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未来在哪里?你不知道的阿里未来简史?(上)
2017-07-15 23:19:00 来源:搜狐财经

  这,是一篇关于阿里的“史实类虚构未来简史”。说它是“史实”,因为所有的、已经成为过去时的材料,都可以找到公开的出处;说它是“虚构”,因为文中人物的主观内心无从可证;说它是“未来”,因为笔墨所及,正是那些静待时间证伪的东西。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阿里的探索远超经济与商业的范畴,想从这个角度写写,但始终开了头,又停下,找不到一个好的角度。对阿里和马云,我始终抱着由衷的敬意,但其程度却随着阿里发展的狂飙突进,走了完全相反的另一条缓缓下降的抛物线,为此我有着一种莫名的矛盾心理。

  直到看了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重新讲史,在《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中,阐述了智人是如何凭着“讲故事”的能力成为地球的主宰,并正走在为“神”的路上,突然间,豁然开朗,始成本篇。

  阿里是《人类简史》的现实证明。同时,也是《未来简史》的进行时!

  一 阿里成立

  1999年3月10日,马云和17个同伴,在中国杭州成立了一家公司,史称“阿里巴巴”,简称阿里,18个创始人史称“十八罗汉”。其时,离雅虎开启的互联网时代刚过5年,离纳斯达克互联网崩盘还差1年,离中国加入WTO还有两年零九个月。其地,乃华夏经济、文化鼎盛全球时期——南宋的都城。

  那天,是“阿里故事”的正式开讲日。作为说书人的马云,面对十七罗汉,慷慨激昂地讲了三个愿景:

  第一个阿里巴巴要成为服务中国中小企业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第二个阿里巴巴要成为市值50亿美金的企业。第三个阿里巴巴要做一家生存102年的企业。

  (时至2017年岁首,这三个愿景:第一个,当时就实现了。阿里现在的业务已远远不是“电子商务”可以表述,服务对象遍及政府、商业机构和个人,正试图遍及物理和互联网空间。第二个,50亿美金的估值,回头看的确就是一个“小目标”。第三个,已经生存了18年,还需前赴后继、撸起袖子干、继续活上84年。)

  马云讲的三个愿景,是阿里故事的源头。在未来,阿里故事将精彩纷呈、高山仰止。而此时的故事比之于之后的演绎,要枯燥、无趣很多。阿里巴巴大门背后、阿里故事里的那个新世界,在马云的心中,与在十七罗汉的心中是不一样的(那天,马云讲第一个愿景式赢得的掌声远比其他两个更热烈)。不过话说回来,那个新世界当时在马云自己的心中也难言清晰,但种子已种、格局已开。

  真正懂马云的人,那个真正在这枯燥表述中,能预见未来阿里故事精彩的那个知音,马云尚不知道他在哪里。但是,这个人的出现没有让马云等很久。

  二 孙正义

  那个真正懂马云的人,是个祖先来自中国的韩裔日本人,叫孙正义。

  1999年10月31日,阿里成立后第7个月底,北京富华大厦,在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资深分析师古塔的坚持下,马云与孙正义平生第一次相见。短短6分钟,孙正义咬定马云,追着马云接纳了他的3000万美元,占股阿里巴巴30%。

  这次见面,从根本上成就了日后的马云。从此,马云的思想不再孤独寂寞,阿里故事更是获得了天马行空的足够资本。孙正义是如此珍爱阿里,不仅持续追加巨额投资,而且直到2016年阿里美国上市后,才为了解决软银自身问题,第一次抛售阿里的股份,持股从32%降至28%。孙正义更是珍视和信任马云,不仅放手马云领导阿里,而且带着马云登上一个又一个全球舞台。

  马云与孙正义的6分钟,后来被频繁演绎,甚至冒出两人在洗手间敲定合作的狗仔情节。但马云到底说了什么?如此打动以“疯狂”著称的孙正义?对此,有各种公开版本,但内容都让人觉得实在是平淡无奇。

  其实:懂的,瞬间心领神会;不懂的,听不出玄妙之音。孙正义是听出、听懂了。

  孙正义的心领神会暂且不表,先来看看马云所讲的阿里故事!

