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已具备全产业链供应能力,在国际防务市场站稳脚跟 | 鸿天下
2017-12-29 00:42:00 来源:搜狐财经

  

  中国军工已具备全产业链供应能力,在国际防务市场站稳脚跟

  ■来源 | 海外网

走向世界的中国军工产品

  《走出国门的“中国神器”》专题片日前在央视热播,多款外贸新型步兵战车、枪支、雷达等一一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随着中国军事实力和科研能力的飞速发展,中国军工产品质量和性能越来越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推出到国际防务市场的优秀装备越来越多,军贸订单也逐渐增加。

  中国神器“套餐”式亮相

  中国出口的军工产品从器件、装备到武器系统,涵盖中国国产船艇、导弹、无人机、精确制导导弹和雷达等装备。有资料显示,中国曾出口PLZ-45自行火炮到沙特,出口无人机到沙特、伊拉克、阿联酋、尼日利亚和埃及等国,出口坦克到缅甸,出口潜艇到巴基斯坦、泰国,出口反舰导弹到印尼。11月初,多架山鹰教练机交付非洲用户。预计2017年底,中国将交付缅甸国产三代机“枭龙”战机。

  有报道称,当今中国已经可以对外出口全套陆军武器。仅仅依靠中国制造的武器,就能组建一支强大的陆军,从战术理论、组织形式到训练后勤,从手枪到坦克,从火炮到导弹,完全可以由中国独家提供。凭借雄厚的军工基础,中国可承包或定制一个中等强国的全部防务体系,可以对一个国家的整个防务体系做到“包生、包活、包养”。有分析认为,可以提供防务“套餐”的中国军工已经具备了完整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和全产业链的供应能力。

跃居全球第三,增速明显

  大多数国家在军用装备方面难以完全自给自足,因此每年全球军贸交易额非常庞大且利润可观。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军工不仅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还主动参与国际防务市场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近年来,中国军贸正在由传统的小批量产品逐步向批量产品出口转变,贸易对象由相对贫穷的国家向较为富裕的国家转变,军贸产品从低档逐渐向中高档转变,市场开拓模式由简单的产品贸易向技术、服务以及产品方案体系等方向转变。与此同时,中国军工企业也逐渐瞄准市场需求,从“自己有什么卖什么”演化到“客户需要什么就卖什么”上来。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在过去5年间已经超越法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武器装备出口国,在国际市场占比达到6.2%,2016年中国军贸出口额21.23亿美元。中国同时也是近年来军工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2015年、2016年军工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20%。

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

  2007-2016年中国武器出口额震荡上升,中国军工贸易保持着良好势头。目前中国军工在国际防务市场占比还不足10%,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简氏防务和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未来5年,亚太地区、非洲、中东地区以及拉丁美洲的军费将分别保持20%、12%、8%以及5%的增长。有专家表示,亚太地区和非洲是中国军工产品主要出口地区,而中东地区和拉丁美洲则是中国正在开拓的市场,这些地区军费的预计增长,有利于中国军工产品出口的增长,中国应该积极运作。

  目前虽然在出口额上中国军贸与美俄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但是中国军工产品正在以实力慢慢赢得口碑和市场。在国际市场同性能的产品中,中国军工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价格悬殊的产品中,中国军工在产品性能上也能做到相差无几。“物美价廉”是中国军工产品出口的“王牌”。对中国军工行业来说,未来,既要继续坚持传统优势,同时也要在尖端技术上寻求突破。

  军贸关乎国际关系之大计,需要谨慎行事。在军工产品出口问题上,中国历来采取慎重、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联合国有关决议,恪守军事装备出口三项原则,即:有助于接受国的正当防卫能力,不损害有关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不干涉接受国的内政。

  未来,中国将更加重视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期待在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前提下,中国军工能够让世界感受“中国制造”的优势,在国际防务市场上打造更多、更响亮的“中国品牌”,让更多“中国神器”亮相世界舞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