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近日,百丽国际发布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月28日的12个月内,净利润下跌18%,最核心的鞋类业务销售额下跌10%,一年内关店700家,即平均每天关掉2家店。
回想当年的百丽,可谓风靡一时。2007年登陆港交所,2013年市值达1500亿港元,成为当时中国零售业最大的上市公司。
可这已是过去式,前不久,“百丽贱卖”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由高瓴资本集团、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执行董事组成的财团,向百丽国际提出私有化要约,总收购价531亿港元。百丽将成为港交所历史上金额最大的私有化交易。
“鞋王”百丽遭“贱卖”
其实,百丽并非个例。达芙妮去年亏损超8亿港元,关闭门店999家;美特斯邦威2017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净利润双双下跌;七匹狼连续三年净利下滑。
为何这么多曾经的大品牌纷纷走向衰败?它们又该如何走好接下去的路?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来听听他们的观点。
秦朔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百丽走下坡路是必然的
未来方向是马云说的新零售”
百丽私有化背后的原因,是自身增长乏力,业绩下滑和关店。面对电商冲击,百丽也在前几年投资了两亿美金推出优购网,但并没有成功。
在过去二十年的零售品牌中,百丽是中国女鞋的象征,跟七匹狼、美特斯邦威、达芙妮、真维斯等品牌还不太一样。港资背景的百丽在1992年进入内地,2007年于港交所上市,是当时香港资本市场冻结资金最多的股票。
百丽过去的经营水平也高人一筹,供应链和渠道管理十分强大,多品牌运作,最多时拥有2万多家门店,甚至曾经一天开出几家店。
目前连百丽都遇到这么大的挑战,的确反映出当前中国零售市场的根本性变化。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①对线上的冲击,没有很好的应对方式。
虽然电商交易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但具体到鞋服品类,肯定远远不止15%。同时,线上同类产品不仅便宜,快时尚特征也更突出,变化很快。百丽在传统领域中已经属于变化较快,但依然赶不上线上变化。
②传统零售依靠渠道扩张,没有经营好用户。
消费者在线上的每一次点击,都会变成企业的有效数据,可以从数据中不断修正其行为;这时,如果线下实体店只是单纯卖货、堆积产品,根本就没有数据的积累和挖掘,模式本身已经不行了。
③强渠道、强品类、弱品牌的模式已经过时了。
新的消费群体,对品牌的偏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希望品牌有故事,希望能参与品牌互动,代言人也需要符合他们的口味。而百丽对单个品牌的塑造较弱,不太能适应当下的趋势。
所以,百丽走下坡路是必然的。不过,百丽借助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按照数字化、年轻化和生态化以及平台化的模式,重新规划布局,未来还是有很大的机会。高瓴资本对渠道和运营有很深的经验,私有化之后的百丽,其方向很有可能是马云所说的新零售,未来值得期待。
刘润
润米咨询董事长
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
互联网转型专家
“关店的不止百丽
未来不太可能会出现超级大品牌了”
数据显示,中国鞋类市场未来几年的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7%以上。市场在增长,为何像百丽这样过去成功的品牌却在大面积关店?说明这不是行业的问题,至少行业没有变得更差。而是越来越多的小品牌正在取代过去的大品牌。
今天的鞋服行业面临着这几个变化:
①从集中化走向分散化,超级大品牌越来越少。
过去的渠道单一,谁能在线下占领足够的点,以及投放足够的电视广告,就能获得销量。但今天渠道多样化,大家不再去同个地方买东西,也就没有一个品牌可以霸占全渠道了。
②从品牌角度来说,互联网的到来使信息变得对称,小众品牌备受欢迎。
③从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去理解,把鞋子做出来是创造价值,用几千个门店卖掉鞋子是传递价值。很多鞋服品牌兼顾两个价值,但主要集中在传递价值,即开店和打广告的能力,而鞋子与鞋子之间的差别反而不大。
过去鞋服大品牌的定倍率很高,达到5-10倍,即1块钱生产的产品要卖5-10元。随着电商和线下全渠道的销售逻辑带来了传递价值效率的提升,定倍率在逐渐下降,很多鞋服品牌的定倍率变为3倍左右,即原来卖5-10元的产品现在只能卖3元。
那么,包括百丽在内的很多大品牌无法支撑这样的商业逻辑,这才是导致关店的本质原因。所以,关店不止百丽一家,在整个鞋服行业普遍存在。甚至更多的行业,都出现了长尾趋势,即品牌越来越小众和分散。
那么,这类品牌接下去该怎么办?
?快速理解新逻辑、接受新变化,利用社群、口碑、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在新群体中建立新的品牌认知,做好全渠道运营。
?做差异化产品,靠电视营销的时代已经过去,产品一定要与众不同。
但也要接受一个现实,即便这么做了,因为品牌已经从集中走向了分散,所以未来也不太可能会出现那么集中的超级大品牌了。这时就要抓住一个独特领域,做那个长尾中的爆品。
陈雪频
智慧云创始合伙人
小村资本首席战略官
“并不是实体品牌不行了
而是‘一招鲜、吃遍天’已经过时”
以百丽为代表实体品牌纷纷关店,容易让人产生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实体品牌不行了,或者说,实体品牌干不过互联网品牌。
要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很简单,只需举证几个反例:实体品牌名创优品、优衣库、OPPO和vivo还在逆势扩张,一度风生水起的互联网品牌也倒闭了不少,其中像小米、茵蔓这样的互联网品牌却在线下开实体店。
由此可见,并不能把问题简单归结于线上和线下哪个模式更有效,而是需要有更系统化的观察视角。
总的来说,不断关店的实体品牌有多种问题:
?从外部看:产品本身缺乏竞争力、渠道效率相对低下、品牌形象不能与时俱进;
?从内部看:商品的供应链效率低下、公司的创新和设计能力不够、团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不够。
当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力开始衰退,产品和运营缺乏创新,恰好又遇到因为技术带来的市场环境的变化,衰落不可避免。
因此,企业需要同时练好外功和内功,才能持续地走下去。在这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一招鲜、吃遍天”的做法已经过时,企业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企业间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和营销的竞争,背后则是价值创造和传递效率的竞争、是组织能力和领导力的竞争。
?产品上,加大研发和设计的投入,具有竞争力;
?营销上,重新定位品牌形象,抓住消费者需求;
?渠道上,同步发挥实体店和互联网的优势,提升销售渠道的效率;
?组织上,引进优秀人才、调整组织构架和流程、建立激励制度和文化,而且提升核心管理层的领导力;
?供应链上,利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打通从设计、生产、物流到销售等各个环节,提升供应链的敏捷性和效率。
当然企业未必能同步在几个点上发力,如果要选择一个点来突破的话,还是从产品设计和创新出发,再来带动其他方面的变革和完善。
你是我们要找的企投家吗?3月28日,吴老师提出企投家新物种,迅即引起热切关注和讨论,企投会上海首课进行中。现特别加位,欢迎加入,一起实现“企业价值+股权投资”的两栖双倍增长!
点击下图▼直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