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未来在哪里?你不知道的阿里未来简史?(中)
2017-07-15 23:19:00 来源:搜狐财经

  文/量子歆

  图/聂某人

  六、创新与红利

  中国功夫,名满天下。马云喜欢中国功夫,自名风清扬。

  与西洋功夫不同,中国功夫的上乘与否,在两样:

  一内功,是根基,决定了功夫能走多远;

  二心法,是奥义,决定了功夫能走多高。

  阿里的内功就在自身的帐户体系,阿里的心法就是马云的思想(阿里故事)。凭着这两样,阿里成为顶尖高手。

  这个高手,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打着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组合拳,收割着所到之处丰沛的时代红利!

  打“模式创新拳”,收割“先发红利”。阿里勇敢地在全球电子商务中进行了大胆的模式创新:在中国乃至全球,率先做中小企业电子商务B2B平台阿里巴巴;第一个做全免费的C2C平台淘宝等等。这些创新的商业模式,被市场发展证明是成功的,顺应了商业发展的时代趋势。由此,阿里帝国获得了宝贵的先发红利,不仅圈住了大量帝国“国民”(商户、用户),而且使得阿里旗下的部分品牌,领先成为了所属细分领域的“品类”代表,例如说起“C2C”基本就是说淘宝,由此阿里筑起了高高的竞争壁垒。

  打“互联移动创新拳”,收割“人口红利”。在人类历史上,互联网、移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某项服务的供应,在理论上一个服务商或一个网络,就能够触达每一个用户。能够无限放大的网络效应和可以几乎忽略的边际成本,成为阿里手中帝国扩张的利器。阿里雄起于PC端,扩张于手机端。阿里较早地深刻认识了移动互联的魔力,在所有互联网公司中率先取消原本独立的手机移动端业务部门,所有业务手机化,所有部门移动化。由此,狠狠吃足了中国移动互联大发展的“人口红利”。

  打“理念创新拳”,收割“政策红利”。这是马云的看家大杀器之一。这一招,抵得上千军万马、抵得上金山银山。做金融,阿里就用这一着。支付宝借势国家的“双创”政策,高举“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先锋大旗,高喊“改变银行”的市场革命口号,让所有监管者犹豫不前,让所有传统金融机构带着镣铐与他竞争,吃干榨尽“政策红利”。且看:没有银行和清算转接牌照的阿里支付宝,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包装,支付宝虚拟帐户实际上已经就是银行帐户、支付宝资金结算网络事实上已经就是转接清算网络。这两项业务,支付宝始终“无牌驾驶”、“无监管驾驶”。那么,是监管当局不想或不给阿里支付宝发牌吗?当然不是!而是阿里支付宝根本不愿意去拿,或者说有选择性的拿(拿了收单机构牌照)。它清楚地知道:不拿牌照,我的地盘我做主,有选择地接受监管约束,这样才能继续野蛮生长,为自己赢得非对称监管的政策红利。终于,阿里的账户体系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中国金融的“法外之地”,并由此膨胀为一个全能的(尤其是金融)、无监管(同样尤其是金融)帐户体系。这里的道道,马云自己总结得很好:超车不能靠弯道,要靠换道——换条没有或者少有监管的道。所谓的互联网“降维打击”、“降维竞争”,说白了就是把两个维度抹去了:一个是价格——“0”全免费;另一个就是监管规范——“0”规避或者选择性接受。

  打“跨界并购拳”,收割“资本红利”。资本的力量永远是直接而暴力的。但是,资本的确能候买来时间、人才、业务和梦想的未来。阿里在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中,是最早疯狂开动资本并购战车的,而且所涉领域无所不包。很多人尤其是专家们不仅看不懂,而且始终带着“能吃进却消化不了”的观点等着看阿里的笑话。这只能说明,这些人既没有看透阿里互联网国家的商业梦想,也没有理解并购整合对阿里的真正意义。阿里的跨界并购拳,开打于2005年8月全资收购雅虎中国+10亿美金。对于这次并购,争议始终不断。最主要的原因,是阿里为此付出了自身40%股份的代价。但是,争议的焦点是马云给出的对价是否值得,而阿里对雅虎中国的消化是极其成功的:雅虎中国的搜索能力、亿级用户和10亿美金,被加持到淘宝身上,突破了当时不可一世的ebay中国(易趣)对初生淘宝的疯狂绞杀。当淘宝建成C2C生态圈、登顶全球时,放眼望去,江湖早已没有ebay中国的身影。而雅虎中国也被敲骨吸髓,化作青烟散去。此后的阿里,开足了跨界并购的战车,娱乐、媒体、物流、视频、电商服务、金融……,阿里没有买不了只有想不到!帝国的边疆在资本的战车中无边扩张,并在2014年登顶证券市场。

