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北京东亚汇智经济咨询中心主任李继凯
本报记者 王晶晶
“从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现实看,不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无论是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与新兴产业发展,还是区域经济或园区经济发展,都需要加快产业服务业发展。”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北京东亚汇智经济咨询中心主任李继凯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动能培育的关键阶段,区域传统产业、传统动能、传统产能面临升级压力,新技术、新经济、新动能亟须培育壮大,传统的招商引资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李继凯对此认为,仅仅依靠政府主导、政策性引导、依赖产业企业自身难以实现,只有充分依靠市场机制、市场手段,大力发展以“促传统产业升级、促新兴产业培育、促进新旧动能融合发展”为发展目标的产业服务业,才能科学调动产业力量、整合产业资源、配置产业要素,实现我国区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区域产业发展仍挑战重重
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其中,产业作为经济的主体和支撑。你认为,当前我国在区域产业发展方面面临着哪些新挑战呢?
李继凯:从产业方面来看,我国区域产业发展面临着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投资下降、升级缓慢等挑战,新兴产业又面临着门槛高、预期远、周期长等困局。
从区域产业发展现实看,存在的制约与障碍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要素分割、分散、分裂严重。二是区域产业资源闲置化、低效化、低价化严重。三是区域产业企业不能实现产业链要素连接、融合也是影响当前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在产业管理方面,亟须完善市场机制治理体系,改善产业管理的无效化、无序化、无控化。
值得注意的是,从企业自身来看,企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孤岛化、自发性和封闭性”。目前,经济发展全面进入了“产业时代”,打造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从现实看,依靠单一企业很难聚合起产业链要素,这便造成了产业企业依旧延续着自由、自发、自我的发展方式,无法真正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链条规律性发展。
加快区域产业服务业发展迫在眉睫
中国经济时报:该如何看产业服务业在促进区域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
李继凯:我理解的产业服务业是以产业为服务对象,以产业发展为服务目标的一种服务业态。这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有着较大不同,也不同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产业服务业,是促进区域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那么,产业服务业有哪些功能和作用呢?我认为,除了促进区域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以及促进区域新兴产业孵化、培育、壮大以外,产业服务业还可以促进区域新旧动能的互促、融合、壮大。因为,无论是传统动能、传统产业、传统产能升级,还是新动能、新产业、新技术孵化培育,都不是相互分离、分割、分散的,产业服务业可以促进新动能对传统动能的作用与影响,同时又促进新动能的快速发展与壮大,从而实现新旧动能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发展。
当前,产业发展已经进入资源互联、要素互通、发展协同新阶段。任何一个区域、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产品,都与多产业间协同、区域之间协同、全球资源供应与市场需求协同密不可分。而单一指望一个企业、一个区域达到这种全球互通互联是无法实现的,而通过产业服务业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多层次融合协同发展,进而把这种愿望变成现实。
不可忽视的是,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潮流快速变化,只有准确预判发展趋势,前瞻布局趋势需求,进而去满足市场需求、设计市场需求、引领市场需求,才能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先机。在此方面,产业服务业还可以促进区域产业与市场趋势需求、供应的对接。
着力培育区域全产业服务链
中国经济时报:可以说,产业服务业在促进区域产业多层次融合协调发展方面有着十分必要的作用,那么产业服务业有哪些业态表现形式?如何提升产业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李继凯:产业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形态,我认为,应重点分为产业战略咨询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产业创意设计业、咨询培训业等业态。
在加快发展区域产业服务业方面,要创新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手段。第一,要突出“技术、资本、人才、供应、销售”五个关键环节打造产品链,再遵循“围绕产品链,配置资源链,提升服务链,设计创新链,创新价值链”发展规律,设计全产业链服务方向与关键点。
第二,要整合全产业服务链,按照全产业链发展需求配置产业服务。产业战略咨询服务、科技研发服务、金融创新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设计创意服务、品牌塑造服务等各类产业服务,都需要采取多种方式配置完整。
第三,要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产业服务平台。要加快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围绕“区域产业云端化、实体产业网络化、产业供应信息化、资源配置平台化、产业服务市场化”建设要求,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产业需求与要素配置融合、信息服务与供应连接融合的现代信息化产业服务平台。
第四,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系统,形成产业生态发展优势。构建全产业要素融合、产业与产业配套、产业与区域协调、区域与区域协同、区域与全球互联的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既是新形势下区域产业竞争的需要,也是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基地的必要条件。
第五,创新产业服务体制机制,突出市场在产业服务中的关键作用。在此方面,应建立“联动政府,调动资源;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创新机制,做好服务”的科学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