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
王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通过创新、改革、开放,实现绿色、共享、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是当代人应担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高质量发展对创新提出更高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创新是旧世界的扫墓人、新世界的助产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中,不断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长河里,中华民族创造的器、制、道,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赢得世人敬仰。但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中国一度落伍,跛行追随的屈辱、艰辛、曲折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现在我们又站到了世界历史舞台的中央,政策、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成果,不仅是解决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钥匙,而且也将作为治理转型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一部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生动、新鲜的智慧和方案。
高质量发展对改革提出更高标准。中国40年改革历程所创造的奇迹,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教科书的经典案例。但新时代的征途依然面临“难啃的硬骨头”,雄关漫道真如铁。比如国有企业如何改革?提高红利上缴比例、“混合所有制”、高管减薪等迈出坚实步伐,其市场定位和战略布局,亦期待大手笔。而民营经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农村土地、劳动力等市场要素流动等,攻坚克难,亦应产生丰厚红利。再比如重拳反腐、力推简政放权,打造廉洁政府、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已经让各界体会到政府自身改革的力度和效果。但真正的考验是机构改革、裁撤冗员,这是避免“汤因比循环”,即财政供养人员膨胀导致吏治崩坏的关键;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从传统的法制(r ul e by l aw)到现代意义上的法治(r ul e of l aw),政府自我革命愈彻底,距高效政府目标就愈近。
高质量发展对开放提出更高境界。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求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这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所作出的重大部署,将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这意味着在沿海地区开放深化的同时,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实现更为协调的区域发展;意味着在维护和支持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全球制度建设作出大国贡献。
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绿色、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发展。中国是经济增长的优等生,改革开放后经济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堪称人类增长史的奇迹。但资源掠夺式开发、粗放增长已达极限。而被污染的土地、被损害的水系以及广阔浓重的雾霾,也让我们领受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基尼系数”等指标,显示缩小收入差距、各阶层公平享受繁荣的成果任重道远。中国有责任擎起绿色、协调、共享发展的大旗,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敬畏自然,在公平分享物质繁荣的同时,更加注重内心精神的丰盈,向世界展现速度、力量,也展现美,我们才能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诗意栖居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