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哥并不是在这场“美滴大战”中站队,只是看到滴滴方回避用户真正关注点的反应,实在心急。”
3月21日,美团打车登陆上海。三天后,美团创始人王兴说:美团出行是新玩家,去年开了南京,几天前开了上海,很迅速地拿到1/3的市场份额。
随后上海当地媒体报道:美团打车上海刷单比例或超40%,黑产获利丰厚。
3月28日,署名“滴滴区域运营高级总监孙枢”的文章被科技媒体关注,这是美团打车登陆上海以来,滴滴官方人士的第一次回应。信息量不小,摘几个槽点:
网约车每一次竞争都从补贴大战开始,最终以安全体验效率决胜网约车竞争从补贴大战开始,没毛病,但滴滴最终取胜靠的是什么?是比快的体验更好?比易到更安全,还是比优步效率更高?从滴滴一路过关斩将的经历看,排除偶然因素,补贴更狠、背后资本支持力度大更是取胜关键吧。
从零到一的阶段需要补贴和营销PR动作(大家都是过来人),但补贴畸高(客单价200%)会带来黑产和刷单,伤害行业这句话翻译下:高额补贴和营销PR我们当年也干过,可以理解。但你补贴太高了,钱会被黑产赚走,对大家都不好。不过从美团角度看,你当年就这么干拿到大份额的,我现在如法炮制有什么错?你当年补贴畸高就不伤害行业?
另外,瓜哥认为,称竞争对手“补贴畸高”这种用词不是一个自由市场环境下的企业该用的,补贴没有畸高,只有够不够达到效果。
如果美团打车上海比南京份额是靠不做司机安全审核,就无法持续,影响用户安全、破坏行业发展“不做司机安全审核”,这个假设性的质疑应该算是比较严重的指控,美团官方有必要回应一下。如果有证据,不管滴滴还是用户,都应该跟主管部门举报一下。
语法分析第一句话,瓜哥的理解,“如果”指的应该是“不做安全审核”,那这句等于说美团打车在上海获的份额确实比较高,甚至高于早就上线的南京。这也能部分解释,美团打车上海上线后,滴滴的反应似乎更大。
“创造用户价值”在滴滴价值观里排第一条。滴滴在上海日订单已经突破150万,还在快速增长。点出150万这个数据,大概意在质疑王兴在3月24日公开的“三分之一份额”。据公开报道计算,3月21日当天,美团打车上海15万单,第二天25万单,如果增速变化不大,3月23日应该不超过50万单。以此计算,上海一天的网约车总量在150万以内。这样算下来,滴滴的日订单150万和美团打车的三分之一,就重演当年滴滴快的市场份额相加大于100%的笑话了。——当然,如果美团打车第三天的单数翻了好几倍,瓜哥就算错了。
既然价值观强调“创造用户价值”,滴滴是否应该反思:美团打车上线以来,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支持、网约车司机群里的兴奋,仅仅用水军显然无法解释:
创造用户价值,以客户为中心,这话大家都爱提。王兴在他创建的饭否上也这么说。
瓜哥并不是在这场“美滴大战”中站队,只是看到滴滴方回避用户真正关注点的反应,实在心急。
至于吃瓜群众要怎么站队,我比较认同下面这位网易网友的意见:
文/瓜哥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留言,转载时请在文首注明来源和ID,同时请勿删除文中北京时间财经(ID:caijingbtime)字样,否则本公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