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新三板】跨市场消费行业2016年年报点评-板块景气度持续上行,消费服务业升级大势所趋
2017-05-19 18:14:00 来源:搜狐财经

  事项

  截至2017年5月13日,新三板消费行业公司2016年年报已披露完毕。我们根据主营业务的不同,将消费行业2193家公司划分为两大维度: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两大维度分为成八大细分子行业,主要包括: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耐用消费品与服装、消费者服务、媒体、零售业、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食品饮料与烟草以及家庭与个人用品。

  新三板消费行业2016年总体营业收入3846.60亿元,同比增长10.9%;总体净利润243.4亿元,同比增长19.3%。从营收增速来看,媒体行业(38.5%)营收增速最高,领先于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36.2%)和消费者服务(32.2%)。从净利润增速来看,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57.9%)净利润增速最高,领先于零售业(56.3%)和汽车与汽车零部件(52.2%)。另外,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和零售行业行业的ROE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新三板消费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我们对文娱、旅游、新零售三大消费服务行业进行了跨市场年报梳理。

  跨市场文娱行业:2016年整体收入上涨,电视剧行业表现强势。2016年中国文化娱乐市场产值达18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4%。将文娱行业分为电影、电视剧、动漫、电视节目、演艺等五个子行业。从各细分行业来看,2016年收入均上涨,增幅最大的为电视剧(+79.6%),其次分别是演艺(+25.9%)、电视节目(+23.4%)、动漫(+23.8%)、电影(+17.0%)。细分行业中净利润上涨的有电视剧(+74.5%)、动漫(+3.6%)。电影票房增速放缓,制作端整体进入小年模式,优质内容较为稀缺,市场进入调整。网络剧和网络综艺的热播促使电视剧和电视节目发展加快。文娱板块日趋成熟,发展整体向好。

  跨市场旅游行业:整体景气维持,龙头优势突出。2016年跨市场旅游行业上、中、下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58/635/3亿元,同比增长17.8%/11.9%/71.8%,分别实现净利润175/32/0.35亿元, -13.6%/15.4%/59.7%。旅游行业整体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于部分公司(凯撒旅游、首旅酒店、南湖国际等等)新增并购业务并表,内生增长偏弱。中上游行业均呈现龙头优势持续聚集态势,优质龙头公司内生增长动力充足,盈利能力及稳定性大大高于行业内小企业。旅游行业下游市场开拓空间巨大,其中UGC平台是下游最大亮点,未来将通过并购整合推动行业趋于集中。

  跨市场新零售行业:整体营收、净利润上升,线下新业态释放潜力,垂直、跨境电商龙头企业领跑。新零售行业主要分为跨境电商、垂直电商与线下实体企业,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1/292/1013亿元,同比增长97.4%/38.9%/8.6%,分别实现净利润11.6/6.4/31.8亿元,同比增长175.0%/15.5%/22.5%。随着电商O2O的快速发展,“新零售”模式实现全场景覆盖:跨境出口电商受益于高效的采购、物流和IT系统,规模效应显现,盈利能力有较大提升;垂直电商处于业务拓展阶段,各领域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其中电器、服饰领域表现突出,拉升垂直板块整体盈利水平;线下商超体验性增强,便利店逆势上扬表现亮眼,自动售货机市场潜力正待释放。未来线下实体零售新业态快速崛起,供应链+互联网运营将助力电商胜出。

  风险因素:政策监管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娱乐形式替代效应;旅游行业价格战及季节性波动风险;跨境购物需求变动风险等。

  投资建议。经过对消费行业三大子领域的分析,我们针对各个行业发展趋势和商业模式梳理出了三大选股主线,包括:

  文娱行业:1)内容端的精品制作者和优质IP掌握者,建议关注唐人影视、耀客传媒、长江文化、开心麻花、盛夏星空、星座魔山;2)平台端的行业龙头和细分领域流量王者,建议关注大地院线、永乐文化。

  旅游行业:1)具有稀缺性和高品牌附加值的上游资源,建议关注华强方特;2)中游(线上及线下)渠道中的流量王者。

  新零售行业:1)线下流量聚集的新零售业态,建议关注友宝在线;2)垂直、跨境平台中的流量王者。建议关注壹玖壹玖、韩都电商;海翼股份、傲基电商、有棵树、三态股份。

  新三板消费行业公司2016年年报分析

  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是新三板消费板块的重要组成。截至2017年5月2日,新三板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企业共有2184家。根据2016年报数据,新三板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企业总股本为932.80亿股、流通股总股数为334.05亿股、总资产4301.84亿元、净资产2187.25亿元,营收规模3846.60亿,净利润规模243.4亿。新三板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企业内部分化明显,小体量公司占绝大多数,2016年净利润小于1000万的企业数量占公司总量的63%;2016年亏损企业数量占总量的20%,且多集中于媒体Ⅱ和耐用消费品与服装子行业,直接拉低了相关行业的盈利水平;而盈利能力前20%的公司2016年营收达到全行业的67%,二八效应明显。此外,新三板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子行业的整体估值整体低于主板,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和零售行业行业的ROE呈现上升趋势。

  

  

  可选消费:零售业领跑营收,汽车与零售业净利润增长迅速

  1、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2016年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同步增长。根据年报信息披露完全的264家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公司,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2016年总体营业收入527.72亿元,同比增长24.89%;总体净利润45.2亿元,同比增长52.21%。

