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静
前生里,在许多谍战剧中,华润是隐姓埋名的中共地下交通站,为抗战提供补给,多次护送爱国民主、文化人士北上;今世中,在沸沸扬扬的“宝万股权之争”中,它则是一直保持沉默的大股东,直到深圳地铁受让其所持有的16.89亿股万科股份后,结束与万科长达17年的合作。
从建立之初,华润就肩负着从事海外贸易与坚持统战工作的双重使命,长期内,因承担我国近1/3的对外贸易职能具有双重身份:“外企中的国企,国企中的外企”;这让它在新世纪的并购扩张中占据身份与资本优势。
1938年成立至今,华润走过了80个年头,它的历史如同一部悬疑色彩浓重的“谍战剧”。
壹
华润是迎着炮火成立的,它的前半生,用现任董事长傅育宁新年贺词中的“筚路蓝缕”形容并不为过。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屠杀GCD员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此背景下,GCD成立了中共中央最高保卫机关中央特科,3年后,特科内一位成员叛变,中央特科不得不重新启用新人。这时,中共早期领导人博古(秦邦宪)把弟弟秦邦礼介绍给了中央特科负责人陈云。
23岁的秦邦礼化名杨廉安,投身革命。
陈云交给杨廉安两根金条,让他在上海开了一家米店,一方面为营救被捕人士打保单,另一方面为后方提供经济支持。1938年,中共香港八路军办事处设立,主要在华侨和港澳同胞中募集物资,支持抗日。
为了妥善保管这些物资,并顺利送往抗日前线,办事处派杨廉安负责组建华润前身“联和行”,从事仓储和运输业务。这家中共领导精心布局的“秘密机构”建立在香港皇后大道上,最初员工只有3名。
华润创始人杨廉安先生
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负责募捐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为宋庆龄。日本的屠戮引起海内外华侨的强烈不满,他们慷慨解囊,中国人民空前团结。很多募捐活动也因宋庆龄的出面声势浩大。
世界各地的捐款由联和行兑换成国币,杨廉安“乔装打扮”成阔商或者小商贩送往延安。派送物资则没这么容易,各地交通线随时因战况恶化摧毁,他们不得不更换路线,有时绕道越南等地,经过海运、陆运、河运,翻山越岭反复装卸后才能运往目的地。
当时的波兰友人爱泼斯坦高度评价联和行的工作,“这是中国GCD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冲破日本和国名党的经济封锁,进行对外贸易的创始活动之一。”这时候联和行还负责接待许多到港看病、养伤的人,杨廉安的子女称,“那时候家里经常来人,叔叔或阿姨,用的都是化名,我们也搞不清是谁。”
他们只认得刘群先,她是博古的妻子,也就是他们的伯母,“她一来,奶奶好高兴”,1939年底到1940年初,刘群先养好伤之后去了苏联,次年在德军轰炸莫斯科时遇难。
1946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特务开始屠杀GCD员,内战一触即发,杨廉安从香港飞往上海,接受周恩来安排的新任务:1.打通海上运输,发展国际贸易,交流国内外物资;2.完成财政任务;3.培养对外贸易干部。
革命中的生命如同一叶浮萍。这次会见周恩来时,杨廉安得知哥哥博古、叶挺、王若飞等人飞机遇难,泣不成声。
此后,中共在香港建立了以杨廉安为核心的商贸系统,以潘汉年负责的情报系统和他人负责的地下党系统。联和行部分承担着另外两个系统的经费。潘汉年经常出入香港,联和行的会计每次与他“接头”时,都给他一万港币。
因为得益于打通了东北与香港之间的贸易通道,1947年的联和行迅速发展。陈云当时主持东北局财经工作,最早提出这一设想,从东北出口粮食,从香港进口工业设备和原材料。香港与东北局之间的远航贸易标志着GCD领导的外贸进出口工作,从以采购为主,转变为销售和采购并重。因为业务重组、扩大,1948年,联和行取中华之“华”,润之之“润”,更名为“华润”,寓意“中华大地,雨露滋润”。
华润成立初期的写字楼
“统一战线”是GCD的三大法宝之一,这一年的华润还做了一件大事,把上千名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秘密送往大陆,为新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做出了贡献。上述名单中有:李济深、郭沫若、周海婴、茅盾、马寅初等人。
华润历史上还有两次具有影响力的“秘密护送”,第一次是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把民主人士从香港营救出,送往大陆,第二次是1946年内战爆发前,将他们从大陆护送到香港。北平解放后,爱国人士纷纷回流,也经由华润,从世界各地回到大陆。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蒋介石政府在外交和经济上,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的“禁运”、“封锁”,华润受到牵连。
刚刚“禁运”时,华润制定了把外汇全部花掉的目标,分别派出多个采购小组,几乎买光了香港市场上可用的所有商品,以及东南亚的轮胎、橡胶。
在运送民主人士的过程中,华润已经暴露身份,为了确保“抢运”安全,华润组建了兴隆行等众多小公司,负责把物资运往澳门的南光公司,再由南光公司运往内地,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和新中国经济建设。
“冲封锁”中,“神杖轮”案值得一提。
1950年,台湾军舰封锁台湾海峡,华润负责将一批货物运往台湾,安全起见,船长和船员都做了更换。卸货完毕准备回航时,神杖轮还是出事了。台湾港口司令部上船检查,发现一张广大华行(新并入华润的公司)的名片以及印有“运输公司(接受华润领导)”字样的日历纸,暴露。
