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张敬伟:从“抢人大战” 窥见城市集体焦虑
2018-04-03 21:52: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荐读】张敬伟:从“抢人大战” 窥见城市集体焦虑

本文大概1500字,读完共需2分钟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29日《燕赵都市报》。

以户籍吸引高端人才的城市治理手段也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不符合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有违社会公平。更要者,这么做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也导致区域、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据3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硝烟还未散,“人才战”再升级!从3月22日开始,西安人才落户政策再次升级,全国在校大学生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在线办理即可落户西安。短短4天时间,西安共迁入落户人口近1.7万人!如果说这只是去年二线、新一线城市人才战的延续,那么近一周以来一线城市的出手,则标志着“人才战”进入了新阶段。3月21日,北京提出要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3月26日,上海提出要打造“人才高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而广州、深圳也纷纷拿出了各自的人才新政。

京沪广深加入“抢人才”大战,只会让“战事”更加激烈。确切讲,这也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毕竟,各大城市存在“线际”差异,因此资源聚集和吸引力也大不相同。在此情势下,一线城市抢的是“高端人才”、二三线城市抢的就是“中低端人才”,四线以下城市则只能抢人或者连人都难以留住了。

其实,这种“抢人(才)”大战已经发出尴尬信号。以南京为例——作为发达省份的热点二线城市,45岁以下的本科生即可入户。西安更近一步,大学生在线即可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入户。有些三线城市,已将入户学历门槛放低至大专乃至中专。很多城市更在住房、求职等方面给予相关补贴。

可预料的是,这是一场持久战,积极因素凸显各城各市对人才的重视,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但不得不说,这种“抢人(才)”大战也凸显人口红利时代逐渐远去带给城市的集体焦虑。

这种焦虑是在户籍制度藩篱仍在、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之时产生的。因此,各城各市的“抢人(才)”大战控制不好,可能会陷入恶质的丛林之争。对于一线城市而言,虽然其吸引人才的门槛有所降低,但针对城市发展“因人施政”的色彩更浓。

以四大一线城市为例,北京抢的主要是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服务型人才。而且,对这些人才的纳税收入也设定了限制。上海在7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突破,但是核心内容依然是“高峰人才”,要求具有“协调亚太的能力”,此外,就是重点吸引外国专才——吸纳的外国人才占比全国1/5。广州吸纳和聚焦人才的重点则是“基础教育”和“金融”。深圳作为年轻的移民城市,在吸引人才上落户相对宽松,而且通过现金补贴、租房补贴、房屋补贴等形式来吸引人才,但不管如何,深圳对学历门槛的要求还是要比其他二线城市要高。

不同线际城市设置“抢人(才)”的门槛,看似合理,实则是户籍制度桎梏下的折射。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一线城市汇聚了更多资源,因此对所有人更具吸引力,人才基于趋利因素总是涌向这些城市以及热点二线城市。但在户籍制度的制约下,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就形成了权利待遇的差别。在此情势下,一线城市基于城市治理的需要,在户籍制度上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户籍,就成了特权的象征,自然也就成了吸引人才的待遇。这是一线城市面临的现实矛盾,即人们寄希望于一线城市但一线城市又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人要求的矛盾。

但是以户籍吸引高端人才的城市治理手段也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不符合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有违社会公平。更要者,这么做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也导致区域、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人口红利逐渐衰减的情势下,城市之间靠“抢人(才)”是难以持续的。一线城市拿户籍制度作为吸引高端人才的手段,也难以为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区域和城市间的行政藩篱,实现人口更自由流动,赋予城市居民平权待遇,才是破解人口红利枯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