  七阿里帝国2015-2016

  2014年9月,阿里纽交所上市。十五载艰辛开拓,换来一朝帝国辉煌。阿里和马云当之无愧!马云喜欢太极,深知阴阳流转、盛衰相继。他没有自己去敲响阿里登顶上市的钟声,而是把这光荣的瞬间,留给了因为在阿里帝国做生意而改变了人生轨迹的8个普通人。

  不过,规律就是规律,那一天总会不可抗拒地到来!

  2015年、2016年,在阿里发展史上,是值得深刻铭记的两年。在这两年,阿里以密集的事件,集中释放了青春年少的狷狂,无可抗拒地向野蛮生长告别!

  (一)2015年5月27日——未尽的“成人礼”

  或许多年之后,面对尘封的历史,阿里人会想起,市场安排他们接受“成人礼”的那个下午。

  2015年5月27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下午5点多开始,全国范围内用户陆续无法正常使用支付宝,持续2个半小时。晚上,支付宝官方微信发文《对不起》,就支付宝网络瘫痪作出冷静的解释:原因是杭州萧山的光纤被挖断了。

  虽然支付宝很冷静,但是用户首先炸了。在“自己的资金还在不在?”的恐惧中,用户被足足煎熬了2个半小时,各大通讯软件和论坛里,飞舞着抱怨和愤怒。接着炸了的,是银行。刚开始,面对蜂拥而出的系统报错信息,所有银行都以为是自己的接口出了问题,ECC里面一阵恐慌。好在很快大家就搞清了实情,问题出在支付宝那里。然后是如释重负后幸灾乐祸的旁观。最后炸了的,是技术同行们。一根光纤,搞瘫一个网络?没有通讯备份?搞错没?这可是号称天下第一的支付宝啊!

  种下因必得果。这天,用户的怨气怒气,银行的幸灾乐祸,技术同行的讽刺挖苦,是阿里支付宝在此之前所作所为的应得收获。单就说银行,作为支付宝的合作伙伴,本不该幸灾乐祸。但是,支付宝人员在银行面前的傲慢与强势,是出了名的。也难怪!2008年末,马云说了“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我是来改变你、颠覆你的;我是先进的,你是落后的;我找你,是为你打开一条新生之路,那是看得起你,还敢与我讨价还价?

  人间从来世态炎凉,企业始终上行下效。马云是有能力、有经历,才有那点脾气和傲气。而阿里人,越到底下,能力打了几多折扣,经历少得只剩清汤,脾气却比老大还大。对人、对同行缺乏“谦卑”,对事、对规则缺少“敬畏”。

  阿里人,从新商业时代的“红卫兵”,到成为新商业帝国的“老革命”,这中间还缺了一个真心而痛苦的“成人礼”!

  市场给了这个机会,但阿里人能意识到吗?能自我革新吗?

  不过,不管孩子自己怎样,再被娇纵的少年,负责任的爹妈最终仍会承担起监护人的应尽责任。作为阿里金融所在领域的监管当局,为支持互联网金融释放了足够多、足够长的政策红利。但是,在金融这个经营风险的高风险领域,行业本质并没有因为新技术而改变。

  时机未到冷眼观,机到眼前断决心!2015年5月27日的那个下午,时间窗口打开!政策红利的偏食是时候收缩了。

  就在人行细密筹划的时候,证监会率先出手了。

  (二)2015年7月16日——“寄生”终结时

  2015年6-7月,中国A股股灾。证监会出手加强市场监管。7月16日,在监管要求下,阿里系金融板块企业恒生电子,全面关闭子公司HOMS系统的账户开立功能、账户增资功能,并关闭所有零资产账户。而从几个月前开始,证券公司也在监管指导下,陆续关闭了连接HOMS的场外配资接口。HOMS由此进入全社会聚光灯下。

  HOMS系统最先是一个为私募基金开发的技术工具。它起初并不惹眼,最终却发育为中国证券市场上庞然巨大的“寄生者”。

  如何“寄生”?关键是理解HOMS系统的功能。HOMES系统的核心创新,是在一个合规股票帐户的情况下,实现任意多不同主体通过这个合法帐户,各自独立在证券市场进行交易操作和资金进出。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外资、游资,是人、是狗,在证监会、券商那里都隐身在同一个账户下无须实名;无论你是自有资金、配资,还是高利贷、热钱,在证监会、券商那里都是不明来路和去途的资金。由此,证监会的监管被击穿了,券商的管理也被击穿了。两者全都成了“摆设”。HOMS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成功寄生出一个完全游离于金融监管机构监管之外的账户和资金系统。