特务们把担任二副的新船员周炳孚抓了起来,这天是大年三十,他们说着“大年夜请你吃饺子”,开始打,打得他浑身出血。特务们还给他拉手风琴,用革命歌曲试探,周炳孚假装听不懂,十几分钟过去,又闯过一关。周炳孚回忆,“‘冲封锁’是很复杂的海上游击战,华润做出了很多牺牲。”
1952年我国外贸部成立后,华润由中央办公厅管理划归到外贸部管理,华润成为政策垄断型公司,主要从事外贸出口工作。因在很长时间内承担着中国近1/3的进出口工作,华润被称为“第二外贸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这段时间也是华润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直到改革开放后,华润的外贸属性淡去。
1983年,香港华润大厦落成。
外贸部创建时,政务院本想调任杨廉安担任副部长,据传由于受“神杖轮”事件影响,更改为综合计划局局长。文革期间,造反派以“特嫌”罪名将杨廉安隔离审查,那时很多人不堪动乱之苦自杀了,他特意叮嘱在医院里找到他的女儿,“记住,我不会自杀”,不久,杨廉安还是去世了,死因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贰
华润的大发展开始于2000年。这一年,外经贸部副部长陈新华调任华润担任董事长,他的另一重身份是陈云的女婿。
陈新华担任董事长的8年间,两次提出“再造华润”的目标。一方面调整业务架构,“两翼齐飞,一手抓资本运作、一手抓并购整合”,带领华润从贸易公司向实业转型;另一方面,则是将业务重心从香港转移到大陆。
陈新华
2000年,华润因收购万科名声大噪。此后,在国内的并购脚步就再也没停下过,至今,华润已在房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等产业发动了上百起收购战。
长袖善舞的资本扩张,奠定了华润庞大的“产业帝国”,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华润置地的房子,华润电力的电源,华润燃气的燃气,华润纺织代工生产的国际潮牌,华润三九的药品,以及滋补圣品阿胶,还有避孕药毓婷等等。至今,华润旗下共有5家港股公司和6家A股公司,5家港股公司均列入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其中三家被称作“蓝筹三杰”。
以上工作主要由陈新华的两位得力干将推动,一位是担任华润总经理的宁高宁,另一位则是后来接替他担任董事长的宋林。陈新华这样评价他们,“宁高宁和宋林各有所长,都很能干,都有强烈的主人翁态度,我们用人就要用这样的人。”
宁高宁因擅长利用国际资本的动力和打法实现中国产业的整合发展,被企业界尊称为“中国摩根”。他素来稳健,深谋远虑,曾用《你的“局”》总结过自己倾心的经营智慧和领导力思维,“现在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当你观察其进展、态势以及牵扯到多方面因素的时候,会发现它是一个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被系统地梳理、设计和维护了的局面。”
宁高宁
2015年8月,陈新华因病去世,在2008年退休时的“告别信”中,写下的最后一句是:“千言万语归结成一句话,他年华润功成日,喜讯勿忘告老翁!” 2004年底,宁高宁从华润离开,担任中粮集团董事长,2016年1月5日,任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宋林是华润一手培养起来的接班人,“低调务实”,“有敏锐的生意头脑”,从扛着测量仪测量油库开始,一步步升任为香港华润石化总经理,直至担任董事长。中央对“红色央企”华润的高管任命素来重视,自1960年丁克坚空降华润后的48年中,华润一把手均为“空降兵”,直到宋林打破这一传统。
2004年,有媒体报道称,华润的双重身份,使它左右逢源,“身为央企,没有行业进入壁垒;地方政府引入华润的投资,又属于外资,有利于政绩”。新京报报道,宋林也曾表示,并购很容易,“只要有钱,说服股东愿意卖”。
并购整合却没有那么容易,华润多次与管理层发生矛盾。华润控股万科和华远后,曾希望按万科的方式重塑华远,遭到华远管理层抵触,2001年,华远原总裁任志强赎回华远品牌,离开华润。华润入主东阿阿胶后,曾将原董事长刘维志告上法庭,要求其将81项商标交付华润东阿,后者虽然低调,却是主导阿胶产业从手工作坊走向工业化的灵魂人物。
因粗犷凌厉与整合中出现的抵牾,华润多次受到媒体负面评价。
2014年4月,宋林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最初的起因是宋林高价收购了山西一家资质很差的煤矿,在被媒体举报涉嫌渎职、贪腐等问题后,引发内部举报,逐步将宋林推向危险地带。
宋林2004年出任总裁时只有40岁,是国资委系统中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十年后,华润总资产翻了十倍,达到上万亿元。宋林被调查前,华润的多元化和金融控股模式一度被国资委看作央企改革的典范。在新一轮国资改革中,可直接改组为资本运营公司。
宋林
宋林被调查后两个月,华润医疗CEO张海鹏辞职,他还有个被大众熟知的名字,作家冯唐。宋林一手创建了华润医疗,在张海鹏眼中,宋林是那个在商业上,为了做成一件事情能够给他施加很大压力的人。
不知道宋林会不会想起第一天加入华润时的情景。
那是1985年,宋林只有22岁,当时他虽然只是挤在一间集体宿舍里、香港最穷的打工仔,心里却无比骄傲,“觉得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为国家办事。”
此时的华润正值垄断地位瓦解的最艰难转型时期,也许那时,身为“子弟兵”的宋林也曾产生过“匡扶社稷”的英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