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进减肥时代 缓控释肥龙头企业金正大使命在肩
2014-06-21 01:45:50 来源:太原新闻网

短短10年的时间,缓控释肥从一个“小产品”已然变为一个“大产业”,创造了我国肥料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2014年6月16-17日,由金正大公司、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的“第七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科技部、工信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农业部等政产学研各界代表2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主持。

  会议期间,各界代表以主体报告、研讨会和对话、观摩等多种形式,对缓控释肥产业政策、市场现状、发展模式、终端推广方式的改进与提升、设备技术的应用推广与产品营销理念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大家奉上了权威的国家产业政策解读、深刻地市场行情报告分析、发展前景展望,与国际最先进的肥料知识。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主持会议

  【专家解读】缓控释肥为什么能成新宠

  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18.26亿亩,人均不足1.4亩,为世界人均水平40%左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耕地数量减少趋势难以逆转。与此同时,我国耕地质量主要存在基础地力后劲不足,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生态功能变差,土壤污染日趋加剧等问题。我国化肥利用率低是化肥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说:“我国化肥无论是总量还是单位面积施用量在世界上都居首位。由于农民使用方法不当,我国氮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部分流失掉了,还污染了环境。缓控释肥能够做到根据作物的需要释放养分,作物需要什么养分它就释放什么养分。”

  2008年以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在湖南、湖北不同生态稻区共安排十二大类的缓控释肥研究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在超级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中优势明显,一次性施肥可以达到普通尿素多次使用的目的。从环境效果评价考虑,缓释肥高产节肥减排效应比较明显,施用缓控释肥具有减排、省工和生长态势较好等优越性,对超级稻节氮高效栽培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示范意义。

  缓控释肥作为高新、科技型肥料被国家列为重点推广项目,自2008年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金正大就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展开合作,截至2013年,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已扩大到全国24个省的29种作物,基本覆盖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及主要农作物,重点加大了大姜、大蒜、辣椒、荔枝、蜜柚、苹果等经济作物的种类和数量。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技术处杨帆副处长介绍:“除在大田作物节氮增产效果明显之外,缓控释肥在荔枝、蜜柚等南方需肥量较大的水果上增产显著,推广前景广阔。在减少20%的氮肥用量情况下,水稻、玉米等作物的产量没有明显减少,这对于减少氮肥淋失,减轻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效益。”

  科技部政策研究室主任胥和平在论坛上表示,缓控释肥作为节能环保、科技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值得大力推广和扶持。目前,我国缓控释肥的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产品技术、市场和产业体系都扎根于中国,这有助于形成生产高端肥料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缓控释肥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增加农业效益、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作用的日益明显,缓控释肥产业发展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2008-2012年连续五年,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发《关于开展缓控释肥料示范工作的通知》,联合24个省市土肥站、农技中心开展缓控释肥全国示范推广工作;缓控释肥产品被纳入“全国粮油棉高产创建体系”;2011-2013年缓控释肥技术被列入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列入“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补贴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极大促进了缓控释肥产业的快速发展。

  【个案解析】金正大为什么能独领风骚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着手研制并推出缓控释肥,并对缓控释肥实行技术封锁。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自 2004 年开始,金正大集团以开发和应用推广我国农业“用得起、用得着、用得好”的缓控释肥产业技术与产品为目标,通过走产学研一体化开发创新的新路子,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金正大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一举破解了困惑研发领域30多年的难题,掌握了缓控释肥核心技术,奠定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缓控释肥技术体系。

  2006年,金正大集团缓控释肥项目一期工程年产30万吨缓控释肥正式投产。金正大缓控释肥成功投产,填补了我国在缓控释肥规模化生产中的空白,其工业化生产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打破了发达国家对缓控释肥的垄断,而且标志着我国缓控释肥实现了国产化。目前经过十年发展,金正大已发展成为年产170万吨缓控释肥,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根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统计,自2009-2013年连续五年金正大缓控释肥产品产销量位居全国同行业第1位,产能位于全球同行业首位,市场占有率占全国50%以上,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代表着我国缓控释肥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水平。

  有了好的化肥产品,还要有好的施肥技术。近年来,金正大全力推出“种肥同播”技术服务,在全国免费提供数万台种肥同播机,开展行业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益农民最多的农化服务活动。同时,建立示范田,召开现场观摩会,创新“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缓控释肥推广模式。

  金正大经过近十年的创新研究,在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复,公司承担建设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制定了《缓释肥料》(GB/T23348-2009)国家标准和《控释肥料》(HG/T4215-2011)行业标准,目前正在承担制定《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在缓控释肥技术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60项,授权发明专利总数位列行业前列。

  经过十年的努力,金正大不遗余力的推动着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2010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牵头组建了“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影响、带动了30多家科研院校、70 多家企业进行缓控释肥技术研发和产业建设,推动了我国缓控释肥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将缓控释肥这一农民陌生的“小产品”变成了国家主推的“大产业”。

与会人员参观金正大缓控释肥产品展台

  【业界呼吁】规范市场 大力推广

  我国研发缓控释肥的时间比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和消费大国。

  然而,我国缓控释肥料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目前国内控释肥料市场比较混乱,很多企业使用控释肥料这一概念只是作为一种广告宣传,许多达不到控释效果的肥料,也被冠以“缓释肥料”在市场上销售。这一情况不仅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阻碍了合格产品的市场开拓,严重制约了我国缓控释肥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指出,我国缓控释肥料生产企业已经开发出了适用于部分经济作物、大田作物的专用缓控释肥料,但农民对缓控释肥料认识有限,缓控释肥料的推广应用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努力,特别是来自有关政府部门的宣传和推动。如果能够出台补贴政策,必将极大地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

  “工商、质检部门要从生产源头和市场两方面共同监管。”山东农业大学张民教授建议,“从生产源头上就应设立技术门槛,制定控释肥料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要想生产控释肥料,就要从质检部门申办生产许可证;许可证申办下来后,质检部门还要定期对企业进行审查,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监管。”

  “在了解、熟悉《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和同行企业搞一些推广合作。如将金正大的技术嫁接出去,和更多的企业一起来搞推广,推动这个产业快速发展。”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说,“推广应用控释肥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应该大力推广。”

  缓控释肥在我国经过十年的发展,以金正大为代表的生产企业掌握了这项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开发,打破了国外对此项技术的垄断,让缓控释肥这一产品由十年前农民陌生的“小产品”变成了如今国家主推的“大产业”,不仅让“智能肥”在国内成为主流,促进了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大幅提升了国家化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面对中国农业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的整体趋势,金正大在新一轮发展中将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优质的服务和技术应用,通过农业科技不断创新,推动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