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究竟在哪里?
麦肯锡在《未来20年大机遇》一书中认为:中国的消费群体正在成为一股影响世界的力量。
他们预计,到2020年,由阿里巴巴主导,以“光棍节”买家为消费主体的中国电子零售市场的规模可能会达到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目前的市场规模的总和。
而到2025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将超过8亿人口,他们会成为全球“新消费时代”的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麦肯锡在这本书中还提出了麦肯锡提出了未来影响全球的四大颠覆性力量:新兴市场、人口、技术变革和全球联系,他们认为, “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重磅战略无一例外地指向中国西边,全球经济重心已经再次转移到亚洲,中国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重心。
从大历史的角度,这种观点绝非妄言和拍马屁。但是,中国要抓住这个崛起的窗口,必须用新的理念和战略梳理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
我们看到,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在基本面、结构、内核等方面都在发生历史的巨变。
就增长动力而言,过去30多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基建、房地产、低端制造、净出口、人口数量红利等旧的 “六驾马车”已经筋疲力尽,难以为继,再继续靠房地产和低端制造业,中国经济很难实现质的突破和飞跃,必须将增长动能转换到消费升级、新的产业革命带来的产业机遇、休闲产业勃兴、创业创新以及制造业升级等上面来。
特别是,如何抓住消费这个大文章,挖掘消费的潜力,实现消费的升级和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开启下一个黄金三十年的关键。
事实上,麦肯锡等机构对于中国未来巨大的消费能力和潜力的展望并非只是遥远的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其一,消费逐渐取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根据官方的数据,从2011年到现在,消费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消费率逐年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连年超过50%,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64.6%,创下历史新高,接近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
其二,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消费升级的黄金窗口已经打开,文化、教育、旅游、医疗、健康、信息等领域的消费成为消费领域的热点。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渐成潮流,消费升级正呈现出旺盛的势头和活力,高端产品的消费增速超过了大众产品。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品质消费指数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阿里零售平台中高端消费总额达1.2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人2015年全年境外消费总额;
其三,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不断催生新业态、新产品,大大拓展了消费新领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型的消费模式,以智能消费、绿色消费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有望成为我国未来消费领域的主流。
最后,消费潜力巨大。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预计,目前中国个人消费总规模已达到3.2万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5.6万亿美元,即2020年中国个人消费总规模将是2016年的1.75倍;我个人的测算,未来五年,新型消费增长将超过40%,影响到5亿人左右。其中,文化产业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9万亿元,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8万亿元。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正在步入消费崛起的黄金十年,中国的财富浪潮正在向消费领域聚集。消费是未来20年中国最大的实体经济,是全球经济的最大风口。
但是,消费的崛起,既是一个经济自然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政策和金融主动鼓励和扶持的过程。消费并非简单的经济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消费也是一种金融事件。
每一个国家消费的升级,都必然伴随着理念、结构以及金融创新的推动。以消费金融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美国消费金融发展主要是受益于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增长以及消费金融领域不断的创新这两方面。
