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起了两个故事,便和大家说一说。
一个是一部日剧——《打工仔的梦想房》,大概说的是一个废柴想要为自己抑郁症妈妈买房奋斗的故事。
一个,是我自己的故事。
1、
《打工仔的梦想房》里,男主角诚治(二宫和也饰)是个十足的废柴,从他身上仿佛看到了刚毕业的我自己。
诚治的爸爸是普通职员,妈妈是家庭主妇,还有个姐姐,自己是普通大学毕业,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不说,而且叛逆、自大、眼高手低、好吃懒做、逃避责任,因为厌恶传统公司的腐朽做派,第一份正式工作干了三个月就主动辞职了,然后就踏上了找工作面试的路子。
但是没有公司会选择坚持三月就放弃的员工,诚治幼稚的性格也注定他无法在制度森严的日本公司中立足,他只能选择出来到工地打工。
工地上的体力劳作让这个废柴更废了,但是为了点自己的自尊心,他一边勉力应付着工作,一边和工友们吹嘘自己在面试大公司,很快就会离开这个工地。
结果当然被工友们当作是幼稚宝宝的吹牛逼罢了。
现实也同样残酷,面试屡屡不顺,废柴男也永不醒悟。
但是这时候改变他的契机出现了。
他的妈妈因为十几年来一直被街坊欺压而患上了抑郁症。
也许按照惯常的剧本,这时候废柴的诚治一定会爆发小宇宙,像打了鸡血一样努力奋斗,然后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不好意思,这样的剧本永远只是剧本,这部剧精彩之处在于虽然是剧本,但却真实到可怕。
妈妈的抑郁症状几乎和现实中几乎一样,爸爸在妈妈抑郁之后表现出来的嫌弃和逃避几乎和现实中几乎一样,出嫁的姐姐对妈妈力不从心的无奈和现实中几乎一样。
就连本该受刺激而奋斗的诚治还是摆脱不了幼稚,也对抑郁症的妈妈表现出了不理解和不耐烦,这一切的情绪几乎就是我们现实中对待抑郁症患者的态度。
这一切都太真实了,真实到透过屏幕,我好像看的就是自己的生活。
2、
看着片中的诚治,我感觉自己的脸和他一遍又一遍重合。年轻时一样是废柴,一样有个伟大但隐秘的父亲,一样有个抑郁症的母亲,一样有一个细致入微的姐姐。
好像只要是普通的家庭,就有千百万种相似的可能,看着诚治笨拙地照顾自己的妈妈,一开始每天只关心她有没有按时吃下药丸,我也都会想到以前的自己真特么和他一样蠢。
唯一有点不同的,大概是诚治一家在东京都生活,给妈妈找了体面的医生,体面的医院。而在我生活的那个三四线小城市,对抑郁病人的治疗环境和手段,就真的真的真的,谈不上体面了。
在小城市里,患上抑郁症意味着懦弱、玻璃心、想不开、有毛病、心理抗压能力差。
在小城市里,抑郁症压根不会被温柔对待,抑郁症会被和精神病画等号,会被送到精神病院,在外面发病会被当成疯子,会被别人耻笑,是极丢人的一件事情。
在小城市里,所有人都会忽略抑郁症患者需要的只是理解、沟通、陪伴,或者是换一个生活环境,而不是那一摞摞的药物,不是牢笼一样的房间,更不是绑在病床上的麻绳。
忽略这些的甚至包括她最亲的亲人。
而且小城市,还只是整个中国对待抑郁症病人态度的缩影。
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人在外人看来非常优秀,积极锻炼又看起来活力满满,但是他被一个权威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开始药物干预,他的抑郁症有遗传因素,再加上外界压力,最终爆发了。
大概有一年时间,他一直在服药,几个特别熟的朋友和他女朋友也一直积极鼓励他;他自己属于头脑很清醒的人,积极配合治疗,看书学习抑郁症,积极自救,一年后还在继续服药,但是症状缓解很多,慢慢减药了。
然后他在博客里写了一篇长文,记叙他这一年多如果得病,如何治疗。然而就在这篇文章下面,他的大学同学和研究生同学们,基本上回复很一致:
1. 为什么要吃药啊,最好不要吃药!
2.有什么好过不去的啊,想开点!
3. 傻逼,医生都是骗你的钱。
4.懦夫,像个娘们!
所有人都以为他玻璃心,以为他小题大作,以为他被骗,他一个抑郁症患者还要花那么长的篇幅给大家解释——抑郁症是什么。
抑郁症是什么?
是一种心理障碍。是恶魔。
能让被困者失去自我,能让旁观的小孩恐惧到躲在被子里痛哭,能让人身边的大人孤立无援。这一切的痛苦,更多都是来自于外界的不了解。
3、
剧中的诚治并没有因为妈妈的抑郁症而一下子幡然醒悟,他的改变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从给妈妈抹护手霜开始,学着和她沟通,照顾,学着帮忙分忧。
甚至在几次难得的面试关头,因为妈妈的病情而放弃工作机会。
但这些并不足以让他蜕变。
真正让诚治得到蜕变的,大概是一次不小心让犯病的妈妈走丢了,结果差点遭遇车祸。
曾经我也干过这样的蠢事,在自己的房间沉迷英雄联盟,丝毫没有注意病发的母亲已经一个人离开了家,等到我发现,已经过去了大半天。
那次意外惊动了我父亲和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发动所有的人脉找了整整一天天,最后终于在深夜找到了她,她没有走丢,只不过是出去逛逛,然后迷路在了回家的路上,怎么找都找不到家。
那天我哭着对整屋的人包括我父亲低头认错,得到的自然是他们的原谅,可是以我的作为,本就不该被原谅的啊。
大概是因为觉得母亲不听话,同样有错。
可是对于抑郁症患者,何错之有呢?
