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据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已有超过80起场外机构投资者举牌A股上市公司,截至目前约有50家举牌方身陷被套状态,部分举牌机构浮亏甚至高达30%,这与2015年下半年高调举牌便能享受超高浮盈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更要命的是,有些举牌方为了获得超高收益,在资金设计上嵌入高杠杆,而一旦市场出现较大动荡,爆仓风险马上会来临。
比如,去年下半年,前海人寿高杠杆举牌万科A,不仅使万科A停牌多日,还引发一场举牌方与上市公司高管团队激烈的控制权争夺战。而随着近期股市出现大跌,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万科A再进行一轮大幅暴跌,那前海人寿将有爆仓风险。
虽然,现在市场部分举牌机构出现了30%的浮亏,若是真的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只要假以时日,好公司的价值终究会体现的,若甘心做价值发现的长期投资者这也不足为虑。但问题是,有些举牌方在举牌的过程中将杠杆做得过大,这就会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
去年底至今年初,由于出现“资产荒”,大量资金寻找投向,而部分投资机构承诺最高支付8%左右的利息,这样通常能轻松募到巨额资金,但是一旦募资机构通过高杠杆举牌上市公司后,就基本与“长期持有”无缘,只要股价向下出现大幅调整,爆仓风险就会马上发生。
以新黄浦为例,上海领资在一季度快速建仓,举牌三次拿下了新黄浦15%的股权。按照其披露的每次买入股票的价格区间中值计算,举牌总计耗资约17.03亿元,结合其8417.47万股的持股量计算,上海领资的举牌平均成本为20.24元/股。新黄浦5月18日的最新收盘价则为17.22元,这意味着上海领资目前已经浮亏约14.94%,浮亏金额约为2.54亿元。
可能有人会说,举牌方亏损得并不多,上海领资只要耐心持有,总会有解套那天。但问题是其是通过加杠杆来举牌。上海领资实际控制人王丁辉以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加上质押持有的挂牌公司股权,按照8%的年化利率融资5亿元。
同时,上海领资与另一机构投资人一起作为委托人,引入两个信托计划,最终撬动30亿元的资金,用于对新黄浦这家上市公司的举牌。在3亿元启动资金撬动30亿元,现已浮亏2.5亿元的情况下,真不知王丁辉还能撑多久。
实际上,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直接买个5%、10%股权,看起来比较生猛,还要承担6个月以内不得减持的限制,但是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一季度,这种机构投资者举牌上市公司的赢利方式还是很赚钱的。
一方面,按规定达到5%才需披露举牌信息,等上市公司披露某机构举牌之时,该机构早已低位建仓完毕,当上市公司原股东进行增持防卫,就会引发外部其他资本的关注,这就能提振股价,从而举牌方就可坐享股价上涨的乐趣。
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举牌上市公司意在博重组、炒壳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在近期80余起举牌案件中,有约60家被举牌的公司市值仅数十亿元,而被视为“壳资源”的标的更是多达三十个。举个例子,中科招商举牌鼎泰新材从而搭上顺丰借壳的“顺风车”这样的标杆案例。
尽管机构投资者举牌上市公司的热情不减,今年4月以来,仍不断有荃银高科、仰帆控股行情、开创国际等约10家公司被举牌,其中“中天系”甚至拿下了仰帆控股30%的股权。但是未来资本举牌上市公司获利将越来越少,风险却会越来越大。
其一,在重组上市、并购融资审核趋严的情况下,用举牌方式来赌“壳公司”重组价值的成功概率越来越小。而正因为这种“制度套利”空间收窄,举牌方将逐渐回归到“长期价值投资”的道路上来。
其二,新晋举牌方已难现“昔日辉煌”。今年以来IPO速度明显加快,监管层不动声色的加快了IPO由审核制向注册制转变的进程。大量壳源以及缺乏业绩支撑的小市值公司股价一落千丈。这让前期已被深套的举牌机构叫苦不迭。没有加杠杆或许还能挺一挺,加了杠杆的举牌方只有认亏出局的结果。
在前期“资产荒”的背景下,举牌上市公司,盈亏风险自担。但是通过加杠杆来举牌,这就暗藏了很大的风险。一旦股价下跌或者借壳重组受阻,那么举牌方只能被深套其中,而身上又背着加杠杆压力,则随时都有曝仓风险。与过去相比,举牌上市公司的风险正在加大,机构投资者在举牌时要更谨慎,切忌通过加杠杆举牌,因为这样的风险不可预测,一旦暴发将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
本文由不执着财经(微信ID:bzzcaijing)供稿,观点犀利、时效性强,财经爱好者喜爱的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