  从各板块的总收入占比来看,机动车零配件与设备占比最大(79.03%),汽车制造(16.31%)、轮胎与橡胶(3.81%)、摩托车制造(0.85%)位列第二、三和四名。从营收增速来看,汽车制造行业增速最高(58.29%),其次是摩托车制造行业(43.44%),机动车零配件与设备与轮胎行业(20.85%)与橡胶行业(0.89%)增速较慢。从各板块的净利润占比来看,机动车零配件与设备占比最大(82.31%),汽车制造(12.27%)、轮胎与橡胶(4.54%)、摩托车制造(0.43%)位列第二、三和四名。从净利润增速来看,汽车制造行业增速最高(248.25%),摩托车制造行业(202.23%)紧随其后,领先于机动车零配件与设备与轮胎行业(43.45%)与橡胶行业(0.38%)。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细分行业主要集中在机动车零配件与设备,其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低于汽车制造与摩托车制造行业,轮胎与橡胶行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最小。净利润规模前五的公司有爱柯迪(834393.OC,4.86亿元,+36.18%)、大运汽车(870012.OC,2.10亿元,+467.43%亿元)、文灿股份(832154.OC,1.55亿元,+2.76%)、瑞立科密(833321.OC,1.81亿元,+126.30%)、昊方机电(831710.OC,1.05亿元,+31.56%)。

  

  

  2、耐用消费与服装行业:2016年整体营收增长,消费电子产品净利润增长193.36%。根据年报信息披露完全的397家耐用消费与服装行业公司,耐用消费与服装行业2016年总体营业收入598.80亿元,同比增长12.85%;总体净利润37.91亿元,同比增长19.11%。

  从各板块的总收入占比来看,占比最大的前四个行业分别为纺织品(26.50%)、服装、服饰与奢侈品(19.78%)、家用电器(18.41%)与消费电子产品(9.63%)。从营收增速来看,摄影用品最高(38.61%),其次是消费电子产品(27.71%),家庭装饰品(23.09%)与住宅建筑(16.82%)分别位于第三、第四位。从各板块的净利润占比来看,占比最大的前四个行业分别为纺织品(28.63%)、家用电器(23.80%)、服饰与奢侈品(16.21%)与休闲用品(10.50%)。从各板块净利润增速来看消费电子产品(193.36%)稳居第一,家用电器(38.52%)、住宅建筑(37.65%)、摄影用品(22.45%)分列其后。

  耐用消费与服装细分行业分布比较分散,纺织品,服装、服饰与奢侈品,家用电器三个 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其他行业分布零散。消费电子行业的营收与利润增速均高于其他行业,此外住宅建筑、摄影用品、家用电器三个行业营收与净利润增速高于耐用消费与服装行业平均值。净利润规模前五的公司有德泓国际(834086.OC,2.28亿元,+17.51%)、港龙股份(835609.OC,1.11亿元,+3.63%)、张铁军(831568.OC,1.07亿元,+62.29%)、凯路仕(430759.OC,0.91亿元,+22.76%)、华津时代(838989.OC,0.85亿元,+23.74%)。

  

  

  3、新三板消费者服务行业:2016年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同步增长。根据年报信息披露完全的223家新三板消费者服务行业公司,新三板消费者服务行业2016年总体营业收入390.5亿元,同比增长32.2%;总体净利润295.4亿元,同比增长41.6%。

  从各细分行业的营收占比来看,酒店、度假村与豪华游轮占比最大(44.6%),教育服务(26.4%)和休闲设施(17.0%)分列第二、三位。从各细分行业的净利润占比来看,教育服务占比最大(49.3%),酒店、度假村与豪华游轮(34.3%)和休闲设施(5.8%)分列第二、三位。从营收增速来看,赌场与赌博(678.3%)遥遥领先,其次是教育服务(45.3%)和酒店、度假村与豪华游轮(38.8%)。从净利润增速来看,休闲设施(403.6%)和赌场与赌博(116.1%)实现大幅扭亏转盈,餐馆(310.8%)高速增长。

  教育服务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同步增长,板块内其余行业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出现明显分化。受益于教育政策和全面二胎等利好因素,我国教育行业市场空间广阔,行业收入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提升。而其余行业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分化:酒店、度假村与豪华游轮行业虽然收入增长快(38.8%),但竞争进一步加剧致净利润增长(14.1%)小于营收增长;体育的兴起导致休闲设施行业盈利能力改善;餐馆行业主要靠提升管理水平“节流”以改善盈利水平;特殊消费者服务行业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盈利能力下降。板块内净利润规模前五大的公司有华强方特(834793.OC,7.1亿元,+6.7%),华图教育(830858.OC,3.6亿元,+68.1%),舒华股份(839064.OC,1.3亿元,+0.8%),陕西旅游(870432.OC,1.3亿元,+6.2%),亿童文教(430223.OC,1.2亿元,+74.5%)。

  

  

  4、新三板媒体行业:2016年整体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根据年报信息披露完全的416家新三板媒体行业公司,新三板媒体行业2016年总体营业收入392.00亿元,同比增长38.5%;总体净利润46.28亿元,同比增长41.3%。

  从营收增速来看,电影与娱乐(46.6%)营收增速最高,领先于广告(37.7%)和出版(15.7%)。从净利润增速来看,电影与娱乐(87.4%)净利润增速最高,领先于出版(30.1%)。从各细分行业的营收占比来看,电影与娱乐占比最大(45.0%),广告(44.1%)占据第二名,广播行业只有一家公司,占比(0.2%)最少。从各细分行业的净利润占比来看,电影与娱乐占比最大(58.8%),广告(31.0%)位列第二名。

  新三板媒体细分行业呈分化态势,电影与娱乐和广告行业公司较多,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凭借优质内容和核心制作实力,近三分之二电影与娱乐公司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销售净利率超过15%。而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广播、出版、有线与卫星电视行业公司较少,营业收入增长缓慢,广播和有线与卫星电视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新三板媒体细分行业净利润规模前五的公司有英雄互娱(430127.OC,5.04亿元,+3390.9%)、盖娅互娱(430181.OC,2.34亿元,+2.60亿元)、和力辰光(836201.OC,1.87亿元,+97.4%)、唐人影视(835885.OC,1.34亿元,+51.3%)、中信出版(834291.OC,1.28亿元,+28.1%)。

