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本报记者 王丽娟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7个部门印发《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以下简称《方案》),着力推进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方案》明确指出,发展家政服务业,不仅是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利国利民、一举数得的民生工程。 消费升级对家政服务提出新要求 自从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家庭服务员”这一职业,家政服务从此踏上职业化发展道路。一方面,它为广大家庭提供了保姆、护理、保洁、物流配送、家庭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它是解决再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服务业研究室主任刘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家政服务需求更加注重高品质、多样性和便捷化。 但是,刘涛认为,目前的家政服务业发展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水平不高、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专业化程度偏低等问题,无法有效满足升级的消费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供需对接。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方案》出台最重要的背景。 此外,据刘涛介绍,家政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下岗职工、中西部贫困地区女性、“4050”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重要渠道。根据测算,2016年全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数已超过2500万,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此时,加快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对于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缓解就业压力有现实意义。 短期方案立足解决当前突出问题 事实上,在促进家政服务健康发展方面,我国政府已有多项政策支持,包括税收、社保等方面的多项优惠政策。特别是随着《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顶层设计的出台,各省区市都开始重视对家政服务的政策支持。 本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出台的政策只是一个适用于2017年的短期方案,对此,刘涛表示,这是一个既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夯实发展基础的方案。其中,不少是短期可以完成且能够取得明显成效的任务。例如,制定“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创建情况的调查和展示方案、组织京津沪等地与中西部国家级贫困县之间跨省对接、落实家政服务企业由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提供的家政服务免征增值税的政策等。 此外,刘涛表示,《方案》还有一些是今年积极推动、今后也要持续用力的工作,包括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在职培训;加强家政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等。 总体来看,刘涛认为,《方案》抓住了家政服务业发展提质扩容这一核心,突出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明确了责任分工与时间要求。相信《方案》的贯彻落实,将会有力促进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发展软环境待改善 不过,目前我国的家政市场依然存在门槛低、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以及职业培训和市场监管难以到位等问题。特别是家政服务市场上高素质从业人员供不应求、低素质从业人员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已严重阻碍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在刘涛看来,造成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供不应求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家政从业者的职业认可度不高,导致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造成劳动力供给短缺;二是供求之间时空不匹配的矛盾仍然存在,家政服务输出地与输入地缺乏有效协作,有效供给在需求旺季时更显捉襟见肘;三是近年来家政服务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加之人们对育婴师兼保姆、家庭司机、室内空气治理等服务新需求快速增长,现有从业人员很大程度上缺乏相应的服务技能。 为此,《方案》将重点任务放在“扩容”“提质”两方面。在“扩容”方面,《方案》提出的“引导家政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行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两项措施;在“提质”方面,《方案》提出“健全家政服务行业的职业培训制度,大力提升行业职业化水平;完善家政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强化监管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 刘涛认为,上述措施实施的目的在于弥补企业的能力短板,改善行业的发展软环境。其中的重点在于,要充分调动相关主体包括家政服务企业、职业院校的积极性,重视大企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好标准倒逼服务质量提升的作用,建立健全信用奖惩联动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