  三 阿里故事

  2014年9月,阿里集团向美国SEC提交了上市招股书文件。在招股书中,马云向投资者发布一封公开信。这封信是阿里故事的最官方化版本。公开信里的内容,马云在其他场合都讲过,但受上市规范文件性质的约束,此次表述少了汪洋恣意,严谨而意赅:

  ---阿里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宏愿要让普天下的中小企业没有难做的生意。为此阿里要不懈奋斗三个世纪,102年。

  ---阿里有性恰逢人类社会“千年一遇”的互联网变革时代,将用科技与创新,创造一个具有新商业文明的生态系统,来实现这个宏愿。

  ---这个新商业文明的生态系统应该是公平、开放、透明和分享的。阿里是这个生态系统的运营者和服务者。

  ---虽然阿里是一个商业机构,但赚钱不是判断成功的首要标准。阿里以中国因为阿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来衡量自己的成就感,以世界因为阿里发生了什么正向变化来衡量自己是否是真正的成功。为此,阿里的经营管理理念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阿里的事业是全新的,为了确保阿里的宏愿能够实现、阿里的价值观不走样,阿里的治理结构采用全新的合伙人制度。

  马云会讲故事,讲得精彩:首先,人类的确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上,阿里故事“趋势正确”。其次,阿里故事,空间上覆盖全球(全球市场),时间上披靡未来(管用102年),概念上宏大包容(生态系统)。所以,马云讲完,就像伸出了如来佛祖的五指山,哪怕你是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孙猴子,怎么玩都好像玩在阿里的场子里,只要是商业生意都像是阿里的子集和注脚。最后,马云始终拥抱变化,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概念、新理念,永站潮头浪尖。

  时至今日,没有人不佩服马云的天才理念和演讲能力,马云才是当今中国的“脱口秀”之王。可以说:没有马云讲的阿里故事,就不会有阿里以及阿里的成功。十几年来,阿里故事常讲常新,随手拈来: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信用等于财富,新商业文明,新零售、新技术、新制造、新能源、新金融,第五大经济体,计划经济越来越大。这些概念和故事,既如同昆曲,登堂入室,直呈龙庭;又如同民谣,街头巷尾,植入人心。阿里故事代表着时代趋势的浩浩汤汤:对于信仰者,这是财富的密码;对于不认同者,这是命运的宣判。

  如果马云只是一个天花乱坠、口吐莲花的说书人,他无法取得今日的成功。除了故事讲得好,马云干的也一样漂亮。

  只是,阿里干的与说的是同一件事吗?

  四 商业帝国or生态系统

  在阿里的招股说明书中,关于阿里生态系统的商业模式是通过这样一句话引出的:“阿里巴巴的使命决定了公司不会成为一家商业帝国。”为什么马云要写这么一句话呢?解开这个疑问,同时也会知道在第一次见面的6分钟里,孙正义心领神会的是什么。

  答案在这里:2008年4月17日,牛根生带着蒙牛集团一众高管,拜访阿里。牛根生与马云是长江商学院同学,日后牛根生事业蒙难,马云更是鼎立相助。好友来访,马云亲自接待,发表了热情的欢迎讲话。讲话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内容,马云说:“人家问商业模式是阿里巴巴好还是蒙牛好,我思考了之后,觉得全世界最好的商业模式是国家。国家本来就是一个公司。。。。。。在虚拟世界里面,很有意思,阿里巴巴突然发现可以做这个事情。”(全文收录于公开出版物《马云内部讲话》)

  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创造出了“富可敌国”四个字来形容财富之盛。可见,国家之富对于中国人而言是几千年来的基本常识。同样是做生意赚钱,马云比之于其他人,洞察了一个历史给与的“玩大”的机会。不管1999年10月31日那天,马云如何表述,孙正义应该是心领神会的:马云要打开的那扇阿里巴巴大门背后,是在互联网世界里,一个崭新的“国家”!

  阿里的这个国家商业模式,马云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其原因,不言自明。不过,马云不谈,并不代表没有其他人能够看出端倪。所以,对阿里一直有“商业帝国”的诟病。尤其是当淘宝商家不缴部分税收、支付宝资金黑箱操作等这些与国家税收、货币相关的问题被质疑的时候,阿里无可避免要经受沉重的政治检视和舆论压力。为了消减乃至消除这经商者不可承受之重,马云体现出了高超的智慧,见招拆招,其中的一招就是创造了“商业生态系统”来称呼阿里的商业模式。(只是,这招一拆,“商业帝国”换“生态系统”,不当“皇帝”当“上帝”。)

  其实,商业模式怎么称呼,并没有多重要。有马云相同心思的商界精英,也不在少数。只是,要能干成,不是光靠嘴说就行的。阿里能成,那是干出来的。阿里建起了深厚的帝国根基。