  

  

  5、新三板零售业:2016年整体收入呈增长态势,盈利能力提升。根据184家年报信息披露完全的新三板零售业公司,新三板零售业2016年总体营业收入702.1亿元,同比增长28.4%;总体净利润9.4亿元,同比增长56.3%。

  从营收增速来看,互联网与售货目录零售(48.0%)营收增速最高,领先于消费品经销商(30.3%)、多元化零售(22.2%)和专营零售(19.3%)。从净利润增速来看,互联网与售货目录零售由亏转盈(+1.71亿元),专营零售(59.1%)、消费品经销商(32.4%)净利润维持快速增长,多元化零售由盈转亏(-1.01亿元)。从各板块的营业收入占比来看,专营零售占比最大(37.4%),互联网与售货目录零售位列第二(26.2%),多元化零售(18.2%)、消费品经销商(18.2%)并列第三。从各板块的净利润占比(剔除净利润为负的板块)来看,专营零售占比最大(46.5%),消费品经销商(37.3%)、互联网与收售货目录零售(16.2%)位列第二、三名。

  2016年零售业整体收入呈增长态势,盈利能力提升,但各板块分化较为明显。汽车零售强劲增长拉动专营零售板块实现营收、盈利双双提升。线下多元化零售商谋求扩大规模,加快布局便利店等零售形态,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店面初期投入较多带来短期净利润负增长。垂直领域电商及跨境电商成为引领电商板块营收及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力量。2016年零售业净利润规模前五名的公司为:傲基电商(834206.OC,1.29亿元,+639.0%)、奔腾集团(832650.OC,1.28亿元,+0.7%)、有棵树(836586.OC,1.05亿元,+62.8%)、价之链(838599.OC,0.59亿元,+574.7%)、达嘉维康(832098.OC,0.58亿元,+23.8%)。

  

  

  日常消费:食品饮料营收占比逾八成,专营零售行业利润增速超50%

  1、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行业:2016年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同步增长。根据年报信息披露完全的63家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行业公司,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行业2016年总体营业收入152.97亿元,同比增长36.2%;总体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57.9%。

  从营收增速来看,食品零售(46%)营收增速最高,领先于药品零售(37%)和食品分销商(32%)。从净利润增速来看,食品零售(1143%)净利润增速最高,领先于大卖场与超市(54%)和药品零售(31%)。从各板块的总收入占比来看,药品零售占比最大(35%),食品分销商(34%)、食品零售(27%)位列第二、三名。从各板块的净利润占比来看,食品分销商占比最大(43%),药品零售(36%)、食品零售(17%)位列第二、三名。

  2016年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行业的营收和净利润整体上稳中有升。食品零售业净利润增速较快,主要系友宝在线一家公司利润增长势头强劲所致。由于传统零售受电商冲击,大卖场与超市营收增速较去年放缓4.8个pct,商超渠道整体疲软。药品零售与食品分销受整体市场行情影响,通过开设新店、布局门店网络,使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净利润前五的公司包括友宝在线(836053.OC,0.81亿元,+246%)、新东锦(836722.OC,0.69亿元,+34%)、美福润(833784.OC,0.50亿元,-6%)、唐人医药(839495.OC,0.47亿元,+65%)以及乐活天下(838546.OC,0.37亿元,+92%))。

  

  

  2、新三板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2016年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平稳增长。根据458家年报信息披露完全的新三板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公司,新三板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2016年总体营业收入1,018.2亿元,同比增长18.2%;总体净利润71.3亿元,同比增长12.3%。

  从营收增速来看,白酒与葡萄酒(119.4%)营收增速最高,领先于烟草(21.1%)、食品加工与肉类(19.2%)、农产品(14.4%)、啤酒(3.8%)和软饮料(3.3%)。从净利润增速来看,食品加工与肉类(28.4%)净利润增速最高,领先于烟草(15.9%)、农产品(7.9%)、啤酒(-20.7%)和软饮料(-30.1%),而白酒与葡萄酒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亏损额度进一步扩大(0.6亿元)。从各板块的总收入占比来看,农产品占比最大(47.3%),食品加工与肉类(45.5%)、白酒与葡萄酒(3.5%)、软饮料(2.8%)、烟草(0.8%)和啤酒(0.1%)依次位列其后。从各板块的净利润占比来看,农产品占比最大(47.4%),食品加工与肉类(47.0%)、软饮料(5.3%)、烟草(1.2%)、啤酒(0.01%)和白酒与葡萄酒(-0.9%)依次位列其后。

  新三板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盈利能力内部分化明显,酒类板块由于层层分销虽然有较高的销售收入,但销售净利率与同行业其他板块相比明显偏低,软饮料和烟草在行业中营收占比较小,但销售净利率分别达到13%和10%。食品板块在行业中营收及净利润占比均超过九成,但由于市场集中度较小,其销售净利率仅有7%。2016年新三板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净利润规模最大的前五家公司依次为垦丰种业(831888.OC,3.5亿元,-24.1%)、天地壹号(832898.OC,2.3亿元,-48.4%)、众客食品(839970.OC,1.3亿元,+168.7%)、天兆猪业(839932.OC,1.3亿元,+1.43亿元)、有友食品(831377.OC,1.2亿元,+13.6%)。

  

  

  3、新三板家庭与个人用品行业:2016年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差异显著。根据36家年报信息披露完全的新三板家庭与个人用品行业公司,新三板家庭与个人用品行业2016年总体营业收入64.0亿元,同比增长22.4%;总体净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1.2%。

