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通车后垃圾未清理,网民建言:市政建设应更加细致精致
2018-08-27 08:44: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6日讯(记者 汪洋)“这几年武汉新修了不少道路和桥梁,路面更加宽敞了,交通更加便利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有时候走在路上,却又经常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小细节影响了整体美。”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国内外多个城市生活过的张秋实回到家乡创业,在他看来,武汉变美了,但还可以更美。
  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像张秋实这样的网民还很多。缘于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热爱,他们习惯于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城市的变化。他们积极留言,热心建言:城市建设应更加细致精致,追求极致。


  图为三环高架桥下堆放的垃圾。记者汪洋 摄
  城市美化不应留下“尾巴”和遗憾
  近日,家住东西湖区愿景时代小区的居民张女士留言反映:小区位于康居一路和姑李路交汇处,这里修建了三环线高架桥,一年前就完工通车,方便了市民,但路两边遗留的建筑垃圾、碎石头、瓦片渣一片狼藉,给人脏乱差的印象,影响了城市形象。“既然道路施工已完毕,为什么不能一并清理掉垃圾呢?”
  24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现场探访,高架桥下的“隐蔽”空地上还残留着大量垃圾,除了砖石、碎渣、木条等建筑垃圾,还有散乱丢弃的破旧鞋子、垃圾袋等,还有一个直径约1米、深约3米的窨井,没有井盖。
  垃圾散落的区域约有3个篮球场大,记者现场看到,场地一角,一辆推土车正在施工清理垃圾。东西湖区在回复张女士这条留言时解释:将军路街环卫部门现场核实,该处确实存在施工方因施工收尾遗留下来的建筑垃圾、碎石头、瓦片渣,为解决居民诉求,8月23日下午已由环卫部门安排人员车辆,开始对该处垃圾进行清理。
  网民张先生家住金银潭大道附近,近日他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在金银潭大道上,从永旺梦乐城到常青北路公交枢纽站,沿途一排大型电线杆上电线七零八落,凌乱不堪,密如蛛网,更有电线直接落到路面上了,盼望治理。”
  对于张先生反映的问题,市通信管理局在回复中表示,已及时督促武汉移动、联通、长城宽带、湖北广电公司等到现场核实,正在对该地址所属的通信线缆进行迁改处理。
  张先生说,金银潭大道通车还没几年,路面宽敞平坦,设施齐全,但细节方面做的不够好,影响了整体美观。他为此建议:“道路建设的各个单位应该更加用心,从整体着眼,才会不留遗憾。”
  方便群众的事情应力求细致精致
  今年1月1日,汉口兴业路(百步亭路至解放大道)改造主体工程完工通车。兴业路是后湖南部地区东西向的重要次干道。此前,该道路只有5米多宽,改造后的道路拓宽至40米,双向4车道,还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
  兴业路的通车,有效改善了该区域交通。不过开通近9个月以来,陆续有不少网民向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一些路段至今没有亮灯、灯杆下方电线裸露、许多路段没有设置垃圾桶、道路指示牌没有标示、人行横道没有红绿灯……多位网民留言:“路虽然通了,但细节没做好,方便群众的事情应力求细致精致。”
  网民徐女士也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了类似问题,她留言说,雄楚大道是城市主干道,2016年底高架桥全线通车。解决居民出行问题是好事,但该路段地面部分有的道路中间坑洼不平,还有的边沿道路没有硬化,行人及非机动车难以行走。“一年零八个月了,到底何时才能不留建设尾巴?”
  23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雄楚大道发现,行驶过程中时常发现路面有不平坦的地方,在武汉工程大学门口,道路中间一处坑洼,车辆避之不及。而在雄楚大道与民族大道路口,一个变压器矗立在人行道中央,周边的路面遍地碎石,仅部分铺设了沥青,路面像是打满了“补丁”,路边花坛也残破不全。
  徐女士留言后,东湖高新区回复称,光谷建设已要求管线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待其完工后光谷建设即可进行剩余道路的施工,预计该工程将于2018年年底完工。


  图为秦园东路的树木种植得过密。记者汪洋 摄
  城市建设应给市民极致体验
  张秋实很留心城市的变化。有一次开车路过汉口唐家墩过街人行天桥,他被眼前这座全玻璃结构并带电梯的天桥吸引住了,“国内有几座城市也有这样的玻璃天桥,非常的时尚美观大气,可惜这样的玻璃天桥在我市的数量还非常的少,我也只在这里看到过一次。”
  张秋实觉得,玻璃天桥这个城市小细节很好地展现武汉高质量发展,追求精致细致极致的城建品质,希望相关部门在全市其它地区也进行推广。
  江汉区在回复张秋实这条留言时介绍,唐家墩过街人行天桥是香港路综合改造工程的一个子项,天桥设计阶段在媒体上对全社会公开征集了方案,所以说这个天桥的设计建设凝聚了广大市民的智慧。此外,近期江汉区政府将在青年路万松园片选取两座既有人行天桥进行电梯加装,也欢迎广大市民继续参与到方案设计中来。
  网民刘先生最近路过正在改造即将完工的秦园东路沙湖公园段,发现紧邻的每两棵香樟之间又栽植了两棵桂花树,间距过窄。他为此向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这种高密度的行道树种植方式,既不利于乔木(尤其是香樟之下的桂树)成长,也是浪费资金,属于过度绿化。”
  24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秦园东路发现,靠近沙湖公园一侧,长约千余米的路边花坛中新栽了香樟和桂花树,树下还有低矮灌木,两棵香樟之间又栽植着两棵桂花树,看起来确实间距过窄。
  记者了解到,此处绿化为地铁施工方所栽植,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铁施工对行道树进行了迁移,原来两棵樟树之间的间距为5米,中间1棵桂花树,道路更新之后,根据施工方案,两棵香樟之间的间距变为6米,根据“量不能降低”的基本原则,所以在两棵香樟树之间栽植了两棵桂花树。
  不过记者咨询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铁施工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栽植行道树,“他们报送的施工图纸和方案,园林部门没有同意。”
  刘先生说,香樟树可以长得很高大,两棵香樟即使有6米的间距,中间也不适合再栽种其它乔木了,否则树冠会打架。刘先生觉得,美化城市要做到精致,市民才能获得极致体验。
  【编辑:金鑫】
  (作者:汪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