  五 阿里帝国根基

  在说阿里帝国的根基前,穿越下历史,回到公元前206年10月的秦都城,咸阳。

  鸿运高照的刘邦,抢先楚霸王攻入咸阳。彼时的咸阳城,集帝都、魔都于一身,高祖一头便倒在了胡亥的龙床之上。但是,刘邦糊涂,有人不糊涂,日后帮刘邦追韩信的那个萧何,随军进城后,一不贪金银,二不恋美女,直奔秦丞相御史府,重兵包围,严禁出入,秉烛达旦,搜宝护器。这些“宝器”奠定了日后汉楚争霸、刘氏立国的基础。啥宝器?秦朝的地图和户籍。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说户籍的重要性更在地图之上。

  户籍制度在中国源远流长,萌芽于周,随着秦统一华夏而成为帝国管理的基石。户籍是什么?用现在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帐户”。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社会,中国能够傲视全球这么多世纪,以其幅员之广、人口之多,如果没有户籍制度,根本无法想象一个大一统、集中的中央帝国的存在。

  以秦为例,其户籍是一个兼具“广度”和“厚度”的账户体系。“广度”在于其覆盖的人口绝对数和百分比。“厚度”在于其所包含信息内容的丰富。当时的户籍包括以下这些内容:姓名、职业、籍贯、年龄、家属、动产、不动产。正是在此基础上,秦得以施行分配徭役、征兵入伍、收取税赋、连坐什伍、控制人口流动等一系列国家管理。仔细看看这些户籍内容,用现在互联网语言来说,那就是一个“三流合一”(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账户体系。

  户籍的“三流”体现在哪里呢?“信息流”,是个人自然和身份信息,包括了他的血缘和社群关系,这是连坐什伍的基础;“资金流”,是一个人的土地财产、要承担的徭役和税负的情况;“物流”,“物”在当时就是指人,在皇帝的眼里臣民就是个会行走的国之财产,男子上马争战、下马耕田;女子上床生育、下床织布。人的流动是帝国最终要的物流。“三流合一”,江山一统!

  马云洞悉了“账户”的秘密,不仅早早建起了阿里的账户体系,而且不断拓矿其广度和厚度,并且在互联网巨头中第一个实现了账户的“三流合一”,一举奠定帝国基础:

  1999年阿里起于B2B业务,建立起中小商户的账户,当时只有简单的商务信息流。其时,新浪等乘着雅虎东风,风头无两,建立了个人账户,但也只有简单的个人信息流。此时的互联网巨头都建了自身的账户体系(除了百度,好在浏览器的cookie等跟踪技术帮助百度建起没有账户的类账户体系)。但从账户本身的“厚度”来看,各互联网巨头都只有“三流”中的“一流”——信息流。

  分化出现在2003-2004年。2003年5月阿里做了淘宝,开始建立个人账户,于是成为同时掌握商户和个人账户体系的巨头。同年10月推出独立的支付宝服务。2008年推出快捷支付,此举使阿里真正建立起自主掌握的用户资金流账户体系(虚拟账户体系)。自此,阿里率先实现了账户体系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二流合一”。

  2013年阿里组建菜鸟物流网络。在此之前,客户在淘宝已经能够跟踪所购商品的物流情况。但是,这是对物流的信息的掌握,而不是对物流本身的掌握。菜鸟网络的建立,使得阿里成为真正意义上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网络帝国。

  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和阿里一路扩张中所面对的汹涌竞争,曾出现过不少挑战者,但大浪淘沙,到现在有机会能在阿里的领地对他构成挑战并成为同级别对手的,放眼望去,只剩这么两家了:

  1、腾讯:腾讯与阿里在很长时间内,基本属于互联网世界中的两条平行线。竞争烽火起于阿里向个人休闲娱乐领域的扩张,此时的阿里是进攻者。而局势真正进入白热化则是起于2013年8月5日微信开始做支付,染指“资金流”,凭借账户体系的“广度”,攻入阿里电商大本营,并在线下消费的现场支付中获得了令阿里恐惧的优势。(请注意,腾讯的个人账户体系是“二流”的——信息流、资金流合一。但在线下不存在物流的问题,所以“二流”的账户体系就够了。)

  2、京东:京东之所以能够有资格在电商领域与阿里并肩,是因为刘东强在物流领域领先了阿里几个身位。虽然从2007年开始的自建物流投资浩大,但是京东得以紧随阿里,建立起“二流合一”的个人账户体系。只是,当时阿里的“二流”是信息流和资金流,京东的“二流”是信息流和物流。而近几年,京东在金融和支付领域的一路狂奔,则是补“资金流”短板的必然之举,否则建不起“三流”,那就迟早跌落为“二流”乃至不入流。

  未完待续。。。。。。。。。

  (本文由作者授权独家发表,如需转载请和聂某人联系(微信公众号:Fintech_nie))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