  从营收增速来看,个人用品(32.2%)营收增速较高,领先于家庭用品(7.4%)。从净利润增速来看,个人用品(2.3%)净利润增速较高,领先于家庭用品(-2.3%)。从各板块的总收入占比来看,个人用品占比较大(65.2%),家庭用品(34.8%)次之。从各板块的净利润占比来看,个人用品占比较大(77.1%),家庭用品(22.9%)次之。

  新三板家庭与个人用品行业虽然营收增速较快,但盈利能力弱。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用户粘性不高、企业议价能力较弱导致的。2016年新三板家庭与个人用品行业净利润规模最大的前五家公司依次为诺斯贝尔(835320.OC,1.7亿元,+26.6%)、依依股份(870245.OC,0.4亿元,+125.0%)、古城香业(830837.OC,0.4亿元,-16.4%)、孕婴童(832873.OC,0.3亿元,+36.6%)、尚洋科技(833258.OC,0.3亿元,+114.9%)。

  

  

  跨市场文娱行业:整体收入上涨,电视剧行业表现强势

  电影:2016年收入小幅增长,盈利整体出现下降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6家A股、8家港股、26家三板总计40家电影企业为样本。6家A股分公司为万达院线、华谊兄弟、唐德影视、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光线传媒。9家港股公司为星美控股、华谊腾讯娱乐、阿里影音、橙天嘉禾、IMAX CHINA等。28家三板公司为中钜铖、中视文化、盛夏星空、德纳影业、顶峰影业等。

  2016年文娱电影收入上涨16.99%,利润下降12.83%。以40家信息披露完全的电影公司为样本,2016年总体实现营业收入37.93亿元,同比增长16.99%。盈利方面,2016年总体净利润37.45亿元,同比减少12.83%。2016 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为 457.12 亿元,比照上年仅增长3%,在银幕数、观影人数均创新高的情况下,电影市场结束井喷式的增长,回归理性。另外在线购票平台疯狂的“票补”退潮后,优质内容的缺乏使得原来为高额票补而走入电影院的消费者不断流失。净利润涨幅在200%以上的有顶峰影业(832927.OC,0.4亿元,297.08%)、北角娱乐(837317.OC,0.02亿元,264.34%)。

  

  板块内公司盈利能力分化明显,龙头企业营收增加但净利润下降。电影行业中营收第一位为万达院线112.09亿元,同比增长40.1%,其中票房收入75.25亿元,同比增长17.8%,影院广告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17.8%。中国电影、华谊兄弟位居二三位,营收分别为78.4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增加7.46%和-9.56%。前十位中收入增幅最大为阿里影业(+243.01%),净利润增幅最大为德纳影业(+92.22%)。收入位于前10位的新三板公司是大地院线15.61亿元,收入同比增加0.13%,其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加53.9%。龙头公司营收持续上涨,但净利润增速较缓。行业持续分化,部分公司盈利大幅下滑,导致版块内营收有所增长,但净利润下降。

  

  电影市场走向成熟,未来增量可期。2016年国内银幕数增加9290块,同比增长29.37%,消费者观影行为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增量需求将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另外,制作端整体进入小年模式,优质内容较为稀缺,但消费者仅对优质内容电影买单,排名前十的国产电影票房从2015年的四成上升到2016年的近五成,消费者对优质内容电影需求上升,因此电影市场增量空间巨大。

  

  电视剧:2016年收入与净利润均大幅增长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11家A股、34家三板总计45家电视剧企业为样本。11家A股分公司为完美世界、华策影视、捷成股份、幸福蓝海、长城影视等。28家三板公司为和力晨光、唐人影视、金天地、元一传媒、ST春秋等。

  2016年文娱电视剧收入上涨79.60%,利润上涨74.51%。以45家信息披露完全的电影公司为样本,2016年总体实现营业收入288.41亿元,同比增长44.32%。盈利方面,2016年总体净利润54.96亿元,同比增加74.51%。2016年网络自制剧因其选材独具特色、盈利模式灵活、受众年轻等特点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网播剧点击率超过百亿的剧数达到11部,同比增加450%;电视剧公司中净利润涨幅在1000%以上的有光彩传媒(834842.OC,0.36亿元,+13078.45%)、星座魔山(837639.OC,0.61亿元,+7996.69%)、东仑传媒(835588.OC,0.10亿元,+1134.45%)。

  

  板块内公司盈利能力分化明显,龙头企业营收与净利润均大幅上升。电视剧行业中营收第一位为完美世界61.59亿,同比增长81.67%,其中电视剧业务收入11.02亿元,同比增长20.5%。华策影视、捷成股份位居二三位营收分别为44.45亿元和32.7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40.3%和-32.6%。收入位于前10位没有新三板公司,排名第十二位的和力辰光收入为6.03亿,同比增长135.73%,其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98.17%。龙头股公司的营收与净利润均高速增长,带动了整个电视剧板块的高速增长。

  

  电视剧产业进入成熟期,竞争加剧精品争流。电视剧行业规模稳步提升,发行数量和机构数量持续减少,市场竞争更为严峻。"一剧两星"和内容审查趋严推动精品化制作成为行业发展方向。在此趋势下,优质IP因受众广泛而遭机构哄抢,版权价格水涨船高。部分团队凭借强大的制作实力另辟蹊径,打造专属的精品剧IP效应。多屏传播时代的到来令网络剧异军突起,优质内容的备受追捧令付费观剧模式在未来走向主流。拥有热门IP及原生IP孵化能力的公司将领先市场,网络平台参与电视剧制作播映将成常态。

  

