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金融风险防控中的领先应用
2017-07-20 18:27:00 来源:搜狐财经

  近年来,线上与线下个人小额信用贷款公司进入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行业整合期,部分网贷平台与小贷公司甚至出现了信用风险大暴发、资金断链、兑付危机等问题,特别是行业洗牌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各种小贷平台经过合规监管的洗礼之后面临着如何发展前行的囧境。究其原因,根本是在小额信用贷款风险控制方面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包括数据难于搜集、客户画像不准确、用户还款行为难以控制等问题。

  在此背景之下,诸如凡普信在内的国内诸多网络平台谋求转型过程中,开始探索使用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由于纯线上风险识别技术已日趋成熟,类似凡普信这样拥有独立研发能力的平台开始探索大数据风控模型,在贷前、贷中甚至贷后全方位监控贷款的风险,使用心理学风险评测模型等工具排除人为因素。

(凡普信与Innovative Assessments(IA)达成战略合作)

  心理学风险评测模型是行为金融学范畴的重要分支,特别是在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的大力推动下,国外众多大型金融机构与网贷平台均对此技术有所涉猎,凡普信在国内首家使用该技术有利于网贷平台风险管理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其所构建的金融社区信息服务系统也将引领倡导全行业搭建开放式网络风险管理平台,拔高线上与线下个人信用贷款行业的平台风控能力。

  同时,凡普信等金融科技公司在释放Fintech正能量的道路上,也做出许多积极尝试,力图保持与党中央国务院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调控的步伐一致。2017年7月14-15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反复强调的对要对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加强监管具有深刻含义,凡普信作为线上线下贷款共同发展的典型代表,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指导下,加快转型,升级金融科技版本,使用大数据技术、区块链、行为金融学等新型金融科技与心理学理论关注小贷风险控制和普惠金融实现,其转型方向成为小贷公司与互联网金融转型的开拓者与重要方向。

  由于风险管理是金融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个板块,互联网金融产品中信用风险的管理成本较高,面对线下借款用户,在贷前从心理学的角度就还款意愿进行风险衡量,是一种新兴的风险管理模式,从人类心理活动变化的角度加强了风控的准确性。

  国内在行为金融领域风险防控领域,凡普信等平台走在了领先的位置,对我国当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利用新的金融科技手段与心理学等多交叉学科,完善并加强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是当前网络平台转型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小贷行业的经营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拓宽融资渠道、拓展经营范围、加强风险控制成为了小贷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凡普信等网贷平台开始尝试转型为信息服务中介,提供社区金融服务,融合互联网金融服务,从放贷者转变成信息服务中介,为投融资双方提供风险管理的数据信息服务。凡普信等平台的这一努力也折射出互联网金融机构在规范化发展道路上在不断前进,在社区金融信息服务中心上的积极探索对金融服务升级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欢迎关注订阅:李虹含(yingtonghuo518)与我交流

  让我和你一起成长!让世界听到你的声音,哪怕只是叹息。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