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黄群昨魂归家乡,200万网友观看直播向英雄致敬
2018-08-27 08:44:00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26日,蔡甸玉笋山公墓,黄群遗体告别仪式现场,儿子擦拭父亲遗像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文汉 陈静茹)“魂兮归来,后官湖畔;魂兮归来,玉笋山下;天地同悲,江水哽咽”。8月26日上午9时27分,运送黄群骨灰的南航CZ6425航班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妻子亢群与儿子黄海智,分别捧着黄群的骨灰盒与遗像回归故里,缓缓走出机场,护送至蔡甸玉笋山陵园安葬。

8月20日,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省大连市,受其影响,停靠在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关头,第七六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带领11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作业过程中,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牺牲。

上午10时48分,天空开始下起毛毛细雨向英雄致哀,黄群的骨灰被护送至蔡甸玉笋山殡仪馆。

殡仪馆内哀乐低回。前来送别的200余人面色凝重,人们依次来到祭奠台前鞠躬、献花,向英雄的亲属表达敬意和慰问。

黄群小时候的同学来了。徐劲松在中船重工第七一研究所工作,是和黄群在江陵医院一起长大的玩伴,“我们一同读高中,参加工作后又到同一个集团,这么多年友情深厚,我要送他最后一程。”黄群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也来了,原华中理工大学船体851班同学和852班同学代表送来了花圈。

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的领导同事来了。所长张彦、副所长冯成以及职工代表刘永东等从大连坐飞机护送黄群的骨灰回汉。张彦曾担任七一九所党委书记,与黄群共事多年。他说,黄群的质量安全管控能力有独到之处,且成体系。他到七六所工作的484天里,已经帮助该所成功构建起新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这对该所基础课题研究意义重大,“七六所在体系内的工作可理解为打地基,只有地基打得牢固,才能盖起高楼大厦,而黄群,就是确保打出高质量地基的核心。”冯成说,七六所在中船重工下属科研院所内属“基础所”,从事的课题研究对我国关键装备的研发工作起到重要影响。黄群从事的质量安全工作,可说是该所各项工作“基础的基础、核心的核心”。

七六所某部副主任刘永东在致悼词时,几乎泣不成声。“黄群的生死抉择,是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加强党性锤炼,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结果。”七六所党委书记段纪军说,在平时工作中,黄群从来都是身先士卒、敢于担当,敢啃“硬骨头”,敢于“打头阵”的那一个,科研和安全一线,总是少不了他勤奋的身影。

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是黄群工作时间最长的单位,40多名同事来了。质量部职工李启程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们都是得知消息后自发来的,“黄群过去不仅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恩师,是我进入七一九研究所的引路人,这些年来,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与他的关心分不开。他为工作的献身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黄群的亲友都来了。65岁的叔叔黄庆屏,原本在澳大利亚跟着女儿一起生活,得到消息,立即飞来武汉送别黄群。74岁的舅舅郑一平也来了,头发花白的郑一平说,他最后一次见到黄群是6月18日(端午节)那天晚上7时,黄群从大连回武汉后,还专门给他送来一箱大连特产樱桃,“黄群因工作忙连口水都没有在家里喝”。

11时10分,载着英雄骨灰的灵车缓缓驶出殡仪馆大门,前往墓地。

11时37分,英雄的骨灰被小心安葬在玉笋山陵园“忠园”,一个“忠”字尽显黄群许党报国之心。眼泪在人们脸上流淌,再一次向黄群深深地鞠躬。

人民不会忘记你!安息吧,英雄!

10年为居民义诊8000多人次 英雄母亲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

  儿子为国献身,我为他自豪

黄群妻子和儿子在医院安慰黄群母亲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能培养出黄群这样的英雄,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母亲。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常青花园社区居民对郑厚玮的评价。

26日下午4点,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所长张彦一行专程到同济医院住院部看望黄群77岁的母亲郑厚玮。

满头白发的郑厚玮躺在病床上,看上去很虚弱,但是说出的话如同钢铁一样:“黄群已经走了,那怎么办?我们必须坚强地活下去。”

郑厚玮身体不好,患有多种病症,8月20日,黄群遇难消息传开后,组织上和亲人们担心她受不了,女儿和丈夫都先后离她而去,儿子黄群是她最后的依靠,每天下午5点半儿子会准时与妈妈通电话。黄群牺牲,如何把这个消息告知妈妈,组织上与家人怕老人一时受不了心脏病发作,后共议以军工企业对专家家属进行体检为由,把她劝到医院来检查身体。21日,在同济医院告诉她黄群牺牲的消息时,如晴天霹雳,她不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在亲人及各级组织多方劝慰和关心下,特别是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儿子的壮举作出专门批示时,悲伤中有些安慰。郑厚玮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过两天我就打算出院,黄群在世时总是希望我健康快乐,为了儿子的心愿,我无论如何也要振作起来。”