  动漫:龙头公司盈利能力持续走强,板块整体利润小幅上涨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3家A股、34家三板总计37家动漫公司为样本。3家A股分别是美盛文化、奥飞娱乐和长城动漫。34家三板公司为小白龙、咏声动漫、杰外动漫、中南卡通、约克动漫、童石网络、欢乐动漫、紫荆股份、东联教育、中科动漫等。

  板块整体收入增长显著,净利润小幅上涨。2016年总体实现营业收入59.42亿元,同比增长23.84%。盈利方面,2016年总体净利润7.65亿元,同比小幅增长3.62%。在泛娱乐化的驱使下,动漫精品内容头部效应明显,公司所拥有精品IP的数量与质量对净利润产生极大影响。公司净利润增幅在200%以上的有花火文化(870956.OC,0.12亿元,+2850%)、如意通(837083.OC,338万元,+404%)、紫荆股份(870956.OC,0.25亿元,+361%)、江通传媒(832900.OC,847万元,+298%)、唐音股份(839475.OC,6400万元,+245%)

  

  板块内公司盈利能力分化明显,龙头企业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动漫公司中营收第一位为奥飞娱乐(002292.SZ)33.61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动漫衍生品收入19.3亿元,占比近6成。美盛文化(002292.SZ)、长城动漫(000835.SZ)位居二三名,营收分别为6.33亿元和3.27亿元,增速较为稳定分别增长0.4%和-0.1%。前十位中收入增幅最大为约克动漫(830936.OC,+184%),净利润增幅最大为紫荆股份(832900.OC,+361%)。利润前五位的公司是奥飞娱乐(002292.SZ,4.98亿元,+2%)、美盛文化(002292.SZ,1.9亿元,+50%)、咏声动漫(002292.SZ,35百万元,+74%)、杰外动漫(002292.SZ,30百万元,+76%)、欢乐动漫(002699.SZ,28百万元,+60%)、龙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部分小体量公司净利润继续下跌,版块内分化明显。

  

  在政策重点扶持下,国产动漫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潜力巨大。2016年动漫行业总产值达1301亿元,二次元用户数超2亿,巨大的受众数量是动漫产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2016年至2017年5月12日,新三板新增挂牌动漫企业19家。新增动漫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动漫产业规模扩大。中国动漫内容生产实力进一步提升,类型和题材日趋多元化,在国家政策、资金、基地建设扶持背景下,动漫生产集群带和产业区培育初现端倪,动漫展会和交易气氛活跃。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动漫生产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结合日益紧密,但市场结构、调控手段、人才培育、发展理念还有待完善,整体产业仍需在探索中寻求突破。

  

  电视节目:板块整体收入上升,三板公司净利润持续增长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3家港股、31家三板总计34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为样本。3家港股公司分别是寰亚传媒、中国创意控股、星美文化旅游。31家三板公司为长江文化、大业创智、唯众传媒、华奥传媒、传视影视、好看传媒、新片场、城市理想、大陆桥、恒顿传媒等。

  2016年电视节目行业收入增加,净利润出现一定下降。2016年总体实现营业收入30.98亿元,同比增长23.38%。盈利方面,2016年总体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下滑34.75%。利润下滑主要由于港股公司中国创意控股对来自邀请艺人、创作和制作成本上升及增加的员工成本上升,净利润大幅下降。新三板电视节目行业净利润同比上升26.34%。净利润增幅在100%以上的有三多堂(430667.OC,265万元,+264.79%)、长江文化(837747.OC,0.96亿元,+127.89%)。

  

  三板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港股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中营收第一位为长江文化(837747.OC)5.63亿元,同比增长33%。港股公司星美文化旅游(2366.HK)以4.63亿总营收位居第二,同比增长187%、寰亚传媒(8075.HK)位居第三,总营收为4.4亿元,同比减少27%。前十位中收入增幅最大为新片场(834630.OC,+878%),净利润增幅最大为长江文化(837747.OC,+128%)。利润超过3000万的公司有长江文化(837747.OC,0.96亿元,+128%)、大业创智(839242.OC,0.68亿元,+19%)、唯众传媒(838485.OC,0.36亿元,+44%)。新三板电视节目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稳定增长。港股公司中国创意控股(8368.HK)、寰亚传媒(8075.HK)盈利能力下降。

  

  综艺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电视节目制作依靠平台优势发力,网综发展迅猛。腾讯娱乐显示,2016 年我国卫视综艺和网络综艺共计 255 档,同比增长 19%,网台联动促综艺市场蓬勃发展。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呈现出“规模庞大、装备精良、参演嘉宾和主持阵容强大”的现象,制作成本不断突破新高。行业制作端马太效应明显,品牌节目依靠持续创新延伸收视习惯;在播映端热门综艺进驻视频平台助推渠道升级,自制网综发展迅猛,成本、嘉宾阵容等方面向大牌电视综艺看齐,呈现高投入、精品化趋势;在衍生端,优质 IP 推动衍生节目开发和多维跨界渗透,借乘数效应拓宽收入渠道将成为未来趋势。

  

  演艺:板块整体收入上涨,龙头公司盈利能力远超其他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永乐文化、开心麻花、印象股份、云南文化、多彩贵州、百禾传媒等16家新三板演艺公司为样本。

  2016年演艺板块整体收入上涨,净利润呈增长态势。2016年总体实现营业收入11.26亿元,同比增长25.9%。盈利方面,2016年总体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滑29.9%。营业收入的增长得益于消费升级下国内演艺市场的快速扩张。净利润出现下滑主要系个别公司非演艺业务的亏损被纳入净利润统计口径,剔除该影响后,演艺板块净利润同比成增长态势。净利润增幅在50%以上的有核心创艺(836567.OC,944万元,+1071.86%)、吉歌传媒(837264.OC,77万元,+359.08%)、永乐文化(837736.OC,0.48亿元,+144.00%)、云南文化(831239.OC,671万元,+51.31%)。

