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德坦克大战戏说 ofo摩拜共享单车数据报告之争
2017-05-25 14:44:00 来源:搜狐财经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最近媒体上各种关于共享单车的第三方数据报告层出不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在GPLP君看来,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第三方数据要对比着看才有意义。

  GPLP君试着解读一下最近两份第三方数据报告,一份是比达咨询5月16日发布的《2017年Q1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还有一份是速途研究院4月底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共享单车市场调研报告》试图从中分析出有用的信息。

  人群的画像 到底谁的用户对价格更敏感

  GPLP君知道大家可能会关心,市场份额谁强谁弱。先别着急,了解一下用户群再说。

   这个结论有点辣眼睛,我有点怀疑自己是否穿越到2016年。ofo从2016年9月走出校园以来,主要用户群体早已不是象牙塔的学生,而是城市白领为主的用户人群。我们可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以小黄车,学生群体虽然集中,但是在总人群中的占比还是少的。

  另外说到价格敏感型,小黄车从推出以来,到目前为止一直是一元骑车的定价策略。而摩拜单车早期Mobike被用户吐槽好像是在骑动感单车,而后火速推出的Mobike Lite。更是凭借五毛半小时的定价策略,大玩低价竞争的手段。这么看来似乎摩拜单车的用户,才是更加偏向价格敏感型。

  不过3月份,摩拜单车接入微信钱包九宫格后,GPLP君发现摩拜在市场上开始海量投放两款新车。新车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从五毛一次提升为一元一次的。随着一元车的海量投放,那些老的mobike Lite在征战半年后也越来越少见。

  摩拜单车为什么要涨价呢,GPLP君分析还是之前低价策略惹得祸。从收入上看,摩拜单位车辆成本是ofo小黄车的3-4倍,而摩拜单位车辆收入却只有ofo的50%。高投入和低产出的背后,必然是无法长期持续。面对这样的财务数据,投资人也会用脚投票的。SO,那也就只有涨价这一条路。

  与此同时,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日前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表示,ofo目前已在两座城市实现盈利。在摩拜单车半价竞争的情况下,ofo小黄车依旧迅猛发展。完全跑出了自己的节奏。用户并没有因为市场上有五毛的单车,而放弃了一元的单车。红车黄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车就是好车。

  车辆投放量的较量背后 是供应链之战

  GPLP君注意到,两份一季度的报告中,关于ofo的市场投放量都是250万辆,这个没有争议。而速途研究院的报告中,认为摩拜单车的投放量达到365万辆,比达咨询的报告中,认为摩拜单车的投放量只有100万辆。

  仔细研究这几组数据,GPLP君发现这里面的学问。365万辆的数据是来源于4月22日,王晓峰在摩拜2周年会上宣布的消息。而在3月底的时候,摩拜的新闻稿就宣布只有100万辆投放。

  共享单车领域,媒体大都聚焦于融资层面,其实市场份额主要还是通过产品数量来占领市场。有钱没车等于零,就如同抗战前的中国空军,航空委员会手握重金存在银行,而没有采购飞机。当抗战爆发后,面对各国武器禁运的窘境。只能让中国宝贵的飞行员去空中拼刺刀。对用户来说,谁的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需要用车的时候,能够找到并且骑走。

  如果把ofo比作二战中苏联的T34中型坦克,那么摩拜就相当于纳粹德国的传奇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火炮精准,装甲厚重,唯一的缺点就是建造不易,维修更加困难。这个对标了摩拜单车,定位精准,车身和实心轮胎沉重,制造成本高昂,车辆损坏后不是通用部件,维修费高昂。

  苏联的T34,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对生产要求低。火力、防护、机动,三大指标非常均衡,而且对训练要求低,泥泞状态下通过状态好。对应的小黄车,充气轮胎车身轻,骑着轻便。制造成本低廉,更重要的是,通用部件维修简单,费用不高。

  苏德坦克大战的结局,大家都知道的。30000辆T34坦克形成的钢铁洪流横扫东线,10000辆德国各式坦克虽然拥有单兵的优势,却最终败下阵来。德国坦克产量跟不上,导致打一仗损失一批,维修困难的情况下,坦克越打越少。

  而如果仔细分析两家不同时间段公布的官方数据,你可以发现,在先后和飞鸽、富士达、凤凰等传统自行车制造商合作之后,ofo的单车投放量在今年3月以来,几乎是按照每周40-50万辆的速度进行投放。

  当你看到,ofo先后预定的1500万辆产能,而摩拜单车只预定500万辆产能的时候,巨大的差距就能明白GPLP君的观点。

  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摩拜单车将直面ofo小黄车的钢铁洪流。

  最后用斯大林格勒战役那位德国无名战士的话来结束本文,告诉元首,我已经尽力,告诉父亲,我依然爱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