  各位看官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没错,这是阿里体系内又一套游离于监管之外的账户体系,完全等同于支付宝虚拟账户体系游离于人行和银监会监管之外。恒生电子是2014年通过资本并购加入阿里系的。阿里能够看上恒生电子,并较公开市场交易价格的120%,溢价大手笔拿下,当然有很多理由。但是,阿里对HOMS账户体系价值的深刻理解,是其决定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阿里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在证券市场创新的“新赛道”。

  也就是借由着这条“新赛道”,一部分无操的场外配资和凶猛的海外热钱,在A股市场助涨助跌、兴风作浪,最终与其它力量一起酿成了2015年的A股股灾。

  股灾后,在审慎负责的监管下,HOMS被切断寄生管道,逐渐萎缩凋敝。现在,恒生电子的官网上,已经搜索不到任何有关HOMS的信息。而恒生电子的市值,也从股灾前最高峰时超1000亿元,跌落至目前的280亿元。

  一个寄生的账户体系消失了。那么,另一个的命运呢?

  (三)2016年11月27日——与“基因”的抗争

  2016年11月27日,阿里麾下支付宝,再次向成为社交网络平台发起冲击。这是阿里帝国军团,继微博、来往、陌陌等一大串先驱战队后的又一次冲击。这一博,押下的,是阿里估值的王牌和阿里系客户端的王者。结果,社交努力成了援交闹剧,芝麻信用成了性用门槛。冲击社交高地再次以惨败收场。这场败仗,不仅让彭蕾亲笔反思道歉,更直接导致蚂蚁金服和支付宝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人员大调整。(参见《史记—阿里公关列传》)

  这是阿里绕不过去的败战遗址。2017年3月27日,时隔整整4个月,马云在阿里湖畔大学第三期开学典礼上,终于公开回应此事。马云说:“微信红包确实打得我们满地找牙,不过冷静下来想,社交媒体可能真的不会为公司带来价值,能带来价值的还是数据。”

  至此,马云定调,阿里释怀。但是,马云和阿里对这件事情的反思,最终落脚在实用主义的数据价值上,却没有挖掘出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

  或许阿里是真没想明白,但或许是想清楚了也不愿承认并公开。其实,根本原因就在阿里的基因。这个“基因”掌控着阿里人对个人用户的定位,以及由此的决策、行动取向。换一种说法,这个“基因”决定了个人用户在阿里眼中“是什么”,以及阿里做社交的“根本动机”。

  个人用户在阿里眼中“是什么”?一句话:“不是人”。不是富有情感的社交人,而是欲念横流的消费动物。阿里从成立那一天起,百年宏愿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所有一切,归根结底都要向欲望看齐、向交易看齐、向成交看齐。在阿里的基因里,用户需要满足的不是情感而是欲望,无论物质的或非物质的都行。但是无论哪样,关键得落实到买卖、落实到交易。

  阿里做社交的“根本动机”是什么?一句话:“做生意”。不知从何时起,由于交流、分享消费体验是网络社交中的高频主题,在一批故事高手的渲染下,社交场景被认为能够直接转化为电商交易的入口,并成为比个人独立购物浏览更能激发购买欲望和下单冲动的场景。加上社交是手机端高频打开的应用,阿里又想要扼住用户每个消费欲望的入口,这才导致其失魂落魄地焦虑于社交。

  但阿里的基因能做成社交吗?看看腾讯,马化腾起家的QQ,这个如今的宝贝,在其初始阶段,始终找不到盈利之门而入,差点被当作工具软件几十万就卖掉了。也正因为找不到盈利模式,小马哥反而傻傻地心无旁骛,纯粹围绕着用户社交需求来设计QQ。现在的微信也是同样一个发展路径和内在道理。这,就是基因;这,就是调性。阿里不具备这初始的土壤,命定了一个不同的基因。基因决定命运!阿里能够与自己的基因真正和解,才不会重燃妄念、重蹈覆辙。

  在阿里的价值观里,马云始终强调拥抱变化。面对着不平静的2015-2016,马云将如何继续阿里横跨3个世界的梦想?

  (本文由作者授权独家发表,如需转载请和聂某人联系(微信公众号:Fintech_nie))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