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揭开安邦神话的盖子:吴小晖涉嫌652亿集资诈骗
2018-04-03 22:0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庭审揭开安邦神话的盖子:吴小晖涉嫌652亿集资诈骗

作者:缪凌云

2018年3月28日,原安邦集团董事长吴小晖涉嫌集资诈骗一案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海市检察一分院(下称“公诉人”)的起诉书揭开了吴小晖涉嫌诈骗652.48亿元的全过程。

7238亿元资金中枢——安邦财险

根据公诉人指控,吴小晖涉嫌诈骗的资金中枢为安邦财险。

一方面,2011年,吴小晖指令安邦财险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并主导产品设计,授意制作虚假财务报表、宣传折页等申报材料,骗取保监会批复,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

另一方面,2011年7月,在上述产品销售金额超过保监会批复后,吴小晖依旧无视监管规定,下达超大规模销售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超募资金,吴小晖两次增资安邦财险与安邦集团,虚构偿付能力,进一步加大杠杆,加大非法募集资金规模。

截至2017年1月5日,利用安邦财险这一融资平台,超出批复规模募集资金高达7238.67亿元人民币。

而安邦财险的资产规模,也从2011年的51.93亿元迅速膨胀至2016年的7954.52亿元,五年156倍的速度令人瞠目。

与此同时,利用这些资金,安邦2014年至2015年斥资300亿元左右,接连举牌金地集团(600383.SH)、民生银行(600016.SH)、金融街(000402.SZ)、中国建筑(601668.SH),以及后来的万科A(000002.SZ)等蓝筹股票。如今安邦集团总资产规模已然到达19710亿元。

652.48亿元流向何方?

利用资金违规超募等手段,吴小晖在极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一个规模近两万亿的庞大帝国,而在此基础上,有652.48亿元的资金流向了个人的腰包。

公诉人指出,这部分资金流向了吴小晖自己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用于对外投资、归还债务、个人挥霍等。

而缪凌云注意到,在对吴小晖另一项罪名——职务侵占罪的指控中,同样提到了“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

具体而言,2007年1月,吴小晖以安邦财险副董事长,全面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的便利,指使公司高管采用划款不记账的方式,将30亿元保费划转至自己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

2011年6月,吴小晖再次以同种手段将70亿元划转至自己旗下,并以其中69亿元对安邦财险进行增资。

那么,这里的产业公司到底是谁,起诉书描述,吴小晖“通过产业公司控股安邦财险、安邦集团”。

上图来自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微博

2004年,安邦集团由上汽集团、旅行者集团、通联租赁、标准基础、美君投资、浙江中路、嘉兴公路发起成立。公诉人指出,这七家股东中,除了上汽集团,其它六家皆为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

对此,吴小晖称,有的产业公司以前的股东不是他,他也不知道有这么多产业公司。其辩护人亦强调,安邦财险、新安邦财险、安邦集团都是依法设立的。

吴小晖何去何从

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集资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数额特别巨大认定金额为“个人数额一百万元以上,单位数额二百五十万以上”。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付明德律师向缪凌云表示,如果指控成立,吴小晖有可能面临无期徒刑。

面对公诉人的指控,吴小晖在庭审中对指控的事实和罪名均提出异议,表示自己不懂法律,不知道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吴小晖承认其控制的产业公司入股安邦财险、安邦集团,但否认曾担任安邦财险的副董事长;其同时承认在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过程中曾收到保监会禁止超规模销售的监管函,但其个人理解没有超过规模。

当然,其最终的结局还有待法院的宣判。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郭树清曾经说过,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由于大量灰色通道存在,资金不断脱实向虚却无法监控来源的“牛栏里关猫”现象。加强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向野马财经分析,从当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来看,实际上打好攻坚战是常态,其中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是一个主要的内容。而从当前查处金融大鳄的角度看,一些险资会被列为重点。此类险资的投资领域比较广泛,但往往带来了很多干扰,尤其是股权投资方面不规范,被认为是重大金融风险,所以查处符合预期。

吴小晖的事情已经接近尾声,您如何看待过去十余年安邦集团的快速扩张,以及吴小晖所扮演的角色,此事又将给未来的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欢迎在文末留下您的观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