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8日,宜昌自贸片区内共有18家企业通过“财政出口增信贷”渠道,累计获得3.3亿元银行贷款。预计年底,该新政将准入外贸企业达30家以上,贷款总规模突破4亿元。
受困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宜昌外贸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易,翩翩起舞难。自宜昌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片区管委会牵头,与中国农业银行、宜昌市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合作,创新实施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多方参与的“财政出口增信贷”金融服务模式,助力区内企业“起舞”国际市场。
“财政出口增信贷”由市财政局设立增信基金5000万元,结合银行贷款投入,以政府信用为担保,努力撬动金融资本解决融资难题,为相关企业构筑融资平台。目前,已惠及宜化集团、人福药业、三峡制药、黑旋风机械等18家企业,涉及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高新技术等多个行业门类。
据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财政出口增信贷”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精准高效服务,帮助提升出口水平和国际议价能力,从而壮大出口规模,优化出口结构。作为首批受益者,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今年利用1亿元贷款授信,至少撬动三成产业创收,为实现2800万元税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湖北食得福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区内食用菌出口企业,种植基地位于远安。长期以来,由于农产品出口周期长、回款慢,同时受抵押物限制,企业产能得不到充分释放。“财政出口增信贷”实施后,企业第一时间通过自贸片区提出申请,仅用三个月时间便获得贷款550万元,一解资金周转燃眉之急。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政策不仅能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还能有效减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于一家千万美元出口额的外贸企业,通过“财政出口增信贷”可一年节省贷款利息近40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财政出口增信贷”下一步将发挥自贸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宜昌各县市区全面铺开,惠及更多优质出口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和良好社会反响。随着准入外贸企业和贷款总规模继续提升,全市外贸出口企业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来源:三峡日报 记者:李鹏飞 通讯员:周婷婷