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王彩娜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网红”——陈家店村,用12年的时间蹚出了一条就近城镇化的新路子。
2005年,陈家店村村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外债高达100多万元,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和上访村。
而后的12年里,陈家店村改头换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科技示范村”“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等近百项荣誉称号,更有东北“华西村”之美誉。
改变,源于2009年,陈家店村大胆创新,改变传统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党委+公司+合作社”的“1+2”新模式,建立了农安县第一家以农业类型注册的集团公司——吉林省众一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一集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陈家店村党委副书记付升学告诉记者,众一集团下辖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农产品—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农产品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纯利润可达到七八百万元。
合作社的成立,催生了土地流转。
付升学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自陈家店村实施土地流转办法以来,已流转托管土地6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0%。这些土地全部由农机合作社经营,主要种植玉米,流转的土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土地流转为村民收入带来了“三重保险”:一是农民把土地出租给合作社经营,合作社让利于民,每公顷租金至少1万元,最高年份达到1.5万元,比农民自己耕种收入还要高,通过土地流转农民有了保底收入。
二是农民脱离土地后,就近就便到镇内企业、村内合作社打工,众一集团4家企业每年吸纳400多名本村劳动力就业,与长春市轻工业商会共同建设的“隆开工业园”,承接了部分退城进郊的中小企业入驻,村民在园区打工年均增收3万元。
三是农民入股合作社每年还可得到盈余分配。既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又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到2009年,陈家店启动了农民“安居工程”,村里集中建设新社区,全体村民用置换的方式集体上楼,入住后免交10年的取暖费、物业费、保险费。
走进陈家店村嘉和社区,记者看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整洁的道路两旁树木成行,广场上点缀着些许景观小品……这里与城市里的社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自2011年起,陈家店村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逐渐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目前,已有80%的村民集中入住嘉和社区。
据介绍,嘉和社区总投资2.7亿元,共建居民楼23栋,总建筑面积14.95万平方米,办公面积1600平方米。社区内设远程教育基地、农家书屋、卫生室、食堂、道德讲堂、会议室以及便民服务大厅等,这里已经成为陈家店村主要的办公议事中心和村民集体活动中心。
此外,还建有占地面积9公顷的幸福公园一座,硬化面积12000平方米,种植草坪36000平方米,公园内种植景观树1700棵,各类花卉23000多株,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投资50万元建设的村级卫生室,各项基本检查设备俱全,便民餐厅向本村村民开放,60岁以上老人用餐实行成本核算。
老有所养、学有所奖、病有所医的基本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在陈家店村已然建立。付升学告诉记者,目前,在村中,59岁以上的村民都享受全额补贴合作医疗款,为村民的子女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身体不适可以就近去村里的卫生所就诊。陈家店村正在建设一座集老人居住、休闲、疗养、娱乐于一体的村级养老中心。
谈及未来,付升学说,还要继续在改革的道路上走下去,为村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