在常青花园第一社区为民服务的志愿者人群里,人们经常会看到郑厚玮这名志愿者,多年来,她默默地为社区工作,为群众服务。

每周四,头发花白的郑厚玮,都会罩上白大褂,带上装备——血压计,左下口袋里的棉签,右下口袋里的听诊器,开始在常青花园第一社区义诊室为居民义诊。

1963年,22岁的郑厚玮从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分配到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任内科医生,和同一医院任外科医生的丈夫一起行医,为病人解除病痛。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她1995年起就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退休后,郑厚玮住进常青花园社区。老伴去世了,子女工作太忙也不在她身边,成为“空巢老人”的她没有像一般空巢老人那样心情郁闷,而是重新拿起了听诊器,坚持每周四上午9点到11点的义诊。今年是她坚持社区义诊的第10个年头。据不完全统计,其义诊超过8000多人次,居民的健康情况她密密麻麻记了六七本。

郑厚玮还是常青花园第一社区三村“美化家园”环保志愿服务队成员,她和美化家园环保志愿服务队不仅向居民宣传拒绝白色污染,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还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使用环保袋,支持倡导环保新生活。在他们的带领下,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

郑厚玮还被授予“常青好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为他人服务,使他人过得更好,是郑厚玮坚持的价值观和对生命的追求。

郑厚玮习惯一个人居住,生活自理。去年10月,黄群被通知调动到大连工作时,他最放心不下母亲,专门来征求她的意见。郑厚玮说:“不要操心我,听组织的话,好好干,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领导的信任。”

如今黄群离去,郑厚玮很伤心,但也很坚强,她喃喃自语:“儿子为国献身,我为他自豪。”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妻子亢群:

  他是个好丈夫,体贴家人孝顺长辈

26日,在墓地,工作人员请亢群再看丈夫最后一眼,她哭了;在医院见到婆婆时,她与婆婆相拥而泣。

其他时间,亢群都很坚强。

第七六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冯成介绍,收到黄群遇难消息的当天,正在武汉出差的他,接到了一个任务——接黄群的妻子到大连。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因为暂时不能告诉她黄群牺牲的消息。

冯成改签晚上7点从武汉飞往沈阳的飞机。下午4点,冯成在机场与亢群一见面,亢群就不停地问冯成,“黄群怎么样了?”“为什么电话打不通?”冯成只好对她说,可能是出海了,没有信号。

下午五六点的时候,网上有了一些信息,亢群也接到一些关心的电话,开始情绪低落。飞机晚点,到了沈阳已经是晚上11点多,等赶到位于大连的第七六所大门时,已经是次日凌晨5点。

大门口,整整齐齐地站着一些第七六所的同事们,面色凝重。

亢群走到党群办副主任王维伟的身边问,“黄群怎么样了?”王维伟没有说话。亢群仿佛什么都明白了,哭倒在地。

后来,单位领导和上级领导来问亢群有没有什么要求。她说:“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一切都服从组织的安排。”

亢群对记者说:黄群是个好丈夫,对家人都很体贴,对长辈都很孝顺,是家里的顶梁柱。

今年74岁的郑一平,是黄群的舅舅,住在南湖花园,不顾年迈,专门赶到玉笋山陵园参加黄群的骨灰安葬。

“黄群是个孝顺的孩子”,郑一平连声说,原来在武汉工作时,黄群每周都去他妈妈家里,帮着收拾家里的衣服、杂物,跟妈妈做饭。调到大连后,每一两个月都回一次武汉,每次回来都买一些荤菜,把冰箱装满,把家里所有的插座、开关都做上标识。

郑一平说,黄群调到大连后,几乎每天都给他妈妈打个电话,哪怕只“喂”一声,从去年坚持到现在,“他妈妈说,每天能接到儿子的电话就是最幸福最美满的事。”

郑一平介绍说,黄群逢年过节,再忙也要到这些长辈家里走动走动,并且来去匆匆,不想给长辈添麻烦。

黄群一有空闲,还主动找到弟弟妹妹谈心,给他们讲些做人的道理,传递一些正能量。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黄群同事:

  痛失一位奋发有为的楷模

25日晚,中船重工七一九所在官微上写道:“黄群同志与世长辞,我们痛失了一位日夜操劳、奋发有为的楷模,也痛失了一位真诚热情、心里总装着别人的好朋友。但他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位敬业的、奋斗的、为国防事业殚精竭虑的科研工作者最好的样子,也是一位无私坦诚、乐于助人的好朋友、好同事最好的样子。”

代表单位致悼词的中船重工七六所二部副主任刘永东,多次哽咽,泪流满面。

刘永东说,黄所长分管他们部门的工作,虽然跟他相处不到一年的时间,但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黄所长对待工作非常细致,经常和大家一起研究探讨,常常工作到深夜。对待下属员工,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平时经常问他们生活怎么样,家里有没有困难。

