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殷鸿福院士获评“全国最美教师”,今年湖北唯一入选者
2018-09-11 08:44:00 来源: 长江日报


  10日,严隽琪给殷鸿福颁奖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0日讯 9月10日晚8点,2018年“寻找最美教师”评选结果央视揭晓,8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殷鸿福教授获评“全国最美教师”。此前,在2018年寻访荆楚好老师评选中,还获得“荆楚好老师”唯一的特别奖。
  今年83岁的殷鸿福1935年3月15日生于浙江舟山,1952年以来一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求学、工作。他先后倡导和开创了古生物地理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提出了中国的地球生物学学科体系和发展战略;他领导科研团队克难攻坚,使浙江煤山被确立为全球地质年代划分的一个标准——即“金钉子”。
  他是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拥有国际级的影响力。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诸多奖项;曾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被誉为中国地学教育的金钉子。
  因为常年在野外考察,跌倒摔跤成为常态,殷鸿福的膝关节处留下一道长长的疤痕。“问道争朝夕,治学忌功利。”面对全国电视观众,殷鸿福用十个字概括了自己的从教之道并与广大教师共勉。殷鸿福解释,面对教学和科研之道一定要只争朝夕,全力以赴;治学做学问要为人师表,切记急功近利。殷鸿福表示,“问道务须争朝夕,治学切忌急功利”,这既是他常常对学生们的勉励,也是对他本人的自勉。
  颁奖台上,殷鸿福院士与自己的60后到90后学生站在一起,四代地质人的精神传承让台下掌声雷动。殷鸿福的首个研究生、56岁的童金南表示,将把殷院士的学识和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近60年的教学生涯中,殷鸿福院士桃李遍天下,已先后培养了5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所在的 地史古生物学团队,2008年入选国家教学团队;所在的地质学教学团队2018年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古生物学》《地史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全校教师向殷鸿福院士学习,努力成为学生立志高远、求真向学、立德修身的引路人。
  今年有10人入选“全国最美教师”,1个教师团队入选最美团队。“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自2015年启动以来,每年举办一次,湖北省目前有三名教师获评“全国最美教师”,除今年的殷鸿福院士外,还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摩峰小学赵芸逸(2016年)、武汉盲童学校张龙(2015)。
  近60年培育三代地质人


  殷鸿福(中)资料图片
  作为院士,殷鸿福从不摆院士的架子。连续多年来,他都会给地质学专业的大一本科生讲授《普通地质学》这门课。许多本科生在听完殷鸿福院士的《普通地质学》后都这样评价,“他讲课十分严谨、细致,并且对学生特别热情”。他还一直是《科学方法论》全校研究生课的一名主讲人,被邀在武汉诸高校演讲。
  童金南是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也是高考恢复后首批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大学生。1982年,他开始在地大攻读硕士研究生,成为了殷鸿福的开山弟子。 “老师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对我的求学以及今后的为人师都影响深远,他是我的一盏明灯。”童金南说。
  出生于1983年的宋海军,2003年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取时,对于地质、古生物等是陌生的。宋海军至今都清楚地记得殷鸿福在课堂上说:地质科学,是开启地球奥秘的钥匙,我们就是要找到这个钥匙。正是在殷鸿福的大弟子童金南的持续培养下,宋海军攻读博士学位,到海外留学,留校任教,目前已经成为专业领域知名的年轻教授。
  王奉宇是90后,他从小就喜欢收藏各种石头,2014年填报大学志愿时,就毫不犹豫地报考地质学专业。从2015年下学期,他就选定宋海军作为导师,在假期自动出野外,发现了稀见的三叠纪腕足动物化石新属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上。不久前,他入选中国大学生2018年十大年度人物。
  从童金南到王奉宇,殷鸿福培育了三代地质人,时间长度跨越了近70年,接力谱写了一曲薪火相传地质之歌,在校内外传为佳话。  
  将“金钉子”定址中国


  殷鸿福(穿浅蓝色衬衣者)资料图片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俗称金钉子(Golden Spike),是全球确定唯一的点位,作为国际地层对比的标准。距今2.5亿年前的古、中生代之交的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由于是三颗断代界线金钉子之一,并且在界线处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群绝灭,因此该界线的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成为国际地质界研究的热点。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二叠-三叠系界线划分一直采用伍氏耳菊石出现作为三叠系的开始的观点。殷鸿福通过对国内外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耳菊石的地理分布具有局限性,不宜作为全球的对比标准,提出以微小欣德牙形石的首次出现作为三叠系开始的标志。
  1996年,他联合中、美、俄、德九名投票委员, 在国际刊物上联名推荐以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27c层之底作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2001年2月,煤山剖面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认,正式树立为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
  实干彰显“美丽”风范
  殷鸿福在教学和科研中,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都要亲自到野外考察。他常对学生们说:“科学是实事求是的,我不亲自去野外考察,怎能拿出充分的证据让别人相信我的论证呢?”他到过世界屋脊、茫茫戈壁、云贵高原、西南边陲、秦岭山区、南海之滨,他住过帐篷,也住过条件极差的小客栈,他吃过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一切都是为了收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源泉。渊博的知识、开放的思想、勤奋的工作,使殷鸿福具有不断创新的动力。上世纪80年代,殷鸿福刚从美国访学回国时,在没有科研经费的情况下,仅靠科技处拨付的5000元资助,组织十几位专家白手起家,团结奋斗,进行古生物地理学研究工作,最后出版了《中国古生物地理学》这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殷鸿福深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地质教育方面,早在1964年初他就与人合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古生态学教程》。他曾先后担任了原地矿部古生物学课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和教育部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积极倡导古生物学及地质学的教育改革。(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陈华文 徐燕)
  【编辑:符樱】
  (作者:杨佳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