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本报记者 郭锦辉
随着城市化、生活水平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尤其是亚洲地区的能源需求,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并和能源消费共同处于快速增长中。在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亚洲,各国间的能源挑战和供应状况也千差万别。而共同之处在于,必须开发更加清洁、更具可持续性的能源。
未来能源是什么?它必将是富有创新的能源解决方案的胜利。只有采用新技术、实现燃料多样化、培育全新创意、提高能源生产和消费效率,把可再生能源和方便、清洁的天然气与石油产品结合起来,才有望实现低碳世界。
不久前,记者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壳牌“壳”动未来大会亚洲站活动。“壳”动未来大会是一项全球性活动,在亚洲、美洲和欧洲举行。作为一个促进对话、合作和创新平台,“壳”动未来大会力求联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校、非政府组织和学生们汇集创意,一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探索如何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生产更多的能源。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力量富有极强的想象力。在针对大学生的“畅想未来能源远景”挑战赛上,获得第一名的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队基于未来对数据使用的情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城市架构设想;获得第二名的埃及开罗美国学校则别处心裁地设想了未来由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领导国家,或由企业家、工程师艾隆·马斯克领导国家的两种情境。
壳牌亚洲汽车环保马拉松赛在本届大会上重返新加坡。共有来自亚太和中东地区18个国家的100多支学生车队参与了2018壳牌亚洲汽车环保马拉松赛。汽车、工程、设计和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大赛期间设计、建造并驾驶最节能的车辆,竞争用最少的能源行驶最远的距离。参赛的学生们可以在两种车辆类型中选择一种建造:原型车——外观超前,采取流线型空气动力设计的车辆;都市概念车——强调经济性,接近当前的路面驾驶车辆。学生还可以在三个动力类别中进行选择:内燃机车辆——包括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乙醇(生物燃料)发动机,电池驱动车辆,以及氢燃料电池驱动车辆。
来自中国的四支学生车队在100多支队伍中再次脱颖而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机械工程学院以511km/ kWh的好成绩获得了原型车组电池驱动车第一名、原型车最佳设计奖;北京理工大学车队以355km/ kWh的成绩获得了原型车组电池驱动车亚军;同济大学志远车队取得了在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1893.05km/l,收获了原型车组内燃机车辆亚军。同时,同济大学此次带来的城市概念车还获得了城市概念车组最佳设计奖。
据记者了解,壳牌环保马拉松赛中的“最佳车辆设计奖”是针对车辆创新的设计和执行设计的奖项,评选的是参赛车辆中最原汁原味、合乎逻辑的,集合美学、人类工程学、技术上实现的可能、对材料的选择以及车辆环保程度的车辆。
尽管中国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以外的实践创新,不过国内的创新环境还有待改善。记者在现场走访时发现,不少中国大学生钦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设计,他们坦言,国内在创新装备的保障方面还比不上国外,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资金来源也是一个难题。同时,学生们申请专利的意识还比较低,申请专利的数量还比较少。
创新意识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提高公众、企业界、学术界和政府代表以及学龄儿童对能源现状及未来的了解,有助于激发社会各界对未来能源的探索。记者发现,不少孩子在“壳”动未来大会上亲身体验了能源创新的乐趣。通过各类创新活动,寻找更多、更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各类互补性低碳能源,将有助于在不断发展的世界里推动低碳生活、社区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