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首次!武汉科学家发现地球自转“减速度”
2017-12-14 08:44: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12月13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程方升)地球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但总体“转慢”,科学家发现,每隔6年就出现一个减幅,就像给地球自转加上一个“减速度”一样。13日,中科院武汉测地所刘根友研究员介绍,他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探测到日长6年信号的长期衰减现象,相关论文近日在国际地学著名期刊《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上在线发表。

刘根友说,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则需要24小时,即一天,天文学家们不称其为“一天”,而叫“日长”。他们发现,每日的“日长”并不是同样长短,这说明地球自转速率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阶段有快又慢,全球数以千计的科学家,在做着一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数学逻辑题,通过“观天”获得的日长数据,来推测每年、每月甚至每周每日的数字间,是否存在一个地球转速的规律。

即使以年计,这种变化可能是在毫秒级,连“瞬间”都算不上,几乎很难察觉,但在精密测量时,这个量已经很大了,0.1毫秒产生的位置误差在赤道上可达0.5米,产生的无线电波测距误差可达30公里。

刘根友说,针对国际机构发布的长达50年的日长观测数据,中科院测地所团队通过频谱分析发现,存在一个6年的周期变化,振幅在减小,1962~2012 年总共减少了大约 0.05毫秒。

这也是国际天文学界首次发现这个6年变化规律,“我们还进一步搞清了机理,这是地球核幔边界电磁耦合作用的结果”。刘根友介绍,作为一个天文学经典课题,分析地球旋转“快慢”,是为了解地球本身。正是地球内核转动,影响其自转速度,天文学家从结果到过程,去反推地球内部物理现象和地球表面的物质分布,“这与老百姓生活很远,但人类必须了解我们生活的星球,这是永恒的研究课题”。

据了解,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资助,他们会继续捕捉你不会发现的那些“时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