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聚焦一带一路·评说
范思立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四年来,“一带一路”从规划走向实践,从愿景变为行动,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为标志,“一带一路”建设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大家汇集北京共商、共建、共享未来合作之道,管控化解未来风险挑战,从而将“一带一路”建设推上新高度。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但其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沿线和域外国家的政治风险、制度风险、经济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故而需要系统性思维和适应性应对才能取得伟大的成效。
放眼全球,“一带一路”沿线分布着当今世界地区冲突最激烈的几个热点区域,突出地表现为安全赤字较高,由于战争冲突,本国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基本陷于停滞,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加之地缘政治因素,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引起个别国家的猜忌,这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
突破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陷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无论是沿线国家抑或是域外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很多发展中国家。其中,一些国家始终无法突破 “低收入陷阱”,另一些国家则长期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虽然“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但无法保证相关国家一定会摆脱“低收入陷阱”或迈向高收入国家。道理很简单,内因是一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力量,而“一带一路”建设只是为沿线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最终仍要靠本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内部有效的市场化改革和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最终获得经济发展上的成功。
环视国内,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如“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我国沿边和毗邻地区也主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经济发展亦处于粗放阶段,大多以资源驱动型为主,他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缺乏跨国经营的经验和人才,而这是一个需要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建立的复杂运作系统。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且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发展中国家,因而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均受到牵制。虽然,“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包括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亟待提高。
我国仍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虽然“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而要将这个重大战略举措、顶层设计落到实处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实干。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揭示“一带一路”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是确保“一带一路”建设这一伟大实践取得成功的保障。以下防患于未然的点滴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建立“一带一路”建设风险跟踪和应对机制。“一带一路”中的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建立重大项目风险跟踪评估和预警机制尤显迫切。
争取更多国际机构分摊 “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通过多边参与来分散和分摊风险是跨国投资的通行做法,于我们而言,更要积极吸引发达经济体作为第三方参与。
让市场成为化解“一带一路”建设风险的主体。市场既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也是化解建设风险的主体,应该大力帮助沿线发展中国家进行市场化改革,从而提高其防范风险的系统性能力。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伟大的事业,需要持续的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需要有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所在国的合作意愿,需要有敬畏规律的精神、务实笃行的实干,唯有如此方能将这一伟大的实践行稳致远、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