消费结构的变化总体比较平稳。
CPI非食品价格上涨表明消费结构的升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在解读3月份CPI数据时表示,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主要受“节日因素”消退影响。一是食品价格节后回落较多,由上月上涨4.4%转为下降4.2%,影响CPI下降约0.86个百分点。二是节后集中出行减少,交通旅游价格大幅下降,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长途汽车票价格分别下降18.7%、11.7%和4.7%。三是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柴油价格分别下降2.6%和2.9%。
张立群对此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3月份CPI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春节因素影响的消失。今年的春节在2月中旬,影响都集中在2月份,春节因素引起的食品价格上涨非常明显。进入3月份上涨明显缓解,食品价格由上涨4.4%变为下降4.2%。
对于3月份CPI同比上涨2.1%,张立群认为,非食品价格的影响,特别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涨幅带动比较明显。从去年开始,原来在非春节期间食品价格影响CPI上涨的特征退居到了次要地位。这说明这两方面的变化,一是食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阶段性的转变,二是消费结构的升级,表明了现在居民消费更多的转到各种服务需求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张立群认为,和去年相比,今年一季度CPI的上涨水平有所提高,这也表明,通缩的问题还是朝着减缓的方向发展。而且从今年一季度CPI数据来看,消费活动比较活跃,这对经济的活跃度是个重要的判断因素。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特点已经比较明显。
在他看来,下个月CPI的数据从目前的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的变动来看,保持在2%左右的可能性还比较大,可能会上下波动,但是不会有大幅度的回落和显著的上升。总体来看,未来的价格会比较平稳。
PPI涨幅回落表明生产资料供求关系的平衡
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1%,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7%,环比下降0.3%。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4%。
张立群认为,3月份PPI同比涨幅在回落,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翘尾因素的影响。二是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市场对大宗商品和生产资料的需求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始终保持比较活跃。三是企业信心的恢复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恢复。四是项目投资建设现在也处于活跃状态。
他表示,从2018年第一季度PPI的变动来看,整体呈现趋稳态势。从去年下半年以来,PPI的涨幅一直在下降,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PPI的变化开始稳定下来,这表明现在生产资料的供求关系也开始接近一个大体平衡的水平。
因此,张立群认为,PPI的幅涨下降已经接近结束的时段,下个月下降的态势可能会减缓,包括环比降幅与上个月相比也会收窄。
还应注意的是,尽管受当前国外经济环境变化、国内供需关系调整的影响,价格运行会出现一些波动,但综合这一季度CPI、PPI的数据表现,国家统计局城市司作出了2018年一季度我国物价形势总体稳定的判断,并指出近一个时期价格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是有基础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认为,从农产品供给角度看,我国现代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裕,能够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从工业品供给角度看,无论是一般工业消费品,还是耐用消费品,都有较为充足的供给能力。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档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服务产品供给角度看,尽管是目前价格上涨较快的领域,也是需求潜力较大的领域,但供给能力也在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