  

  龙头公司盈利能力远超其他,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演艺行业龙头盈利能力远超其他,永乐文化、开心麻花两大演艺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占比超全市场六成,净利润占比超过八成。永乐文化2016年营收增速118.41%,净利润增速144%。净利润超过千万的公司为开心麻花(835099.OC,0.71亿元,-45%)、永乐文化(837736.OC,-0.48亿元,+144%)、印象股份(870608.OC,0.17亿元,-10%)、多彩贵州(839388.OC,0.16亿元,+7%)。

  

  80后成消费主力军,现场演艺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根据道略演艺2016年商业演出报告,2016年全国商业演出市场票房收入达121亿元,较2015年的111亿元增长9%。近年来商演收入稳步增长考虑到80后已经正式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预计现场演艺的景气度会伴随80后消费占比的提高在未来持续提升,尤其是在话剧、儿童剧等领域。

  

  跨市场旅游行业:整体景气维持,龙头优势突出

  旅游产业链由旅游资源供应、旅游产品整合分销、媒体及营销三个环节构成,每一环节的末端均指向用户。产业链上游由景区、交通、住宿、购物、娱乐等资源供应商构成。其中景区处于核心地位,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其一,作为游客,旅行规划时一般先选择目的地,然后再考虑旅行方式、交通线路、餐饮住宿等方面;其二,景区对周边交通、餐饮、娱乐业有着辐射带动作用,为产业链上游资源提供给了整合的可能;传统旅行社、B2B和B2C平台等产品整合分销商位于产业链中游,联结上游旅游资源与终端消费者;产业链下游则由UGC平台和旅游媒体充当营销媒介。伴随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和共享经济浪潮的袭来,具有跨行业综合性和多环节配合特点的旅游产业,在需求、资本、技术、和众创大势的推动下正不断打破边界,走向开放共融的新阶段。

  

  上游资源:龙头企业营收持续增长,六成公司销售净利率下跌带动板块净利润小幅下滑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23家A股、28家港股、48家三板总计99家旅游行业上游资源企业为样本。23家A股分公司为华侨城A、宋城演艺、锦江股份、黄山旅游、首旅酒店等。28家港股公司为锦江酒店、美丽华酒店、海港企业、大酒店、香港中旅等。48家三板公司为华强方特、陕西旅游、广州塔、清园股份、文旅科技等。

  2016年旅游行业产业链上游板块整体收入平稳增长,净利润小幅下滑。2016年旅游行业产业链上游板块总体实现营业收入1358亿元,同比增长17.8%;盈利方面,2016年总体实现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13.6%。旅游产业链上游资源公司数量众多且同质化明显,市场竞争激烈,六成企业销售毛利率较上年度下滑,最终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净利润为正且增速在200%以上的有世纪城市国际(0355.HK,2.38亿元,+1039.2%)、华星控股(8237.HK,0.12亿元,+818.5%)、百利保控股(0617.HK,2.35亿元,+737.7%)、全新好(000007.SZ,0.82亿元,+516.1%)、广州塔(870972.OC,1.20亿元,+312.5%)和丽江文旅(835156.OC,0.26亿元,+262%)。

  

  板块内龙头企业营收持续增长,行业盈利能力分化明显。旅游行业上游资源板块中2016年营收第一为华侨城A(000069.SZ)355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30%。锦江酒店(2006.HK)、锦江股份(600754.SH)位居二三位,营收分别为170亿元和106亿元,增幅分别达39.9%和91.2%。营收前十位中收入和净利润增幅最大均为首旅酒店(600258.SH,+389.4%,+195.7%)。2016年净利润第一也为华侨城A(000069.SZ)73亿元,同比增长39.4%。锦江酒店(2006.HK)、美丽华酒店(0071.HK)位居二三位,净利润分别为14亿元和13亿元,但同比分别下滑3.1%和6.3%。净利润前十位中增幅最大为顺豪物业(0219.HK,+100.9%)。板块内龙头企业营收持续增长,但六成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带动板块整体净利润小幅降低13.4%。

  

  资源端整合,形成以景区为核心的产业聚集是大势所趋。旅游行业产业链上游由景区、交通、住宿、购物、娱乐等资源供应商构成,其中景区是游客出行的首要考虑因素且对周边交通、餐饮、娱乐业有着辐射带动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我国星景区承客压力较大,传统门票经济遭遇天花板。在产业链上游具备流量优势的大型景区在未来将通过自身能力对周边“吃住行购娱”等全产业链要素进行整合,进一步释放游客消费潜力并丰富营收渠道,形成以景区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

  

  中游渠道:板块内业绩分化明显,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持续走强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6家A股、3家港股、28家三板总计37家中游旅游产品整合分销公司为样本。6家A股分别是中国国旅、中青旅、众信旅游、西安旅游、凯撒旅游和号百股份。3家港股分别是实德环球、东瀛游和永耀集团控股。28家三板公司为景尚旅业、山水股份、明游天下、信程旅游、世界旅游和游购股份等等。

  2016年旅游产业链中游渠道商整体收入和净利润同步增长。2016年总体实现营业收入635亿元,同比增长11.9%,主要是由于业内收购整合所致。2016年总体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15.4%,净利润增长一方面受益于并购整合,另一方面是由于行业内龙头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净利润增幅在300%以上的有世界旅游(870806.OC,74.04万元,+6571.94%)、山水股份(833741.OC,933.05万元,+5286.10%)、视野股份(835495.OC,1020.71万元,+867.29%)、金旅居(835658.OC,648.75万元,+742.21%)、南湖国旅(838920.OC,0.50亿元,+600.21%)、中青国际(837248.OC,153.61万元,+443.96%)。