在过去十几年期间,消费信贷规模一直伴随着美国居民消费总额持续的增长而稳步增长,为美国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2015 年底全美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达到12.22 万亿美元,消费信贷/ 社会零售总额比例将近 70%, 消费信贷占 GDP 比重也一直保持在28.34%。
相对于美国,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非常迅猛。依据央行的数据,2015年我国消费性贷款规模为18.96万亿元,占整体信贷规模的18%。
花明天的钱来消费,已经为中国很多人所接受。
在消费崛起的过程中,消费金融,特别是信用卡的推动可谓功不可没。信用卡作为我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主动与消费行为对接,无论是在消费升级,还是新型消费领域,信用卡都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信用卡信贷覆盖文化、教育、医疗、购车、家装等众多热点消费领域。各个银行针对各种新型的消费行为和方式,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我因为担任浦发信用卡的特约经济学家,算是见证了浦发信用卡在适应消费浪潮上许多令人称奇的做法。在中国消费崛起的过程中,除了技术和政策的推动,金融,特别是消费金融的发展对于消费升级和新型消费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浦发信用卡最令我影响深刻的是对消费事件消费动态的精准把握,他推出的金融产品能够抓住消费热点和各个年龄阶层消费群体的心理,通过场景化营销手段,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便利和优惠。
其推出的商圈活动、观影活动、红包活动一方面紧抓消费热点,一方面又很人性化,“杀伤力”颇足。比如,他们推出的“10元看电影”“30元看话剧”活动,不仅涵盖了全年大部分国内外大片及热门话剧,更以超实惠价格赢得了消费者的亲睐,笔者作为用户还多次收到他们的话剧、电影、相声的门票,可谓惊喜。
再比如,针对大家手机流量增加的状况,他们推出的具有“储存、兑换、转赠”功能“流量银行”;玩转商圈活动,联动全国万家商户,为持卡人提供刷卡1-5折随机折扣的优惠,全面覆盖吃、穿、娱、购等各个消费场景。
虽然大家都是刺激消费,但浦发信用卡的针对性更强,被称为“消费神器”,绝非浪得虚名。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他们推出的梦享贷、小浦红贷、万用金等消费金融产品。
以梦享贷为例,针对消费者的真实消费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的能够满足他们信贷需求的创新业务。比如,为生二孩的夫妻推出的“二宝贷”,专为新婚夫妇设计的“幸福贷”、为热衷于旅游的消费者量身定制“乐游贷”、面向网购一族提供的“网购金”等等,真实弥补了消费者的消费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这些金融产品绝非华而不实的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消费者的金融难题,真正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特点,挖掘了真正的消费潜力,激发了潜在的消费需求。
笔者有一次给浦发信用卡的用户做经济讲座,他们把讲座的地点选择在浦东金融中心的一家影院,浦发信用卡的用户可以带着家人,在听完讲座后接着看电影。
我们总是听到信用卡市场已经饱和,市场竞争惨烈。
但说实话,很多信用卡所谓惨烈的竞争集中在低端领域,既不真正研究消费金融的盲点,也不站在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层面设计产品,只是盲目发卡,抢占可怜的市场份额。而真正像浦发信用卡这样深刻洞悉市场需求盲区,并及时推出相应的场景化消费金融产品的毕竟少之又少。
在中国消费崛起的黄金窗口期,谁真正用心研究市场,并且抓住市场机遇,谁一定会在惨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的认可。
浦发是信用卡市场的后起之秀和黑马,但其崛起的姿态非常迅猛,其卓越表现得到了市场的巨大认可:2015年浦发信用卡全年发卡量突破1000万张,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较前一年同比增长了119%。2016年,浦发信用卡累计发卡2758.31万张,流通卡量1687.59万张,较上年末增长46%;信用卡交易额6765.88亿元,同比增长62.9%。今年一季度,流通卡量突破2000万,交易额同比提升84.1%,餐娱类交易额同比增速高达125%,百货类交易额同比增长250%。
不要忘了,这些数字是在信用卡市场已经基本饱和,没有太多增长空间的情况下取得的。
凭借在创新营销、产品研发、服务提升等全方面的表现,浦发拿奖拿到手软:2015、2016年蝉联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信用卡品牌大奖”;2016年,在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发起的行业评选中,浦发银行信用卡客服中心,在76家参评单位中表现突出,一举荣获“综合示范单位奖”、“价值贡献奖”及“优秀创新奖”三大奖项。
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非常乐观,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的消费空间实在太大了,中国人对财富的渴望热度没有降低。
所谓供给侧改革,在我看来,本质上就是如何把消费这个大主题吃透,玩到极致。把消费升级这篇大文章写得精彩漂亮。
但消费的推动,需要各方面的合力。需要“光棍节”这种创造消费奇迹的商业理念的创新,也需要浦发信用卡这些消费神器的推动。在消费这个主题中,我不担心大家钱包的贫乏,我担心的是商家和金融机构思想和理念的贫乏。
希望浦发信用卡等金融机构能够立足消费这个最大的实体经济,不断打造有生命力的金融产品,打通消费在金融领域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资金“脱虚向实”,迎接真正消费崛起的黄金十年。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