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车是武汉公共汽车的发源地。1路车的通车,让大汉口的人力黄包车、马车逐渐消失在街头。“当年41万市民乘坐1路开‘洋荤’,慢走快走,一天走不出汉口”由此也成为历史。”2月10日,武汉市收藏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档案学会会员、64岁的“武汉公交通”袁厚翔,感叹不已地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公共交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
袁厚翔说,1896年,武汉还在全国率先开通了过江轮渡,武汉也是国内首先开通公共交通的城市。“1978年,武汉的长江上只有一座长江大桥,公交线路只有50多条,市民过江多半依赖轮渡。”
“老一辈的市民多半都还记得在码头排长队等候坐船过江的感觉,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老轮渡人说,越是到年节,轮渡人越是忙得不可开交。”2月10日,武汉轮渡公司54岁的经理张四九对长江日报记者说,武汉轮渡在上世纪80年中期的发展鼎盛时期,一度拥有客运航线18条、渡船48艘、年客运量1.4亿人次。
1983年,20岁的张四九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了当时的武汉轮渡公司,至今已在武汉轮渡工作了35年。“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伴随着长江二桥等过江通道的不断出现、公交线路的不断增加等,轮渡也从当年作为市民过江的主要方式,逐渐成为了目前的市民过江通勤、观光休闲的选择之一。”张四九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武汉轮渡的客运航线为11条、客船23艘,年客运量为1000余万人次,“初步估计,目前的轮渡过江客流分担率为10%。”
而城市公交的发展变迁,更是见证了城市巨变。“上世纪80年代,挤公交成为一代人的记忆。线路少车少,坐车挤,等车时间长。有句话就很好概括了当时坐公交的乘车体验——‘冬天吹得人发抖,夏天挤出一身油’……”2月10日,有着38年公交工龄、武汉快速公交公司57岁的经理李世宣说。
数据显示:40多年的发展,武汉市的公交线路和车辆已从1978年的50余条、1000余台,跨越成长到目前的500余条、9000余台。车辆品质、市民乘坐体验等,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仅仅是城市公交有着飞跃发展。继2004年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后,2012年,武汉轨道交通 2号线投入运营,武汉的地铁时代正式开启。
此后的每一年里,武汉都在开通新的地铁线路,给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不断带来喜悦和惊喜——
2013年12月底,4号线一期工程通车,武汉三大火车站首次被地铁连通;2014年12月底,4号线二期工程通车,汉阳地区首次迎来地铁;2015年12月底,3号线一期工程通车,武汉地铁实现了成环的目标;2016年12月底,武汉迎来了史上首次一年开通两条新线的历史时刻,机场线和6号线的开通不仅让坐飞机出门再也不用赶了,而且全市各个交通枢纽均开通了地铁;2017年12月底,武汉再创奇迹,一次性开通8号线、阳逻线和径河线3条线路,书写新的历史;2018年,在开通7号线和11号线东段一期情况下,12月28日,纸坊线正式开通试运营。武汉地铁运营里程由此突破300公里大关,达到305公里。
而随着2016年12月武汉首条BRT(快速公交)——雄楚大道BRT、2017年7月华中地区首条现代有轨电车——武汉车都T1线的相继开通运营,武汉目前已拥有了常规公交、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铁、城铁、BRT、出租车、轮渡、汽渡、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多种的公共交通工具,市民的出行也由此越来越便捷与通畅。
时下,“地铁+公交+慢行”也已成市民的出行首选。统计显示,武汉市目前的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含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轮渡等)已突破730万人次。(记者王刚 通讯员李立 晏杰 魏清 康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