  

  板块内公司盈利能力明显分化,龙头企业净利润持续增长。从营收增速看,新三板旅游渠道商的营收增速(+83.5%)明显快于A股(+7.1%)和港股(-18.82%),主要是新三板板块内南湖国旅和山水股份2016年收购子公司并表所致。从盈利能力看,板块内A股公司的净利润增速(+22.7%)要远远好于港股(-165.3%),新三板则扭亏为盈(+399.8%)。受益于龙头效应,板块内优质公司如中国国旅(601888.SH,20.35亿元,+18.23%)、中青旅(600138.SH,7.37亿元,+61.33%)、众信旅游(002707.SZ,2.45亿元,+17.09%)在产业链延伸能力和线上业务渗透能力方面更有优势,盈利能力明显更强更稳定。而板块内小企业盈利水平波动幅度大,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传统旅行社延伸上游业务、加速线上化大势所趋,未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随着在线旅游持续渗透,B2B和B2C平台成为资源及渠的道整合枢纽。伴随消费者需求持续提升,在线旅游市场将进一步细分。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是未来的主要趋势,自由行、非标住宿和周边玩乐等非标准化旅游产品蓄势待发,未来有望成为在线旅游的新增长点,在垂直领域具备流量优势的平台存在并购价值。

  

  下游服务:UGC平台服务高速增长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3家下游旅游服务公司为样本。这3家公司分别为差旅天下、约伴旅游和走客股份,均为新三板公司。

  2016年旅游服务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步大幅增长。2016年总体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71.8%。盈利方面,2016年总体净利润3550万元,同比增长59.7%。盈利能力最强的是约伴旅游(830812.OC,0.21亿元,+88.1%)。

  

  自助游UGC平台高速增长,出境游服务热度下降。三家公司里,约伴旅游致力于自助游UGC平台服务,净利润规模最大并且增速最快(0.21亿元,88.1%)。走客股份提供出境游咨询服务,由于出境游整体景气度下行,公司较2015年亏损幅度增加(-6.6%)。差旅天下提供差旅软件服务,通过扩展市场在2016年营收增速与净利润增速(30%,21.5%)可观。

  

  UGC市场是产业链下游最大亮点,未来将通过并购整合推动行业趋于集中。优质独特内容是在线旅游UGC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以广告和佣金为主的盈利模式难以释放UGC平台的盈利能力。我们认为未来拥有优质独特内容和巨大流量规模,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需求匹配,从而切入交易环节改善营收结构的公司将具有竞争优势。同时,由于内容及用户积累困难,龙头企业地位将逐渐稳固,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

  

  跨市场新零售行业:实体零售新业态释放潜力,垂直跨境电商龙头领跑

  跨境电商:电商并购整合料入高潮,整体业绩爆发增长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1家A股、15家三板总计16家跨境电商公司为样本。1家A股为跨境通。15家新三板公司为三态股份、品尚汇、傲基电商、红酒世界、有棵树、泰璞股份、价之链、海翼股份、爱淘城、思萨股份、万方网络、宝信环球、淘淘羊、沐家家居和赛维电商。

  2016年跨境电商板块整体收入翻倍,净利润增幅显著。2016年总体实现营业收入211.20亿元,同比增长97.40%。盈利方面,2016年总体净利润11.61亿元,同比增长175%。一些公司扩大销售渠道,整合供应链资源,使规模效应显现,同时剥离盈利差的业务,提高毛利率,提高品牌溢价,盈利水平有较大提升。净利润增幅在400%以上的有傲基电商(834206.OC,1.29亿元,+638.96%)、价之链(838599.OC,0.59亿元,+574.65%)、宝信环球(870961.OC,772万元,+490.18%)、沐家家居(871138.OC,572万元,+493.81%)。

  

  龙头公司盈利能力远超其他,家居类电商增长迅速。跨境电商行业龙头盈利能力远超其他,营收最高的四家跨境通、傲基电商、有棵树和海翼股份2016营收之和占全行业近七成,净利润占比更是逾八成,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60%以上的增速,同时这四家企业业务以出口居多。而净利润增长最快的四家公司中,宝信环球、沐家家居的产品则以家居类为主。

  

  电商并购整合料入高潮,供应链+互联网运营助力胜出。随着互联网行业资本将趋于理性,跨境电商行业洗牌整合是必然趋势。未来在互联网流量运营端有较大优势的明星企业以及流量运营方面的优势企业被并购价值高,而并购方则可能是资本实力强/流量大的行业龙头。同时,高效的采购、物流和IT系统是跨境电商提供优质商品+服务的基础,商品供应链资源则对进口零售电商至关重要。具有“商品供应链+互联网运营”优势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垂直电商:板块盈利能力分化明显,龙头企业营收持续增长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1家A股、1家港股、50家三板总计52家垂直电商为样本。1家A股为南极电商(002127.SZ)。1家港股为科通芯城(0400.HK)。50家三板公司为壹玖壹玖(830993.OC)、奔腾集团(832650.OC)、韩都电商(838711.OC)、云田股份(834420.OC)、乐麦技术(835722.OC)、家电网(836694.OC)、衣之家(837896.OC)、名品世家(835961.OC)、礼多多(833690.OC)、酒便利(838883.OC)等。