刘永东介绍说,19日晚上,由于台风来临,整夜黄群都在所里,没有回家,也没有休息,次日早上在食堂过早,看到他两眼通红。吃过早餐,突然想起来下了一夜雨,家里窗户没有关,就赶紧借了车跑回家把窗户关了,“家里都进了水,也没有来得及管,他还说将单位的工作处理完后,再回去排水”。

中船重工七六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冯成告诉记者,黄群对待同事的请求,从不推辞,有求必应,“我由于工作关系,每次出差,他总是把我的工作接过来,没有任何怨言,并且尽善尽美,单位只要有事,随叫随到,对待工作不仅严谨,而且认真精益求精。”

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职工李启程说,他在研究所读研究生时,就认识了黄群,研究生毕业后,分到了黄群的部门,“是他把我招进来的,这些年对我关怀备至,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我找到他,他都耐心地给我提供帮助和指导,我的每一步成长和进步,都和他分不开,不仅对我如此,对其他同事也是如此”。

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质量部主任辜家莉告诉记者,“我对黄所长的评价是工作认真严谨,为人厚道”。辜家莉介绍说,黄群调离武汉前是主任,她是副主任,黄群做工作很主动,他经常深入一线,和大家一起钻研,一起讨论,从不高高在上,把自己看成普通一员。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新华社追记黄群等3勇士

7吨重的铲车,坐着4个人,一个巨浪拍来横移出两米。8月20日,受台风“温比亚”过境影响,大连出现罕见的暴雨狂风。

中船重工第七六所码头,用于科研试验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险情,首部4个缆桩因受力过大严重变形甚至断裂,缆绳脱落。10时30分许,在危机紧要关头,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带领11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冲上码头,对平台进行加固作业。

监控视频里留下了他们一往无前的身影:300米长的码头,一个巨浪袭来,几名同志倒下了;浪头过去,他们又站了起来,继续奋力前冲!

试验平台,寄托着黄群、宋月才、姜开斌拳拳许党报国之心。亲人、同事、战友,对他们的评价不约而同:他们,把平台当成自己的“孩子”。

51岁的黄群,从武汉调来第七六所仅仅480多天,事发前一日还在办公室通宵值班。他的爱人亢群说,那个时候他冲上去,想抢救的不仅仅是国家财产,那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融入了他多年的梦想、事业。

亢群整理黄群遗物的时候发现,调来的480多天里,黄群使用了5个笔记本,3本大的都快记满了,其中在一篇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体会中,黄群在标题上写道:“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为七六○所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最新发的一个“三会一课”记录本上,黄群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完整的入党誓词。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8月15日写下这句话,20日,黄群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壮烈的诠释。

“只有奋斗的一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一生。”黄群在笔记本上写下的这句话,他和他的战友们都在践行。

亢群说,之前大连还受过3次台风影响,黄群都在所里值班,这次值班过程中,他还带着一本《大连市安全培训考核习题集》认真学习。

质量安全处处长助理李苹苹说,黄群副所长来了1年多,带动所里整体质量水平有很大进步,他帮助大家制定发展方向、职业规划,严格要求,细心指导,“有他的带领,想不进步都难。”

(据新华社26日电)

华中科大党委书记邵新宇:

  黄群是华中科大的骄傲

26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广大师生自发前往武汉天河机场和玉笋山陵园,为英雄校友送别。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表示:学校对黄群校友的壮烈牺牲表示沉重的哀悼。自从知道黄群校友牺牲的消息后,学校对此事高度关注。黄群校友用生命守护住了国家重要实验平台,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勇于担当和赤胆忠心,这种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是我们华中科大人的骄傲!

黄群校友所在的航海系就为船舶工程和海洋工程的未来发展提前培养了人才。直到现在,他们班上绝大多数同学仍然战斗在船海工程一线,默默耕耘。这就是华中科大人,他们不求名利,一心只为国家的需求而俯身科研。在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掌握核心技术、夺取科研领域话语权的征程中,从不乏华中科大力量,因为扎根祖国大地做学问已经从入学起就融入到了华中科大学子的骨子里,这是我们一直坚守的治学理念,也是每一个华中科大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200万网友观看直播,留言向英雄致敬

昨日,视频直播《黄群英魂回家!为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骨灰今日到武汉》在长江直播今日头条号上获得171万人参与观看;直播《中船重工760所黄群同志抗灾壮烈牺牲,探望77岁正住院黄群母亲》在长江直播今日头条号上获得29万网友观看(截至26日晚上11点半)。网友们被英雄事迹感动,纷纷留言向英雄致敬。

武汉网友水墨丹青: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愿英雄一路走好!

湖北网友愚悦:惊涛骇浪方显英雄本色,勇士精神千秋万代永传承!向时代楷模致敬!

湖北网友湖城巴士:新时代的人民英雄用生命向我诠释了他们为信仰奉献一切的精神,他们是我的偶像,是我崇拜的人!向英雄致敬。

南京网友狮子王:弘扬正能量,科技救国,黄群等三位英雄是时代的颂歌。

【编辑:朱曦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