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钟适做客市民大讲堂,与大家分享航拍武汉的精彩影像 记者刘斌 摄
长江网11月13日讯(长江日报记者余坦坦 罗斌 实习生于莹 通讯员卢锦峰)11日下午,由长江日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市民大讲堂第187期,来自武汉市水务集团的航拍达人钟适登台,与听众分享他5年来航拍美丽武汉的精彩故事。
80后钟适,人称“小飞侠”,2012年以来,他将航拍镜头聚焦“每天不一样”的美丽武汉,用航拍镜头记录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近年来他还屡获无人机航拍大奖,如2016年获5imx举办的航拍大赛二等奖、2017年获中国国际旅游航拍大赛银奖,成为业界颇有名气的航拍达人。在刚刚结束的世界飞行者大会上,他代表湖北队参加无人机应用赛决赛并获得优胜奖。
5年来用航拍镜头记录美丽武汉
11日是“网购节”,所以钟适一上台就向听众报告他的“双11战果”:零时抢到一架心仪已久的无人机,上午货就到了。这架崭新的白色无人机被钟适带到现场放在讲台上,熠熠闪光,煞是迷人。钟适接着讲起他从玩航模起步,逐步玩成航拍达人的故事。
他说,自己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很喜欢航模,后来加入班上一个科技班,设计并用泡沫材料制作航模飞机。5年前,也就是2012年,他开始接触无人机。当时无人机还是个新生事物,所以每当他在郊外和空地上练习飞行时,都被围观。围观者问的最多的三个问题是:“能飞多远?飞多高?飞多久?”当自己的航拍技术日益熟练后,钟适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用无人机航拍镜头记录和拍摄武汉的美景。
“我从小在长江边长大,武汉长江大桥在儿时记忆中是最美的风景,也是武汉人的骄傲。”钟适用PPT逐一展示自己5年来用无人机俯瞰武汉的画面,画面中有曾经是“亚洲第一桅杆”的龟山电视塔,有武汉的地标建筑黄鹤楼,有武汉大学和武昌昙华林的老房子,有正在建设中的世界第三高楼、中国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武汉新老美景在他的航拍中一一呈现,美不胜收。
“这几年从天上看三镇变化,真美!”他说。他特别展示了一张自己用无人机在临水的江面,以儿时视角仰拍的一张武汉长江大桥风光照,“我对长江大桥的情怀,来自于儿时的记忆,所以以儿时的视角拍摄长江大桥成为我长大后的梦想”。
播放到高楼林立的汉口后湖地区时,他特意“旁白”:“这里曾经是湖洼地区,如今已经成为武汉市最大的连片居民生活区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市城区发展最快的片区之一,今非昔比了!”
也许是因为从事水务工作的缘故,钟适特意播放了既济水电公司汉口水厂旧址也就是中山大道汉口水塔的一张老照片,和一张2016年拍的新照片对比。他说,汉口水塔虽然已经不再具备供水功能,但它记录了汉口有水有电的历史。因此2016年中山大道改造完工后,他特意跑去航拍了这张夜景下的汉口水塔照片,并制作成明信片赠送亲朋好友,让市民有种回到了老汉口的感觉。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印有这张照片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泛着橘黄色的汉口水塔矗立在人来车往的中山大道一侧,像是一位历经百年沧桑的老人,明信片的右下角印有钟适的签名。讲堂结束时,不少听众过来索要,留作纪念。
用业余爱好为“四水共治”做贡献
对钟适来讲,航拍既是业余爱好,是“玩”,也是他的一项工作,是“业”。
谈起今年5月30日通水的江南泵站,钟适脸上充满骄傲和自信。原来,这其中就有他航拍的功劳。2016年夏天,南湖居民经历了一场记忆深刻的渍水。为了解决渍水,江南泵站启动建设。为配合工程顺利推进,单位安排钟适用航拍施工沿线的方法定期采集现场施工画面,为工程指挥部和技术人员决策提供参考。“能为武汉市‘四水共治’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感到十分自豪!”
讲堂上,钟适谈起江南泵站建设航拍过程中曾经遇到的诸多困难。比如工地位于居民区附近,附近的居民喜欢养鸽子,他的无人机经常被天空的鸽群围困,稍有操作不当或判断失误就会导致机毁鸽亡。由于工程河段长达9公里,钟适必须每周飞一次无人机,分段拍摄。尽管作了分段拍摄,但大多数时间无人机还是超视距飞行,钟适只能靠无人机实时传回的画面来操控飞机,有时还遇到飞机失联和黑屏的状况,幸好所用的无人机具备自动返航功能,最终都有惊无险。
现场花絮>>>
新购无人机首次“开工” 全场听众上台合影留念
讲堂结束时,主持人灵机一动,建议全体听众上台由钟适操控无人机为大家现场“航拍”留影,这个建议得到了热烈响应。
现场120多名听众齐刷刷走上讲台,将偌大的讲台挤得满满当当。而人群当中的主讲人钟适,则手拿遥控杆,将刚刚网购的那架无人机缓缓升空,并渐渐后退到距离讲台约七八米、距离地面约两三米的空中,对听众进行首航“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