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发展,一个支行行长的苦恼
2017-05-21 12:59:00 来源:搜狐财经

  昨天的文章《从银行离职后,你还能干什么?》发布后,一个银行业的朋友联系到我,和我聊了下他对基层银行工作的一些看法,我觉得一些讨论还是挺有意义的,便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

  叫他小A吧,小A是个85后,坐标在沿海发达省份。小A虽然年轻,但很勤奋,也很聪明,做事很有章法,深受其领导喜爱,他的发展也很顺利,大概三年前(入行3年左右)就做到了支行副行长。

  原本以为,对银行业的去能力化讨论、对是否要离职的忧虑等等,不会成为他的选项,但今天和他聊过后才发现自己错了,突然意识到,行业性的问题,可能不会只影响到特定的一批人,而是会影响到业内的所有人。

  说白了,三年前,并没有这么多人会讨论银行业的去能力化,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银行人忧虑要不要离职,而近两年,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引发这么多的关注,主要的原因还是行业发展遭遇到困难,盈利增速下降,遇到了转型瓶颈,所以这是个行业性因素引发的问题,不仅基层银行的柜员、客户经理们在谈焦虑,在犹豫是否要离开,基层机构的领导们似乎也不轻松。

  在小A眼中,作为支行副行长,他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呢?

  一是压力与收入的不匹配

  现在的基层机构,尤其是基层行的领导,风控压力在提升,业务压力在提升,但收入在下降,员工队伍稳定性在下降,所以这两年面临的就是压力与收入越来越不平等。“我们是拿着跟员工差不多的收入,承担着比员工多几倍的责任和压力。”这是他的原话,想想,也是挺辛苦的。

  二是越往上,升职空间越窄

  在基层机构,升职是需要业绩的。从支行副行长做到行长再做到二级行的领导,每一步都需要扎实的业绩支撑。但这几年,在基层机构做出成绩非常难。

  “民营企业除了上市公司和个别大企业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其他中小企业因为贷款和担保圈等问题已经死了很多了,剩下很多也是在苦苦支撑。并且经过了这一波,银行基层已经开始变的谨慎,怕担责任,惜贷,宁可不做业务也不能出不良。”

  不做业务就谈不上业绩。另外,在最底层的机构,平台天然就低,一个总行或分行的员工,可能工作几年就自然顺进的职位,到了基层机构,可能就需要鲤鱼跳龙门的努力和运气才成。

  顺利如小A,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副行长,他的自我评估也不过是最后升为支行行长而已。原话是“实际上我这个年龄能走到目前的职位已属幸运,以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就算做最好的打算以后能做到一个综合性支行的行长就不错了。”

  三是视野受限,能力难以有效提升

  “说句实在,在这种三线城市谈不上金融,我们只是在做一些低端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说好听点叫金融。”

  对这种状态,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除了银行外,证券、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业态根本不会下沉到三线城市,所以,在三线城市的所谓金融业,主要就是银行业。

  同时,最近这些年,银行有技术含量的环节、业务都已经上收,要么收到总行,要么收到省分行,在二级行甚至支行,更多地已经演变成为纯操作性的技能。

  所以,虽然是支行副行长,如果听到别人谈投行、谈资产证券化、谈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等,他们也会懵,甚至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四是如果有一天跳槽,希望不再从事银行业

  小A苦笑着和我讲了一句话“好多辞职的同事都说过一句话让我很哭笑不得,他们说辞职之后这辈子都不会再做银行”。就他自己而言,他也这么认为,如果将来有一天要跳槽,希望能尝试下金融业内的其他业态。

  以上是他分享给我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未尽事宜,欢迎留言(订阅号:洪言微语)继续讨论交流。

  在我看来,银行业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层的面临的上述种种焦虑,其实反映了一种状况,便是基层银行业生态出了问题,这背后自然是行业发展遭遇瓶颈后的自然结果。

  大家的抱怨虽然都谈到压力、谈到上升空间、谈到视野和能力,其实最根本的问题是收入,毕竟压力、上升空间等等问题,在基层银行机构一直存在着。为何这两年开始变得突出,那是因为收入下降了。

  昨天那篇文章发布后,便有个读者在后台留言,先说他要从银行离职了,最后说了下核心原因“目前银行收入确实比较差,和互联网企业一样,绩效第一,很多人工作10多年,薪资等级下降很多,收入只有几万块,也是和经济形势有关 ”。

  在年景好的那些年,一个支行行长,年入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并不稀奇。在这个收入预期下,无论多大的压力、无论是多么窄的上升空间,其实都不是问题,因为高额收入可以弥补这些问题。下面的客户经理、柜员等,也是如此,虽然辛苦,但收入水平在当地而言,的确不错了,所以任何问题都可以忍耐。

  但这些年,随着不良资产的快速暴露和银行盈利增速的快速下滑,银行基层员工的收入水平降幅非常大,而一旦收入下降,平台缺陷、职业发展缺陷等问题便开始集中显现。当这些因素集聚在一起,便产生了银行基层员工的整体焦虑和密集的离职潮问题。

  生活要继续,消费升级在继续,而收入却在下降,所以大家通过跳槽去选择另外一种生活,并无可厚非,但涉及到的一些误区或情绪化因素,还是有必要指出来。

  首先是普遍存在的对自己能不能干好下一份工作的焦虑

  我的意见是,在一份工作中,专业和知识的积累重要,但并不是关键。毕竟任何知识都是可以积累的,可以学习的,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职业经历或某个平台给你最大的价值,不在于让你掌握了很多知识。而是你在这段工作中积累的资源和形成的工作思维、工作方法。

  就像你读大学,最有价值的并不在于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毕竟,大学里很多知识你现在都忘得一干二净不是吗?有价值的只有三点:一是你积累了校友人脉;二是你的思维方式得到提升,视野得以开阔;三是对某个学科形成了基本的思维框架。

  所以,如果想要改变,不要仅仅因为缺乏某些知识而畏惧做出改变,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习习得的。

  其次是再也不做银行的问题

  我个人倾向于,这只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是长期压抑下一朝解放后的情绪宣泄而已。虽然银行业的发展遭遇到一些瓶颈和问题,但其实是行业周期使然,只不过过惯了好日子,大家一时对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还不能适应。

  在可预见的未来,银行业仍旧是金融体系的支柱,也是资金融通的核心枢纽,银行业走出当前的困境是迟早的问题。所以,不要轻易离开这个行业,尤其是如果你已经把你的青春和汗水留在了这里。

  最后是一句祝福语,也是一句建议

  祝福大家都能在职业发展上找到新的天地,同时,也建议大家在决定跳槽前,务必三思后行。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玩不起的游戏,不要去玩。很多时候,所谓的铁饭碗远比你想象地来得重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