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了十九大精神社区主题馆 居民捐献80多件展品
2018-03-23 08:44: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青山绿水红钢城时代展馆今日开馆。记者 胡九思 摄

长江网3月22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李锐 通讯员彭亚楠 刘丽菲)22日,位于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青山绿水红钢城时代展馆开馆,这是武汉首个建在社区里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馆,不仅是群众家门口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阵地,展现了青山区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也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提供了新的精神文化生活场所,助力青山棚改区“二次蝶变”。

  青山要走绿色发展的新路

图为讲解员胡晟正在展馆内为居民讲解青山的历史变迁。记者 胡九思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展馆很好地展现了青山区在修复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刚刚在北京参加完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市二轻工业学校教师禹诚参观后说。

禹诚还记得,学校旁边的青山港二号明渠以前根本看不出来是条河,岸边垃圾成堆、异味扑鼻。现在,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工程,二号明渠恢复了水体面貌,还栽种了一些修复水质的植物,岸边的人行步道也有了雏形,让人掩鼻的难闻异味也没有了,“我们都期待着工程早日完工,二号明渠变成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在展馆的棚户旧景区,禹诚看了后深有感触。她说,1993年,她大学毕业到二轻工业学校任教,当时住的是只有六七平方米的旧平房,“房子阴暗潮湿,经常有蜈蚣爬到床上。”现在,当年的教师平房宿舍已经变成了7层楼的学生宿舍,“青山区的变化挺大的,不光是我们学校,工人村的棚户区也变成了高楼大厦。”

谈到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禹诚建议不妨保留一些工业时代留下的烟囱,“这是很好的发展工业旅游的资源,是青山区独有的优势。在烟囱的周边开发一些旅游街区,比如美术馆、咖啡馆之类的配套设施,把工业和艺术完美结合,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传承下去

图为居民在展馆内的棚户旧景中重温棚户区居住状况。记者 胡九思 摄

84岁的苏忠社老人曾经在棚户区生活了50多年。2009年,作为青山棚户区改造受益的第一批居民,他搬进了临江港湾小区一套76平方米的新居。当年,满怀激动的心情,他亲手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家门口,“破屋一比一换新房,政府心连心人为本”,横批“感谢共产党”。

苏忠社老人在展馆仔细观看,“这个背景墙蛮好,浓缩了青山的历史。青山矶是我们的青山之根,我们家一直住在青山镇,到我这里是第11代人了。”他说,“1949年后兴建武钢,青山才有了今天的底子。戴家湖这个青山之眼做得好,说明青山在恢复绿水青山的面貌,今后就是要走生态发展的路子。”

苏忠社老人说,“习总书记说幸福是要靠奋斗创造出来的,我们青山人就是有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当年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靠着双手让荒五里变成了红钢城,这种奋斗精神要一直传承下去。”

  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时代展馆

63岁的刘桂华是青宜居社区第一任社区书记,在青山绿水红钢城时代展馆筹建时,她捐出了珍藏多年的一个老闹钟。收到捐赠证书,她高兴地说:“这个闹钟买了38年了,上了发条还在走,一直都舍不得丢,是个在棚户区居住的念想,现在捐出来让大家都看看蛮好。”

刘桂华在工人村地区生活了一辈子,在2村长大,出嫁到6村,2011年棚改回迁到青宜居,见证了工人村地区的变迁,“变化太大了,日子越来越好了,就让这个闹钟继续滴答滴答记录时光吧。”

22日,一面展现60名青山居民代表的笑脸墙人气颇高,不少视频中拍摄的人物纷纷在笑脸墙前拍照并转发微信朋友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党代表、厂前街环卫所长方玲在朋友圈里拍下展馆图片并广而告知:“青山绿水红钢城时代展馆开馆啦!”

据介绍,截至目前,共有20余名居民为展馆捐献了80余件旧物。工人村街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会请居民代表作为志愿者来参与展馆的日常讲解和维护管理,“真正体现居民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