  2016年垂直电商板块收入增长显著,盈利能力整体提升。2016年总体实现营业收入292.38亿元,同比增长38.88%。盈利方面,2016年总体净利润6.36亿元,同比增长15.49%。三板部分公司处于业务拓展阶段,新客优惠导致毛利率相对较低,宣传推广力度大、物流成本提高导致销售费用较大,导致部分公司出现亏损。净利润增幅在200%以上的有岱润霖(870038.OC,0.69亿元,1157.0%)、家电网(836694.OC,0.16亿元,+293.6%)、礼多多(833690.OC,0.33亿元,+209.10%)。

  

  板块内各垂直领域公司盈利能力分化明显,龙头企业营收持续增长。线上垂直零售主要包含电器、服饰、酒类、化妆品、母婴等细分板块。1)电器板块:龙头科通芯城营收129.32亿元,同比增长36.81%,净利润5.10亿元,同比增长39.05%;2)服饰板块:韩都电商营收14.32亿元,同比增长13.67%,净利润0.85亿元,同比增长156.26%;3)酒类板块:营收整体增长136.49%,处于高速扩张期,由于初期投入较大,短期内净利润下滑明显。龙头壹玖壹玖营收28.87亿元,同比增长141.27%%,净利润-0.84亿元;4)化妆品板块:知我科技以B3C、B2B方式继续加大线上端品牌代理范围,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63.34%,由于线下物流、线上推广增加了销售费用,净利润-656万元;5)母婴板块:在母婴垂直电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新三板已挂牌企业目前数量仍然较少,利润水平仍有较大提升前景,相关企业有:母婴之家(838842.OC)、宝贝格子(834802.OC)、贝恩施(836818.OC)、速普电商(836998.OC)。

  

  产业链整合降低购物成本,高线上销售渗透率板块前景可观。垂直电商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取消二三级渠道,降低产品成本。母婴、化妆品和酒类等流通环节多,分销渠道长,有较大的价格调整空间。同时,得益于较高的电商渠道渗透率,母婴、化妆品、酒类、家庭和个人护理用品、包装食品线上销售增长潜力大。未来在这些细分市场中占据流量优势的公司,将凭借优质低价商品、专业服务维系消费者,保证自身盈利。

  

  线下实体:板块营收与净利润小幅上升,行业龙头优势明显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4家A股、2家港股、8家三板总计14家新零售企业为样本。4家A股分别是红旗连锁、中百集团、步步高、永辉超市。2家港股为利亚零售和银泰商业。8家三板公司为友宝在线、乐松文化、天天智慧、便捷神、德惠商业、荣盛商业、汇智光华、砂之船。

  2016年新零售线下实体板块收入与净利润小幅增长。2016年总体实现营业收入1013亿元,同比增长8.62%。盈利方面,2016年总体净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22.5%。线下零售商的升级转型,便利店的逆势上扬以及自动售货机不断释放的市场潜力是导致板块净利润上升的主要原因。净利润增幅100%以上的有友宝在线(836053.OC,0.81亿元,+246%)、中百集团(000759.SZ,887万元,+165.03%)和永辉超市(601933.SH,12.14亿元,+102.26%)。

  

  板块内公司盈利能力分化明显,三大赛道领航营收增长。按照实体店类型,线下新零售可分为三大赛道。1)便利店:便利店龙头红旗连锁保持同店正增长和较快的外延扩张,收入同比增加15.2%,远超行业;2)自动售货机:国内售货机第一品牌友宝在线2016年营收与净利润(15.76亿元,0.81亿元)双第一,龙头地位稳固;3)商超:大卖场龙头永辉超市发展超级物种新业态,迈入价值成长新阶段,2016年实现净利润12.13亿元,同比上升102.26%。

  

  消费升级+渠道融合,提供优质服务;线下实体布局优质点位,关注区域龙头。新零售的驱动因素,一方面来自需求端个性化消费者带动的消费升级,另一方面来自供给端的业态、供应链、物流系统等诸多方面的改造升级。随着新零售的深化与效果显现,体验性更好的商超将成为消费升级趋势下的竞争领先者。在城市房租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下,线下零售需要制定平衡网点扩张同时维持利润的策略,因此抢占优质点位进行布局并形成规模经济尤为重要。虽然便利店渠道规模仍然较小,但随着中国日益城镇化,其作为便利快捷的购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网上购物的补充。未来,便利店将根据目标消费者聚集区进行点位布局,全覆盖抢占市场或深耕重点区域。自动售货机因与便利店在运营位置、营业时间和销售品类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在电商线下渠道建设中同样发挥重要功能。未来,自动售货机将布局于一线城市重点交通枢纽,并搭接互联网,实现智慧运营。

  

  风险因素

  行业风险:1)政策监管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3)新娱乐形式替代效应;4)旅游行业价格战及季节性波动风险;5)跨境购物需求变动风险等。

  公司风险:1)文娱产品的适销性风险;2)景区接待量不及预期;3)资源整合及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4)垂直或跨境电商供应链搭建低于预期等。

  跨市场文娱、旅游、新零售行业投资策略

  经过对消费行业三大子领域的分析,我们针对各个行业发展趋势和商业模式梳理出了三大选股主线,包括:

  文娱行业:1)内容端的精品制作者和优质IP掌握者,建议关注唐人影视、耀客传媒、长江文化、开心麻花、盛夏星空、星座魔山;2)平台端的行业龙头和细分领域流量王者,建议关注大地院线、永乐文化。

  旅游行业:1)具有稀缺性和高品牌附加值的上游资源,建议关注华强方特;2)中游(线上及线下)渠道中的流量王者。

  新零售行业:1)线下流量聚集的新零售业态,建议关注友宝在线;2)垂直、跨境平台中的流量王者。建议关注壹玖壹玖、韩都电商;海翼股份、傲基电商、有棵树、三态股份。

  

  声明

  

  特别声明

  本资料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资料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跨市场消费行业2016年年报点评-板块景气度持续上行,消费服务业升级大势所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