那次之后,我就不再嫌弃我家那个小城市了,因为只有巴掌大,所以丢了的东西还有找回来的可能,可如果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呢?
那次之后,我戒掉了英雄联盟,尽管之后也会暂时被其他游戏比如王者农药吸引,但都不深,因为我懂了玩物不仅丧志,还有可能会失去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失去重要的东西也许会让人颓废,而差点失去重要的东西才会让人醒悟,因为一辈子都会感到后怕。
4、
差点失去妈妈的诚治开始正视自己的成长,开始尝试与爸爸进行耐心的沟通,父子之间的误会也悄然冰释,而他为了让妈妈的病情缓解,希望能让家庭换一个生活环境,于是立志要为妈妈买套新房子。
但是想要在日本东京都买一套房子是何其之难,不再正式企业中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是几乎不可能的。好在,随着诚治的成长,一家四口人也开始共同面对困难。
诚治得到了一份正式的工作,收获了懵懂的爱情;姐姐处理好了婆媳关系;爸爸和儿女们也冰释前嫌;最关键的是,爸爸为诚治出了房子的首付,诚治付月供,一家人搬进了新的环境,没有了邻居的欺压,妈妈也慢慢摆脱抑郁露出了自然的笑容。
虽然是爸爸付首付,但和我们不同,少年的诚治敢于承诺以后把首付还上,下决心说出“房子由我来买”,这种勇气让很多年轻人自惭形秽,当然也包括我。
就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前一天,我父亲打电话告知我母亲最近状态很好,另外还告知我他自己出钱在老家买了房子,虽然没有明说,但总归是为了我这个儿子为了这个家,而我能做的也只是主动承诺每个月寄回家一两千块钱补贴月供。
这一点我比不上诚治,但这一点大概就是现实和剧本之间的差别吧。其实我们能做的、敢做的,永远都没有我们想象的多。
好在我还年轻,我们都很年轻,在三十而立之前,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去成长,去努力弥补曾经的幼稚犯下的错。
5、
一直以来大家是这样理解六娃的观点的:90后是不应该买房的,曾经我在节目中当然也说过这样的话。但大多时候是处于节目效果需要,结果自然会导致一些误解。
其实我真正的想法并不是一辈子不买房,而是在年轻人在30岁之前,各方面都不成熟的时候不应该冒然买房,应该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面。
买与不买也是存在一个心态转换点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点不一定相同。但对于我自己来说:
我想为抑郁症妈妈买套房子,我想抑郁症患者得到大家的正视,我甚至幼稚地想这个世界不要再出现抑郁症,这也许是我最后的幼稚了。
如果买房能改变一些东西,能让一个家庭变得更完整,虽谈不上完美富足,但能确保幸福,那这就是买房的契机。
6、
诚治和我的故事都在继续,很多年轻人特别是面临毕业的一批人,大多也都面临这种各样的困难,家庭也没有一个是毫无破绽的,但是我想就我们的故事总结几点,也许能帮助你弥补这些裂缝,尽管它可能千疮百孔:
1、如果看完这部片你没有感同身受,你觉得这个剧本狗血又恶心,说明你很幸福,真的很幸福,那就更加要好好珍惜了。
2、刚毕业的年轻人,不管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岗位,耐心地待上一年,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以后你想要干什么都大有益处。
3、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试图掩盖自己的愚蠢和懒惰,比愚蠢和懒惰本身更愚蠢。
3、父亲这个角色,总是隐秘而伟大的,总爱用吵架的方式和家人沟通,注意,这正是他们的沟通方式,我们也要尝试去理解他们真正想要的。
4、中国的家庭主妇,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孤独、嫌弃、无人交流、繁重的家务、邻里间鸡毛蒜皮的琐事都是她们发病的根源,回家观察一下,多注意。
5、抑郁症不是疯癫,不是精神病,需要的是安慰、沟通、理解、认可,吃药治标不治本,换一个生活环境也许是很好的办法。
6、买房的理由有千万种,为了自己买房自私但无错,为了结婚买房无错但愚昧,为了孩子买房愚昧但沉重,为了父母买房沉重但深情,无论何种理由,别着急,想好自己到底为了什么。
只要为了家庭的幸福,买到手的往往也会是个家,而不是个水泥盒子。
我很喜欢的冯仑先生说过:年轻人别急着买房,也需要抬头看看星空。
我想补充一点:年轻人别只顾抬头看星空,也需要看看身后的家人。
7、
抑郁症不是绝症,一切都会像好的方向发展,就像剧本里写的那样。那些看似痛苦泥泞的家庭,只要完完整整的总不会过得太差。
其实所有家庭都一样,没那么容易大富大贵,也没那么容易大灾大难,更没那么容易感到不幸福。
端午节假期,原本应该回家和家里人好好吃个粽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疏忽了,倒是我的错。和我一样疏忽的人在假期倒是可以抽空看看这部励志剧,虽然现在看来剧情有些老套,但也许真的很有用。
特别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来说。
以上为正文,来自杨六娃
ps:想看这部日剧的,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打工”即可收到二维码百度云盘链接。
下面是一则卢俊自己的广告:口水地产,卢俊和你聊聊地产圈不能写的秘密
一年260期音频,卢俊亲声奉献,现已更新24期
转载带上这张图我就不和你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