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也需从“稳增长”转向“调结构”
2017-07-21 06:49:00 来源:搜狐财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许召元 基础设施投资一枝独秀现象突出,并带动了钢铁水泥等建材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与钢铁去产能政策产生了抵触,需要尽快协调“稳投资”与“去产能”的政策,以免给经济运行带来更大的波动。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触底企稳的趋势,特别是随着民间投资增速稳步回升,已经基本实现了稳投资的阶段性目标。但在目前的投资结构中,基础设施投资一枝独秀现象突出,并带动了钢铁水泥等建材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与钢铁去产能政策产生了抵触,直接表现为钢材、煤炭价格持续上涨,需要尽快协调“稳投资”与“去产能”的政策,以免给经济运行带来更大的波动。 民间投资稳定增长 稳投资目标基本实现 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1万亿元,同比增长8.6%,而且一季度和二季度投资增速基本稳定,进一步下行的压力不大,也可以说稳投资的目标基本实现。当前的投资增速基本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持平(GDP实际增长6.9%,名义增长11.4%,投资是名义增速),作为一个仍处于经济下行期的发展阶段来说,与经济增速基本相当的投资增速是合适的,因为如果投资速度显著低于GDP,会产生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而要达到高于经济增速的目标,还需要更好地完成经济转型,并实现企业投资信心增强,这已经超出了稳投资的阶段性目标。 制造业投资稳定回升,民间投资稳增长具有良好的支撑。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达到7.2%,比2016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实现了触底回升。在民间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6%,占比达到44.2%,民间房地产投资增长8.6%,占比为25%,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最高,为13.8%,但比重较小,仅为11.1%。当前我国制造业加大转型升级力度,不少行业都在加快技术改造,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得到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有望实现稳步回升。此外,全部制造业投资中,来自民间的达86.7%,因此制造业投资的稳定必将带来民间投资稳定增长(见下图)。 基础设施投资高增长与钢铁去产能政策的矛盾较为突出 基础设施投资直接带动钢铁、水泥等建材需求增长,而去产能政策使钢铁产能和产量受到严格控制,已经产生了新的供需矛盾。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钢铁产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导致钢铁价格持续下降,钢铁行业几乎陷入全面亏损的状况。而去产能和稳投资政策一方面减少钢铁供给,一方面扩大钢铁需求,到目前为止,已经逆转了钢铁的供求关系。突出表现在钢铁价格快速上升和钢铁出口量的减少方面。例如,2017年7月19日,北京市场上20mm螺纹钢的价格是3790元/吨,比2016年6月3日的最低价2050元/吨上涨了84.9%,而且涨势不减,仅在6月19日至7月19日的一个月内即上涨了210元/吨,涨了6.0%。从出口看,2016年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共5727万吨,而今年上半年仅出口4101万吨,虽然有其他国家反倾销的因素,但国内市场供不应求也是重要原因。 钢铁产品供不应求局面进一步发展可能带来价格更大幅度的上升,这将加大下游行业的经营困难和经济不稳定性。钢铁产品具有需求弹性小和供应弹性小的特点,即价格上涨既难以减少需求(例如,对于一栋房子或一条公路来说,钢铁价格上涨也不能减少钢筋用量),也难以增加供应(钢铁高炉产量的可调节量很小),这就会导致钢铁供不应求时,可能会出现持续、大幅度的价格上涨,并带动下游很多行业的成本增加。 钢铁去产能具有长期必要性,因此优化投资结构,减少高耗能钢铁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投资,以减少对钢铁的需求,促进钢铁等建材的供需平衡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非常重要。平衡钢铁供需矛盾,要么扩大供应,要么减少需求,从两方面的比较看,扩大供应有着进一步加大后期产能过剩压力的风险,而适当调低基础设施投资速度相对较为容易,也符合当前国家控制政府债务过快增长的政策取向,应该利用当前外贸形势较好,经济增长稳定的有力时机,下决心实现投资结构的优化调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