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1100字,读完共需2分钟
编者按:3月24日,世界大学智库联盟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全球26家高校及其研究机构和所属智库参加会议。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达尼洛·图尔克出席会议并发言,他强调,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激发了全球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思维,这将是中国长期的政策,而且希望融入更多的合作伙伴来展开全球变革性的一些项目。本文刊于3月24日中国网,原标题是《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一带一路”倡议激发全球发展新思想和新思维》。
尊敬的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尊敬的世界大学联盟首席执行官约翰·赫恩教授、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跟大家见面。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达尼洛·图尔克
昨天我参与了联合国有关水资源的讨论大会,当今世界正在面临水供应危机,水是全球共享的资源,在水务管理方面需要全球协作。所以,联合国专门召开了关于水务管理的会议,未来世界发展目标中,水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恰恰与今天会议的主题相关,中国强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国际举措,全球各国所展开和提议的这样一些举措应该协调起来,共同改善世界的福祉。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激发了全球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思维,我们认为它将是中国长期的政策,而且希望融入更多的合作伙伴来展开全球变革性的一些项目。
“一带一路”的倡议主要是基于地缘政治和地理的一些现实,非常符合每一个沿线国家的国情和现实,在每个国家因地制宜地展开一些项目建设,这样一个庞大的举措,本身也承载着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非常重要一点就是每一个项目在沿线国家应该是需求驱动型的,而且落实的过程中对当地的文化要保持敏感性,国际历史上有各种各样合作投资发展的历程,历史经验表明,对各国本土文化保持敏感度必不可少。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的原则就是互联互通,这是值得深入思考和发挥创新思维的领域和维度。过去我们有一些传统互联互通的方法,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通信网络等,我认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者在其他展开基础设施项目的国家,都应该互联互通起来。同时,全球水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展了十多年,水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符合“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理念。而且要全面考虑沿线国家不同发展的需求,“一带一路”的倡议要有相关环保的因素,如果实现这一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变暖方面将做出重大贡献。
前不久,我参加了“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中国在消除荒漠化、应对沙漠在内蒙古地区的扩张方面做出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库布其治沙的实践值得借鉴,这样的经验对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中东、中亚沿线这些国家,甚至在非洲也都是有用武之地的。
另外,对于东南亚“一带一路”倡议的展开,其实这样一个倡议对于东南亚国家如何更加有效全面、环保、负责地管理好水资源大有裨益。一月份我在柬埔寨参加的大湄公河峰会,体会到东南亚国家也有非常强烈的合作意愿,像大湄公河流域的合作也表明在环保这个维度需要有各国的合作,在未来它一定会创造更多的机遇。
对于欧洲地区,特别是中东欧国家,中国积极推动“16+1合作”,这是非常创新的机制,进一步加强了这些国家的互联互通,以非常好的机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合作,使整个欧亚大陆联系在一起。在这里大家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欧洲地区在环境规范、环境标准方面的要求比较高。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其实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使得长期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所有发展举措的核心。我认为大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紧密连接起来,这不是想像的事情,而是现实。各国一些主要的供应链都已经全球化,新的技术使得我们能效更高,可以使得我们更好地通过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生产,一些大型的经济体已经达到市场饱和程度,它们的发展要更多的转向物料和材料的循环利用,这样可以使能效成倍放大。
循环经济是面向未来的经济趋势,循环经济的项目必须要探索新的技术创新、新的投资机会和新的产业模式,必须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它应该是永续型的经济。根据专家的预测,循环经济将创造4.56万亿美元的商机。所以,我们有必要测试这样的项目是否能够成型,一些具体的设计,比如说这些循环经济设计的理念,是否可以融入到我们沿线国家当中。
现在的时机非常好,中国正在实现有关循环经济的一些目标。比如说电子元器件的循环再利用、再供应,中国已经跨入了新时代。我认为这个新时代的主要标志就是环保型的发展,构建完全的循环经济,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都实现。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